關於財運爆發之後的“揮霍現象”解析
論壇回帖節選:最近有個友人,剛家裏拆遷幾百萬,在打賞主播,當榜1大哥呢!老婆孩子不管,說了也不管,所以錢到手之後,人會變得如何,真的很難說 很難說..!吉祥果:大家學過熱力學基礎,熱能總是容易從高溫高能區,轉移到低溫低能區,而不容易從低溫低能區轉移到高溫高能區。財富也是這樣,如果自己的財富不在一個特別大的坑裏麵,而是在一個特別大的凸起中,則非常容易從凸起部位流失出去。這個坑,需要用布施的方式挖出來,但有的人選擇用享受的方式揮霍。這就是凸起容易流失,而下凹容易自動承接的道理。創業難,守業更難,這句話表達的其實是熱力學原理,譬喻你把水燒開雖然難,但是保持燒開的水不轉移熱量不降溫更難,這是能量轉移的普遍規律。不但熱力學基礎證明如此,《道德經》老子也稱“窪則盈”,窪,不僅僅是下雨時的低窪地,也是熱能轉移的“低溫區”。有的人突然暴富,就開始揮霍,自己找死,不把錢糟踐掉就不舒服,這是他缺乏那個能幫他儲備金錢的大坑,也可以解釋為缺乏福報的黑洞和引力,他缺乏這個,因此手裏的錢就留不住,因為沒有引力的約束。通俗說就是福報不夠,守不住財。這種情況下,主動的有利表現是,直接捐掉得一些福報,被動表現是,莫名其妙就揮霍掉了。其實,有些爆發之後的揮霍,也是一種被動的“自我保護機製”,揮霍到一定閾值,到了他福報堪受的那個水平,就會自動停止。為什麽說是“自我保護機製”?因為那個錢不揮霍掉,他福報受不起,惡業也背不動,就會導致各種災難,也包括猝死,揮霍反而保護了他,把錢揮霍給下一個,下一個得到這筆錢的人,再重複上麵的原理。破財免災的本質,也就在這裏,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就這樣的!這裏不鼓勵揮霍,如果你感覺鎮不住得到的爆發財富,最優選擇是效仿《普門品》觀世音轉手供養出去,布施出去,一直布施到你身心產生安全感為止,而不是揮霍享受,更增罪業。
(吉祥果2022.01.24)
極樂花 於 2022-1-24 17:42 論壇留言如下
厚德方可載物
厚德載物,佛菩薩雖化顯無量妙物。因眾生遠離福德,又非其器故不堪受用。(無福不載物)
================
爾時,地藏菩薩告功德天言:“清淨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無餘,悉能令變為天飲食,使諸眾生於百千劫食不能盡。何以故?但此眾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於此勝報非其應器。清淨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變為天宮及天臥具,莊嚴衣服香華果樹,種種音聲眾妙伎樂,眾寶莊嚴悉能為作。
此諸眾生遠離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來應正遍知,十住菩薩及住首楞嚴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清淨智,又我能令一切眾生置第四禪令無有餘,豈可不能降伏龍、富單那等?
又我不應佛未聽許而現神變。譬如轉輪聖王主兵藏臣,不奉王教而發四兵,無有是處;
如是菩薩悉是佛子,從佛心生,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是故一切諸菩薩等,無有不請如來而現神變。
清淨智,複有陀羅尼輪,名水風摩尼宮集一切咒術章句,建立一切三世諸佛三寶之性。清淨智,汝今可問如來水風摩尼宮大陀羅尼輪集一切咒術章句,若佛說者我亦隨喜。汝等若能受持此陀羅尼者,一切所願皆悉滿足。”
------《大集須彌藏經》節選
不以無德受人信施。人無德力。受人信施。當累劫墮於罪苦。久久得出。(德不配物有災殃)
============================
《分別經》:
佛言。諸比丘。汝以出家。舍妻子棄世行。作沙門。當修戒行。如羅漢法。寧以洋銅灌口中。下過焦爛腹腸。終不無德食人信施。寧以利刀截手支解身體。不以無德受人信施。人無德力。受人信施。當累劫墮於罪苦。久久得出。用餘嘰末之福。得為人身。當複更還一一償之。有作奴婢償者。有作兒子償者。有作父母償者。阿難問佛。何謂償債。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撾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無有怨心。勤力作務。不憚勞疲。愛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為現世償債奴婢也。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畢來償。猶有本識。故無怨恚甘受而已。
以彼太子福威力故。是舍忽顯金寶財穀。周匝充盈。(以福顯物)
==========================
