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文章《佛教“軟飯男”終極原理:主動修福與被動修福之因果差異 》

(2021-11-07 09:45:15) 下一個

佛教“軟飯男”終極原理:主動修福與被動修福之因果差異

善光公主案,過去吉祥曾有過多角度闡釋,比如過去闡釋“克妻克夫旺妻旺夫原理”時,以及闡釋“福德緣起物、惡業緣起物”差異時,曾經廣泛引用此案標本。今天我們借用此案例,闡釋一下“吃軟飯”的因果,是怎麽形成的:其實縱觀善光案因緣,宿世善光為人婦而主動修福時,其丈夫不但不主動配合,反而掣肘阻止修福,經過其婦勸告,才被動同意用夫妻共同財產修福。由此宿世因緣,才造就了後來,那位乞丐必須借助善光的因緣,成為夫妻,才能豪富一時。按照現代社會解讀善光夫妻案例,這位乞丐青年,顯然就是今日靠老婆吃飯的“軟飯男”。因此,在一個團體中,或者在一個家庭中,主動推動用共有財物修福的一方,最後承受福德果報時,其對於財富結果有主動的創造力和把控力,而被動修福的一方,或者不隨喜不樂意修福的一方,最後隻能因為修福財物是雙方和多方共有,而未來隻能因此享受到“被動式”的被他人帶來財富,這就是造成軟飯男、軟飯女現象形成的終極因果機製。其實善光案,可以幫助我們窺透許多現實奧秘,隻是每一次換一個不同角度來觀察,你就會有新的參悟收獲。我記得有些電視劇裏麵,尤其是農村題材的電視劇裏麵,說是在結婚的這一天,要用新娘陪嫁的被子,壓在新郎原先的被子上麵,以後結婚了,妻子就有能力壓製丈夫,丈夫什麽事情就會都聽妻子的,要不然被子壓反了,反過來就會被丈夫壓製。大家聽說過這種習俗吧?其實,你要是把善光公主案,都參透了,家庭裏麵誰有主導權,這和用誰的被子去壓誰被子,屁關係都沒有!這隻和兩口子過去一起修福的時候,誰主動修福誰被動修福有關係,主動修福的一方,將來在家庭裏麵更有主動權,對財物和各種決策更有掌控力。明明是夫妻共同財物修福,結果弄得最後享受福報的時候,好像你是被你老婆養著一樣,這是誰造成的?還不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各位大老爺們,捐錢修福的時候,自己要主動去發心主動去修福,不要整天被老婆勉強了,才去修一點點福,如果這麽被動搞下去,你將來怎麽可能會有家庭裏麵的各種主動權?主導權!?這麽搞下去,你將來生生世世隻有靠別人吃軟飯的果報了!丟人不丟人?當然,女性靠男人活著,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隻是做相反理解就可以了。總之,大家修福一定要主動,不要被動的。各位沒想到吧?你把佛經看多了,連吃軟飯都比別人研究得更透徹,連吃軟飯都能找到原因,並且找到規避吃軟飯的方法。當然,家庭裏麵在財物把控和決策方麵有主導權的一方,無論是男是女,你也要清楚,對方能夠在家庭中被你主導和被你把控財物或發言權,也是因為你宿世修福所用財物和對方付出有關,根本不是你自己獨立創造的這一切,因此被你把控的一方有權利享受這一切,所以你也不要在對方麵前趾高氣揚,自以為自己能力有多大!自以為是自己資養家庭!其實這和能力真沒什麽關係,而隻和宿世修福時構建的福德模型有關係,現世所謂大家見到的那些生存能力,隻不過是福德的外化表現,諸位要清醒這一點。因為我經常參與介入因果,知道很多佛友的家事,有女的看不起男的吃軟飯的,有男的認為女的不創造財富的,等等,今天一次性給出一個終極答案:如果你宿世不欠對方,為什麽你做的軟飯偏偏就給對方吃到呢?如果還是不服氣,就詳細參閱下文佛經“善光公主案”。我們不泄露別人家庭的具體隱私,但需要在這裏普遍提示一下,大家自己對號入座就好了。為了各位大丈夫將來不吃軟飯,請大家修福的時候,將來要主動一些!當然,這輩子是女的,來世也可能是男的,所以無論男女都要主動修福!我講解佛法和佛理,不拘一格,信手拈來,也從來沒有固定的模式,我也不喜歡高談闊論去講不切實際的大道理,所有我切入佛法的切入點,都必須和現實生活具體問題結合才行,不然對大家的人生和修行沒有任何啟發,那樣講解佛法,又有什麽實際意義呢?!今天是結合佛理講解“吃軟飯”的相關原理,並且提供規避吃軟飯的根本智慧!關於吃軟飯,這是最專業的佛教研究結論!(吉祥果2021.11.07)

