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八
海慧菩薩品第五之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繞說法。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大水盈滿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然諸世界國邑村落、城郭舍宅、山林樹木,上至色界,無所嬈害悉皆如故,而諸大眾皆見是水。爾時,水中出生無量分陀利華,青琉璃莖,真金為葉,功德寶台,帝釋寶須,周匝多有無量之華,縱廣十裏在寶坊中,高一多羅樹。爾時,大眾各各自見在此華上。其華爾時出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爾時,大眾心生歡喜:“我等今者必當得聞殊勝妙法.”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前禮佛足,右繞三匝,於蓮華上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水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複出無量分陀利華,大光如是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佛言:“彌勒,下方過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國,有一世界名寶莊嚴,其土有佛,號海智神通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有菩薩名曰海慧,欲來至此大寶坊中,與無數菩薩俱共已斷一切數想,欲來聽是大集經典.”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去此甚遠,海慧在彼,頗得聞此佛所說不?”
佛言:“舍利弗,如汝今於我前所聞,彼亦如是。如汝今日及諸大眾睹見於我,海慧菩薩見我亦爾.”
“世尊,菩薩摩訶薩所有神通不可思議,住於極遠無量世界,而有如是無礙天眼、無障耳通。世尊,誰有聞是不思議事,而當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唯除下劣不肖人耳!”
爾時,海慧菩薩具足無量神通之力,於一念中在彼國滅,忽然現此大寶坊中。即入三昧,令此大眾悉得遙見,彼佛世界所有人民,城邑聚落、屋舍殿堂、山林樹木、飛鳥走獸,及見彼佛與諸大眾圍繞說法。現是事已,即從三昧安詳而起,前禮佛足,右繞三匝,以其世界所有香華、種種伎樂,供養於佛,作如是言:“下方世界海慧神通如來,致問無量,如來身命及以大眾悉安隱不?”卻坐一麵寶蓮華上。
時,有梵王名曰修悲,作是思惟:“何因緣故有是大水,滿此三千大千世界而非水災?我今當往問於世尊.”即與六萬八千梵俱詣如來所,頭麵敬禮,右繞三匝,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中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蓮華莊嚴遍滿,無量菩薩各各次第坐寶華上,三千世界大水盈滿?”
佛言:“梵天,善男子,此是海慧菩薩摩訶薩神通之力.”
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說大集妙典,猶未訖耶?”
佛言:“梵天,如來所有樂說無礙不可窮盡。梵天,佛與無量菩薩大眾,觀察法界,講論法界,法樂微妙亦不可盡.”
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言海慧菩薩,其誰是耶?”
佛言:“梵天,汝今不見坐寶蓮華,其華縱廣滿十由旬,為諸菩薩之所恭敬讚歎者乎?其身色像光明煒燁,唯除如來,餘無及者.”
爾時,梵天見已即生恭敬之心,頭麵禮拜,作如是言:“若有得見如是正士,得大利益!我今遇之,亦複如是。世尊,如是正法當久近住?”
佛言:“善男子,如是正法如如來壽。我涅槃後,是諸菩薩亦護是法。何以故?此經即是過去、未來、現在佛印.”
