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文章《財神法:貴金屬直接作供品,會引發“財富福德緣起力” 》

(2021-11-05 16:02:59) 下一個
財神法:貴金屬直接作供品,會引發“財富福德緣起力”
 
用你的金銀首飾,或者金條,在佛前做供養,或者佛像前做供養,或佛塔前做供養,會產生何種福德力量及緣起力量?會不會引發巨大的財富力量?這些財富力量會不會不僅僅益及現世,也益及供養者未來生生世世之財富?這些法門算不算是人人通途可用的最殊勝、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財神法?近日研習密典,又對比金屬之理化屬性差異,以及貴金屬之貨幣屬性差異,複又研究如下經典,似應以為:以具貨幣屬性之金屬,最好貴金屬,直接供養三寶對境,或佛像,或佛,或塔,或壇城,會直接產生“貨幣緣起力”和“財富緣起力”,直接產生和貨幣相關的財富福報!此一理論,非今日初次提及,乃過去數年已有闡釋,隻是今日引據更多,闡理更深而已。既然金錢供三寶,產生財富緣起力,必有人問,以各國紙幣供養如何?答曰:各國紙幣,乃各國政府信用貨幣,隻有記賬功能,紙幣本身無價值,然金屬硬通貨幣,其本身有價值,尤以貴金屬為上,此大不同於政府信用之紙幣。佛子追求財富,亦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然或者密宗財神法難得傳承,或者即得傳承者,又因大多難守財神三昧耶,效果不佳。故吉祥以為,應為諸佛子,於佛教經典中,尋找到無需任何特殊傳承,人人通途可以操作奉行,人人可以增益財富福德,並增益財物受用之法。至於到底如何操作,下文案例已經提供具體方法,不勞吉祥饒舌:

(1)、《三寶感應要略錄》第二十四:貧人以一文銅錢供養藥師像得富貴感應

唐邊州有貧人。孤獨自活。家內唯有一文銅錢。女人思惟。此錢不可為一生資糧。當供佛像。即往伽藍。供養藥師靈像。經七日住鄰縣有富家。其婦頓死。更求他女。良久不得隨情。更祈請同寺像。夢所感以彼孤女為婦。共得福壽。生三男二女。皆謂佛力矣。


(2)、《賢愚因緣經》金財因緣品第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城中,有大長者,長者夫人,生一男兒,名曰金財,其兒端正殊特,世之少雙。是兒宿世,拳手而生。父母驚怪謂之不祥,即披兒兩手,觀其相好,見二金錢在兒兩手,父母歡喜,即便收取。取已故處續複更生,尋更取之,複生如故,如是勤取金錢滿藏,其兒手中,未曾有盡。
  兒年轉大,即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不逆,即便聽之。爾時金財,往至佛所,頭麵作禮,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當見憐湣,聽我出家,得在道次。佛告金財:聽汝出家。蒙佛可已,於時金財,即剃須發,身著袈裟,便成沙彌。年已滿足,任受大戒,即合眾僧當受具足,臨壇眾僧,次第為禮,其作禮時,兩手拍地,當手拍處,有二金錢,如是次第,一切為禮,隨所禮處,皆有金錢,受戒已竟,精勤修習,得羅漢道。
  阿難白佛:不審世尊,此金財比丘,本造何福,自生已來,手把金錢,唯願世尊,當見開示。佛告阿難:汝當善思,我今說之。阿難對曰:如是,諾當善聽。佛言: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毗婆屍,出現於世,正法教化,度脫眾生,不可稱數。佛與眾僧,遊行國界。時諸豪富長者子等,施設飯食,供養彼佛及弟子眾。爾時有一貧人,乏於財貨,常於野澤,取薪賣之,值時取薪賣得兩錢,見佛及僧受王家請,歡喜敬心,即以兩錢,施佛及僧。佛湣此人,即為受之。佛告阿難:爾時貧人,以此二錢,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恒把金錢,財寶自恣,無有窮盡。
  爾時貧人者,金財比丘是也。正使其人未得道者,未來果報,亦複無量。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皆應精勤布施為業。爾時阿難,及眾會者,聞佛所說,皆悉信解,有得須陀洹果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複有得住不退地者。一切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太平廣記》:挫錢複生

唐朝神龍年中,襄陽將要鑄一佛像,有一個老婦人非常貧困,向大家求助出錢,而始終不能得到。老婦人有一錢,則是做女兒時母親賜給她的,六十多年來把它當作寶物,等到鑄像的時候,老婦人拿著她僅有的一錢,就發了重願之後投入到爐中。等到破爐出像時,老婦人所投的錢,正貼在佛像的胸前,於是就把它磨掉了,過了一天晚上,錢又象原來那樣在胸前。僧徒驚異,錢至今還存在。才知是誠心發願,一定會有誠摯的報應。老婦人的心非常誠摯,所以感動了許多佛,讓後人希冀有這樣的事。(出《太平廣記》)編者注:此例,和貧女供燈之事,完全同理。心至誠者,所捐雖少,果報廣大。