《雜寶藏經》波斯匿王女善光緣第二十一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湣,舉宮愛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我有業力,不因父王。”如是三問,答亦如前。王時瞋忿,今當試汝有自業力、無自業力?約勅左右,於此城中,覓一最下貧窮乞人。時奉王教,尋便推覓,得一窮下,將來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與窮人。王語女言:“若汝自有業力不假我者,從今以往,事驗可知。”女猶答言:“我有業力。”即共窮人,相將出去。問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窮人答言:“我父先舍衛城中第一長者,父母居家,都以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乏。”善光問言:“汝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知處,垣室毀壞,遂有空地。”善光便即與夫相將,往故舍所,周曆按行,隨其行處,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發出,即以珍寶,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宮室屋宅,都悉成就,宮人伎女,充滿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稱計。
  王卒憶念:“我女善光,雲何生活?”有人答言:“宮室錢財,不減於王。”王言:“佛語真實,自作善惡,自受其報。”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請於王。王即受請,見其家內,氍氀毾[登*毛],莊嚴舍宅,踰於王宮。王見此已,歎未曾有。此女自知語皆真實,而作是言:“我自作此業,自受其報。”
  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得生王家,身有光明?”
  佛答王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屍。彼時有王名曰槃頭,王有第一夫人。毗婆屍佛入涅槃後,槃頭王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飾,著毗婆屍佛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珠,著於棖頭,光明照世,因發願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榮豪貴,莫墮三惡八難之處。”
  “爾時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時,複以肴饍,供養迦葉如來及四大聲聞。夫主遮斷,婦勸請言:‘莫斷絕我,我今以請,使得充足。'夫還聽婦,供養得訖。爾時夫者,今日夫是。爾時婦者,今日婦是。夫以爾時遮婦之故恒常貧窮,以還聽故,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後還貧賤。善惡業追,未曾違錯。
  王聞佛所說,深達行業,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歡喜而去。

《賢愚因緣經》金天緣品第二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此國中。有一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生一男兒。身體金色。長者欣慶。即設施會。請諸相師。令占吉凶。時諸相師。抱兒看省。見其奇相。喜不自勝。即為立字。名字修越耶提婆。
  此兒福德。極為純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稱人意。須衣出衣。須食出食。金銀珍寶。一切所須。作願取之。如意即得。兒年轉大。才藝博通。長者愛之。未敢逆意。
  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形容色狀殊姿越群。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即募諸賈。周遍求之。
  時閻波國。有大長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波婆蘇。端正非凡。身體金色。晃昱照人。細滑光澤。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種種寶。衣服飲食。稱適人情。
  時彼長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賢士。形色光暉。如我女比。乃當嫁與共為婚姻。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複聞女家。時二長者。各懷歡喜。即各相詣。求為婚姻。
  娶婦已竟。還至舍衛。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往至舍食。食已攝缽。具為長者金天夫婦。廣演妙法。開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時壞破二十億洞然之惡。心情開解。獲須陀洹。爾時世尊。便還精舍。
  於是金天與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即聽許。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禮繞竟。求入佛道。佛尋聽可。讚言善來比丘。須發自墮。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於是金天在比丘眾。金光明比丘尼付大愛道。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阿難白佛。不審世尊。金天夫婦。本造何行。自生以來。多財饒寶。身體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稱一切。唯願如來。當具宣示。
  佛言阿難。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號毗婆屍。佛既滅後。遺法在世。後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設衣被飲食。無有乏短。
  時有夫妻二人。貧餓困乏。每自惟念。我父在時。財寶積滿。富溢難量。今者我身貧困極甚。坐臥草蓐。衣不蓋形。家無升鬥。何其苦耶。爾時雖富財寶無量。不遭斯等眾聖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
  思惟是已。愴然而啼。懊惱墮淚。墮婦臂上。婦見夫涕。而問之言。有何不吉。懊惱若是。婿答婦言。汝不知耶。今有眾僧適過此村。豪賢居士。鹹興供養。我家貧乏。獨無升鬥。於此眾僧。不種善緣。今者貧困。來世又劇。我惟此已。是故泣耳。
  婦答婿言。今當如何。正欲供養。無有錢寶。雖有空意。不遂其願。婦語婿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於故藏內推覓錢寶。若苟得之。當用供養。時夫如言。至故藏內。遍行推覓。得一金錢。持至婦所。
  於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合心。當用布施。買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鏡著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缽。複有取水而飲之者。
  時彼夫婦。歡喜情悅。作福已竟。遇疾命終。生忉利天。佛告阿難。爾時貧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婦是也。
  由其前世持一金錢。及一瓶水並此明鏡。施眾僧故。世世端正。身體金色。容儀晃昱,殊妙無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於爾時。有敬信故得離生死。逮得應真。
  阿難當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貧人。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鹹興施心。勤加福業。歡喜奉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