爾時福力太子。隨自勝福大威德力周行。施作利益福事。一日忽過貧人之舍。乃入其中。以彼太子福威力故。是舍忽有廣大吉祥勝相出現。金寶財穀。周匝充盈。時彼貧人。見已驚怪歡喜。思念此如是事。昔所未有。由何所起。從何所來。豈非此人來我舍中是其威力之所致邪。又念我昔極受貧苦。今獲勝利。一切豐盈。必由是人來此所致。使我舍中吉祥相現。此人大福。有大名稱。宜應於彼尊重供養。由是尊奉。相續無間。太子於其貧人舍中。致諸富盛。令快樂已。乃至後時。遍流聲譽。某甲舍中。昔甚貧匱。有一異人。來入其舍。彼威力故。是舍忽然吉祥相現。諸人聞已。於福力太子。鹹生信重。俱共讚言。奇哉勝福。有大力能。又以太子福威力故。於彼方處。華樹果樹。開敷結實。時令不愆。遍灑甘雨。種子生成。而得滋茂。時諸人眾。於福力太子。深生愛樂。俱來瞻仰。-----《福力太子因緣經》 節選
若有眾生。於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惡業損減財物)
========================
複有十業。得外惡報。若有眾生。於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大地鹹鹵。藥草無力。
二者以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饑饉。
三者邪婬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
四者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
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穀。株杌槎菜。
六者惡口業故。感生外報。瓦石沙礫。麤澀惡物。不可觸近。
七者綺語業故感生外報。令草木稠林。枝條棘刺。
八者以貪業故。感生外報。令諸苗稼子實微細。
九者以瞋業故。感生外報。令諸樹木果實苦澀。
十者以邪見業故。感生外報。苗稼不實。收獲尟少。
以是十業。得外惡報。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邪淫消福,不守財(無福不守財)
============
邪淫有十惡事。何等十?常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淫。自失其妻。
--《佛說出家緣經》
十善業道具增長時,資具增盛,(以福化物)
===========================
大毗婆沙論:
雲何複知由此業故令壽量等內物增耶?
謂若十善業道具增長時,此贍部洲、有四增盛,出現於世。
謂壽量增盛,有情增盛,資具增盛,善品增盛。
壽量增盛者:謂劫末時,此贍部洲、人壽十歲。至劫增時,壽八萬歲。
有情增盛者:謂劫末時,此贍部洲、唯餘萬人。至劫增時,廣博嚴淨,多諸淳善福德有情。城邑次比,人民充滿。
資具增盛者:謂劫末時,此贍部洲、人民饑饉,以稊稗等,為上妙食。至劫增時,安隱豐樂,種種地味帝竹稻米,為上妙食。
善品增盛者:謂劫末時,世間十惡業道增盛。至劫增時,世間十善業道增盛。
已施者堅,餘者不堅;
未施之財五家共有皆可侵。所施之財,終不可敗衰,世世恒隨人。
=====================
▼▼▼
複次夫修施者當離八危。若積財寶危難甚多。智人修施是乃堅牢。我昔曾聞。有一國王謫罰商賈。而告之言。汝所有財悉疏示我。估客至家。思惟先來所施之物。施諸乞兒一餐之食。乃至並施鳥獸所有穀草。悉疏示王。王見是已問言。如此之事何故疏來。估客答言。王先約敕所有財物悉疏示我。我所有財疏牒者是。即說偈言。
五家共有者 今悉在家中
我今所牒者 無有能侵奪
如此所牒者 王賊及水火
皆所不能侵 假設七日出
須彌及巨海 一切悉融消
如此所施物 不能燒一毫
錢財寄父母 兄弟及姊妹
一切諸親友 悉皆有敗失
唯有所施物 終不可敗衰
施為行寶藏 世世恒隨人
施為極親友 無有能壞者
貧窮之巨海 極大可怖畏
施是堅牢船 唯有惠施者
能得度彼岸 我知施果報
是故無畏說 所牒是我財
家中有財寶 五家之所共
是故不敢牒 言是我所有
王聞是語心生歡喜。讚言善哉。汝是福勝人。我今不用汝所有物。如汝所說。施是汝財。餘財悉共。爾時國王。即說偈言。
若行惠施者 自手而過與
應發歡喜心 勿生悔恨想
是故未來世 人天受快樂
所有資財物 眼見己財寶
分散屬諸家 不能速疾施
無能侵奪者 若人慳不施
終為他所奪 現在惡名聞
來生多貧乏 是為最愚癡
見他人屋宅 及以眾財寶
死後眾家用 毫厘不逐己
目睹如此事 不能生厭惡
速疾舍財物 財不五家共
唯有修惠施 死時一切舍
無有隨己者 決定必舍離
然不得施報 以見是事故
智者必應施 二事俱名施
應當自施與 檀越如大象
津膩香常流 如是智檀越
功德利充滿 世人所讚歎
饒財慳不施 為世所嗤笑
設複有財錢 見乞方背去
雖複饒財寶 名為貧衰患
施者雖貧窮 常名有財富
慳貪雖多財 不脫貧衰患
檀越以水施 洗除心貪垢
慳無善樂報 趣於死徑路
必墜深坑阱 種種眾寶物
象馬與牛羊 神逝氣絕時
一切悉舍去 臨終生苦惱
以是生眷戀 怖畏大熱惱
修施者臨終 歡樂無悔恨