(4)、《賢愚因緣經》重姓緣品第二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國中,有豪長者,財富無量,唯無子息,每懷悒遲,禱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誠款篤,婦便懷妊,日月滿足,生一男兒。其兒端正,世所希有。父母宗親,值時宴會,共相合集,詣大江邊,飲酒自娛。父母持兒,詣其會所。父愛此兒,順座擔舞。父舞已竟,母複擔之。曆坐擎騰,歡喜自樂,臨到河邊,意卒散亂,執之不固,失兒墮水,尋時搏撮,竟不能得。於時父母,憐念此兒,愛著傷懷,絕而複蘇。
  其兒福德,竟複不死,至河水中,隨水沉浮。時有一魚,吞此小兒,雖在魚腹,猶複不死。時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無子姓,種種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魚販賣,仆輸大家。其奴日日捕魚為業,值時捕得吞小兒魚,割腹看之,得一小兒,麵貌端正,得已歡喜,抱與大家。大家觀之,而自慶言,我家由來禱祀神祇,求索子息,精誠報應,故天與我,即便摩捫,乳哺養之。
  時彼上村,父母聞下村長者魚腹中得兒,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語之言:此是我兒,我於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願以見還。時彼長者,而答之曰:我家由來,禱祀求子,今神報應,賜我一兒,君之亡兒,竟為所在。紛紜不了,詣王求斷。
  於是二家,各引道理,其兒父母,說是我兒,我於某時,失在河中,而彼長者,複自說言,我於河中魚腹得之,此實我子,非君所生。王聞其說,靡知所如,即與二家,評詳此事:卿二長者,各認此兒,今若與一,於理不可,更互共養,至兒長大,各為娶婦,安置家業,二處異居,此婦生兒,即屬此家,彼婦生兒,即屬彼家。時二長者,各隨王教,兒年長大,俱為娶婦,供給所須,無有乏短。
  於時其兒,白二父母:我生以來,遭罹苦難,墮水魚吞,垂死得濟,今我誌意,欲得出家,惟願父母,當見聽許。時二父母,心愛此兒,不能拒逆,即便聽許。其兒即辭,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佛即聽之,讚言:善來比丘!須發自墮,即成沙門,字曰重姓。佛為說法,得盡諸苦,即於座上,成阿羅漢。
  阿難白佛:不審世尊,此重姓比丘,本造何行,種何善根,而今生世,墮水魚吞,而故不死。佛告阿難:汝且聽之,吾當為說。過去久遠,有佛世尊,號毗婆屍,集諸大眾,為說妙法。時有長者,來至會中,聞其如來廣說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聞已歡喜,信心猛烈,即從彼佛受三自歸,受不殺戒,複以一錢布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財寶自恣,無有乏短。
  佛告阿難:欲知爾時長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爾時施佛一錢,九十一劫,恒富錢財,至於今世,二家父母,供給所須;受不殺戒故,墮水中魚吞不死;受三自歸故,今值我世沐浴清化,得羅漢道。
  爾時阿難,及與大眾,聞佛所說,遵修善行,敬重佛教,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5)、《雜寶藏經》波斯匿王女善光緣第二十一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湣,舉宮愛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我有業力,不因父王。”如是三問,答亦如前。王時瞋忿,今當試汝有自業力、無自業力?約勅左右,於此城中,覓一最下貧窮乞人。時奉王教,尋便推覓,得一窮下,將來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與窮人。王語女言:“若汝自有業力不假我者,從今以往,事驗可知。”女猶答言:“我有業力。”即共窮人,相將出去。問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窮人答言:“我父先舍衛城中第一長者,父母居家,都以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乏。”善光問言:“汝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知處,垣室毀壞,遂有空地。”善光便即與夫相將,往故舍所,周曆按行,隨其行處,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發出,即以珍寶,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宮室屋宅,都悉成就,宮人伎女,充滿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稱計。
  王卒憶念:“我女善光,雲何生活?”有人答言:“宮室錢財,不減於王。”王言:“佛語真實,自作善惡,自受其報。”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請於王。王即受請,見其家內,氍氀毾[登*毛],莊嚴舍宅,踰於王宮。王見此已,歎未曾有。此女自知語皆真實,而作是言:“我自作此業,自受其報。”
  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得生王家,身有光明?”
  佛答王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屍。彼時有王名曰槃頭,王有第一夫人。毗婆屍佛入涅槃後,槃頭王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飾,著毗婆屍佛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珠,著於棖頭,光明照世,因發願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榮豪貴,莫墮三惡八難之處。'(吉祥果注:經中此處未明言何物,然皇後天冠飾品、如意珠等,必屬金玉貴器無疑)
  “爾時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時,複以肴饍,供養迦葉如來及四大聲聞。夫主遮斷,婦勸請言:‘莫斷絕我,我今以請,使得充足。'夫還聽婦,供養得訖。爾時夫者,今日夫是。爾時婦者,今日婦是。夫以爾時遮婦之故恒常貧窮,以還聽故,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後還貧賤。善惡業追,未曾違錯。”
  王聞佛所說,深達行業,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歡喜而去。