慳嫉智者譏 施者貧與富
恒常受快樂 慳者如塳間
人皆避遠離 慳貪者雖存
其實同餓鬼 施者有名稱
一切所欽仰 智者之所愛
命終生天上 諸有愛己者
雲何不修施 施為善好伴
勝妙之資糧 不用車馬乘
一切眾侍衛 施為行寶藏
後世之津梁 布施離眾難
五家不能侵 何有愛己者
而當不修施 若施百千萬
後身得少許 尚應修布施
況少修惠施 大獲於福報
是故有智者 應當修布施
------《大莊嚴經論》
已施者堅,餘者不堅;若施彼已,則是我有,餘家中者非是我有;
=================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中,善調伏施分別柔軟,應作是觀:若施彼已,則是我有,餘家中者非是我有;
已施者堅,餘者不堅;
已施後樂,餘者現樂;
已施不護,餘者守護;
若已施者非愛所縛,餘者增愛;
若已施者非我所心,餘者我有;
已施無怖,餘者怖畏;
若已施者是道基柱,餘是魔柱;
已施無盡,餘者有盡;
已施者樂,餘守護苦;
已施離結,餘者增結;
已施大封,餘者非封;
若已施者是丈夫業,其餘在者非丈夫業;
若已施者諸佛所讚,其餘在者凡夫所讚。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應堅住施。------《大寶積經》
財有五家。便應用為施與。此皆無常所不能壞。謂之堅法也。
=============
什曰。若雖有命而不能行道。無異禽獸之命。若於今能不惜身命修行善者。則來世所得命必能修善行道。是名清淨之命。非為使生也。肇曰。堅法。三堅法。身命財寶也。若忘身命棄財寶去封累而修道者。必獲無極之身無窮之命無盡之財也。此三天地焚而不燒。劫數終而不盡。故名堅法。以天帝樂著五欲不慮無常故勸修堅法也。生曰。以求善本事也。身既無常。便應運使為善。命既危脆。便應盡以行道。財有五家。便應用為施與。此皆無常所不能壞。謂之堅法也。《維摩詰所說經卷》
我不舍財,財當舍我。我今當舍,令作堅財
=================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若有乞者來至其所,有所求索,隨所施財應至心念:‘我所施財及不施財,俱當散滅。不滿所願,必當歸死,我不舍財,財當舍我。我今當舍,令作堅財然後乃死;舍此財已,死時無恨,歡喜無悔。’若不能施,應以四事白於乞者:‘今我力劣,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我是初行,其心未堪自在行施。我是著相,住我我所。善大丈夫,今向汝悔,勿生嫌恨。我當如是勤行精進,滿足一切眾生所願。’長者,在家菩薩應當如是白於乞者。------《大寶積經》
知財五家分,無常不牢固,惠施諸有德,貧苦及親屬,所生常隨逐。
================
知財五家分 無常不牢固
惠施諸有德 貧苦及親屬
所生常隨逐 布施為最勝《勸發諸王要偈》
有財當布施,為善當及時,財物五家有,不施悔後遲
============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穀-禾+牛]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複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穀-禾+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係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殼-一)/牛]取乳。而此牛乳即幹無有。時為眾賓或嗔或笑。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百喻經》
休息偷盜獲功德:所有財物不共他有、不共五家,得財不散。
=====================
“休息偷盜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者、具大果報為事決斷,二者、所有財物不共他有,三者、不共五家,四者、眾人愛敬無有厭足,五者、遊行諸方無有留難,六者、行來無畏,七者、以樂布施,八者、不求財寶自然速得,九者、得財不散,十者、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偷盜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休息偷盜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彼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具足種種華果樹林、衣服、瓔珞莊嚴之具,珍奇寶物無不充滿。《大方等大集月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