(6)、《雜寶藏經》金貓因緣第百三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貓,從東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尋複發掘,得一銅甕,甕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複獲一甕,如是次第,得三重甕,各受三斛。漸複傍掘,亦得銅甕,轉掘不已,滿五裏中,盡得銅甕盛滿金錢。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旃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我適輙取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尊者答言:“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王即問言:“不審往因,其事雲何?”尊者答言:“諦聽諦聽!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鉢在上,而作是言:‘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鉢中,誠心發願。去舍五裏,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尊者言:“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甕,緣五裏中步步歡喜,恒於五裏,有此金錢。”王聞宿緣,歡喜而去。
 
(7)《燈指因緣經》:黃金指頭

燈指於時踰增惶怖。悶絕躄地。久乃得穌。尋見死屍。手指純是黃金。雖複怖畏。見是好金。即前視之以刀試割。實是真金。既得金已。心生歡喜。複剪頭項手足。如是剪已。尋複還生。須臾之頃。金頭手足。其積過人。譬如王者失國還複本位。如盲得眼視瞻明了。如久思他女得與交歡。如學禪者忽得道證。燈指歡喜。亦複如是。庫藏珍寶。倍勝於前。威德名譽。有過先日。親裏朋友。妻子僮仆。一切還來。燈指歎曰。嗚呼怪哉。富有大力。能使世人來歸極疾。嗚呼怪哉。貧有大力。能使所親舍我極速。我先貧時。素所親昵。交遊道絕。總無一人與我語者。今日一切顒顒承事。合掌恭敬。假使生處如帝釋。勇力如羅摩知見如天師。若無錢財都無所直。富者不問愚智。皆稱好人。實無所知。人以為智亦得勇健。諸善名聞。雖複醜陋老弊。少壯婦女。樂至其邊。阿闍世王。聞其還富。尋即遣人。來取其寶。其所取者。盡是死人。還擲屋中。見是真金。燈指知王欲得此寶。即以金頭手足。以用上王。王既得已齎之還宮。於後燈指作是思惟。而說偈言。
  五欲極輕動如電毒蛇蟲
  榮樂不久停即生厭患心
  尋以珍寶。施與眾人。於佛法中。出家求道。精勤修習。得阿羅漢。雖獲道果。而此屍寶。常隨逐之。
  比丘問佛。燈指比丘。以何因緣。從生以來。有是指光。以何因緣。受此貧困。複何因緣。有此屍寶。常隨逐之。佛告比丘至心諦聽。吾當為汝說其宿緣。燈指比丘。乃往古世。生波羅奈國大長者家。為小兒時。乘車在外。遊戲晚來。門戶已閉。大喚開門。無人來應。良久母來。與兒開門。嗔罵母言。舉家擔。死人去耶。賊來劫耶。何以無人與我開門。以是業緣。死墮地獄。地獄餘報。還生人中。受斯貧困。光指因緣。屍寶因緣。為汝更說。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屍。彼佛入涅槃後。佛法住世。燈指爾時。為大長者。其家大富。往至塔寺。恭敬禮拜。見有泥像。一指破落。尋治此指。以金薄補之。修治已訖。尋發願言。我以香華伎樂供養。治像功德因緣。持此功德願生天上人間。常得尊豪富貴。假令漏失尋還得之。使我於佛法中出家得道。以治佛指故。得是指光及死屍寶聚。以惡口故。從地獄出。得貧窮果報。佛說是燈指因緣經時。諸天人民。散眾天華。作天伎樂。供養已訖。便還天宮。以是因緣。少種福業。於形像所得是福報。乃至涅槃形像尚爾。況複如來法身者乎。能於佛法。如說修行如此功德。不可限量若欲生天人中受諸快樂。應當至心聽法。以惡口因緣。受大苦報。應畏眾苦。遠離惡口諸不善業。以此觀之。一切世人。富貴榮華。不足貪著。於諸人天。尊貴不應喜樂。當知貧窮是大苦聚。欲斷貧窮不應慳貪。是以經中。言貧窮者。甚為大苦。
 
(8)、《賢愚因緣經》金天緣品第二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此國中。有一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生一男兒。身體金色。長者欣慶。即設施會。請諸相師。令占吉凶。時諸相師。抱兒看省。見其奇相。喜不自勝。即為立字。名字修越耶提婆。
  此兒福德。極為純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稱人意。須衣出衣。須食出食。金銀珍寶。一切所須。作願取之。如意即得。兒年轉大。才藝博通。長者愛之。未敢逆意。
  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形容色狀殊姿越群。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即募諸賈。周遍求之。
  時閻波國。有大長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波婆蘇。端正非凡。身體金色。晃昱照人。細滑光澤。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種種寶。衣服飲食。稱適人情。
  時彼長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賢士。形色光暉。如我女比。乃當嫁與共為婚姻。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複聞女家。時二長者。各懷歡喜。即各相詣。求為婚姻。
  娶婦已竟。還至舍衛。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往至舍食。食已攝缽。具為長者金天夫婦。廣演妙法。開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時壞破二十億洞然之惡。心情開解。獲須陀洹。爾時世尊。便還精舍。
  於是金天與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即聽許。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禮繞竟。求入佛道。佛尋聽可。讚言善來比丘。須發自墮。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於是金天在比丘眾。金光明比丘尼付大愛道。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阿難白佛。不審世尊。金天夫婦。本造何行。自生以來。多財饒寶。身體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稱一切。唯願如來。當具宣示。
  佛言阿難。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號毗婆屍。佛既滅後。遺法在世。後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設衣被飲食。無有乏短。
  時有夫妻二人。貧餓困乏。每自惟念。我父在時。財寶積滿。富溢難量。今者我身貧困極甚。坐臥草蓐。衣不蓋形。家無升鬥。何其苦耶。爾時雖富財寶無量。不遭斯等眾聖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
  思惟是已。愴然而啼。懊惱墮淚。墮婦臂上。婦見夫涕。而問之言。有何不吉。懊惱若是。婿答婦言。汝不知耶。今有眾僧適過此村。豪賢居士。鹹興供養。我家貧乏。獨無升鬥。於此眾僧。不種善緣。今者貧困。來世又劇。我惟此已。是故泣耳。
  婦答婿言。今當如何。正欲供養。無有錢寶。雖有空意。不遂其願。婦語婿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於故藏內推覓錢寶。若苟得之。當用供養。時夫如言。至故藏內。遍行推覓。得一金錢。持至婦所。
  於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合心。當用布施。買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鏡著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缽。複有取水而飲之者。
  時彼夫婦。歡喜情悅。作福已竟。遇疾命終。生忉利天。佛告阿難。爾時貧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婦是也。
  由其前世持一金錢。及一瓶水並此明鏡。施眾僧故。世世端正。身體金色。容儀晃昱,殊妙無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於爾時。有敬信故得離生死。逮得應真。
  阿難當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貧人。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鹹興施心。勤加福業。歡喜奉行。


編後語:

或有人問:紙錢冥幣元寶緣起圖等供之如何?不是有一個法藏上師的燒紙錢儀軌,認為會生生世世增益財富?又近年來有人弘揚燒紙錢元寶緣起圖法門等?答曰:此等諸法,非佛所教,皆後輩自欺欺人,亦欺於鬼,虛謬之法爾。吉祥昔時,連年累月,斥責燒紙錢元寶於鬼神法,謂其隻引發鬼神幻覺歡喜,於欺哄鬼神中產生幻覺利益,然不產生施受雙方福德轉移,亦無提升鬼神處境及燒錢者增益福壽,亦無增益燒施者財富。人間紙幣,因有政府信用背書,其用於交易行為可以引發福德能量轉移。而燒紙錢元寶冥幣於陰間,雖鬼神亦得幻覺購買力,然因無任何一方為做信用背書,故屬於不能引發福德能量轉移之非實質交易。冥幣於冥間交易行為,皆屬“以幻易幻”的幻覺交易,不引發任何福德能量和惡業轉移,也不引發燒施人增益福德。即便引發福德,因所施紙錢元寶冥幣等本虛幻,故引發未來得福亦虛幻之福,如得他人賦予紙錢元寶緣起圖,報以虛幻,毫無實用價值,此所謂“因地不真,果召迂曲,施真得真,施假得假”,而必然如此。故紙錢元寶施鬼,毫無利益雙方,唯引發鬼神一時幻覺歡喜,令事主獲得臨時性幻覺輕鬆,僅此而已。正所謂:供真得真,供假得假,供貴得貴,供賤得賤,一切供品皆遵此理,非獨隻有金屬貨幣、貴金屬貨幣、紙幣、冥幣有此差異,其餘供品皆然。

吉祥果
2021.11.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