爾時,海慧菩薩踴在空中高七多羅樹,示現己身智慧之力,為令大眾生信心故,莊嚴此經故,而說偈言:
“下方有土過塵數, 有佛海智神通尊,
常為眾生演說法, 我聞能受為人說。
我今來此大眾中, 供養恭敬十力尊,
所來眷屬諸菩薩, 為破法中細疑心。
我今敬禮最無勝, 如法而作上供養,
為欲莊嚴上菩提, 教化眾生無上道。
若觀諸色無有相, 亦能斷離三種受,
若無相貌及種性,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我我所, 亦複修集於中道,
觀一切法如虛空,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諸境界, 亦能寂靜於內入,
於諸法界不生著,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如來真法身, 能豎無上大法幢,
見一切法如幻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無施無受者, 無作無受亦如是,
若無正見及邪見, 是人能禮無上尊。
亦不定在菩提中, 又不決定在生死,
遠離一切諸煩惱, 是人能禮於如來。
若有至心修善法, 淨身口意三業等,
亦能調伏於諸根,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忍諸法無有我, 不成菩提舍眾生,
為菩提故持淨戒,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觀諸法猶如焰, 眾生平等如虛空,
淨心不作諸心想, 是人能禮無上尊。
為諸眾生受大苦, 為菩提故修忍辱,
觀一切法如水月, 是人能禮於正覺。
觀無眾生命士夫, 亦為眾生修菩提,
觀法念念滅盡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受地獄苦心不退, 勤加精進修集道,
聞諸法空心不怖, 是人能禮無上尊。
一切境界無掛礙, 猶如空中動手者,
亦觀三世相平等,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魔不能知其心, 是人能得大神通,
若說法字義無盡,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能遍聞諸佛音, 聞已受持廣宣說,
不見三寶差別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如來具六波羅蜜, 無有去來如虛空,
了了知諸眾生界, 是故我禮無上尊。
如來成就大功德, 終不生於似我慢,
我今敬禮佛色像, 是身世間不能作。
佛光勝於一切光, 其意殊妙亦最上,
一切眾生不見頂, 是故我禮一切勝。
如來知諸眾生解, 隨解而為演說法,
能知煩惱之對治, 是故我禮於世尊.”
爾時,海慧菩薩偈讚佛已,從空而下,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此欲少谘問,唯願如來哀湣聽許.”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隨意致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海慧菩薩言:“世尊,我先聞有淨印三昧,若有菩薩住是三昧,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願如來說是三昧,令諸菩薩普皆得聞,聞已皆當莊嚴修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今當說。善男子,如淨寶珠,匠者琢磨,價值無量,人所珍重。善男子,菩薩初發菩提心已,修集善法多聞思惟,觀察法界淨於初心,初心既淨鹹為諸佛菩薩敬念,即便獲得淨印三昧。
“善男子,淨寶珠者離九種寶。何等為九?一者、金性,二者、銀性,三者、琉璃性,四者、玻瓈性,五者、瑪瑙性,六者、蓮華性,七者、硨磲性,八者、功德寶性,九者、珊瑚性。是名為九離。是九性名淨寶珠,其價無量,轉輪聖王之所受用。是珠光明,餘光不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複如是,離九種性得淨印三昧。何等為九?一者、凡夫性,二者、信行性,三者、法行性,四者、八忍性,五者、須陀洹性,六者、斯陀含性,七者、阿那含性,八者、阿羅漢性,九者、辟支佛性。離是九性,入佛種性,得淨印三昧。以其淨故,勝於一切聲聞、緣覺,施於一切眾生光明。
“善男子,淨寶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無瑕玼。善男子,淨印三昧亦複如是。善男子,雲何淨印三昧?修集五戒,具十善法,修行慈悲憐湣眾生,見他事業親往營理,愛念一切修舍意淨,常念眾生以四攝法,攝取一切專念六念,調伏諸根少欲知足,不斷聖種息諸鬥訟,壞於憍慢,恭敬供養諸師、和尚、耆舊長宿,不輕於他,求法護法,遠離惡法,於佛法僧信心無壞,心常緣念一切善法,不讚己身常稱他德,知恩報恩淨諸威儀,具於忍辱,求舍摩他,修陀羅尼,心等如風、地、水、火、空,常樂出家,修集寂靜、持戒、精進,親近善友,淨於諸根,眼、耳、鼻、舌、身、心無礙,觀於不淨為壞貪結,修集慈心為破怨親,觀十二緣為壞無明,遠離一切障礙之法,施法無吝,具足成就六波羅蜜,不求餘乘,內外清淨觀生死過,於菩提道心不悔退,教化眾生於大乘中。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淨不淨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寶珠.”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大慈心, 具足成滿十善法,
是人定見彌勒佛, 故菩提心難思議。
修集大悲為眾生, 亦常教化於大乘,
為除煩惱修舍心, 故菩提心難思議。
具足修集念智慧, 及能調伏於自心,
能修知足及少欲,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一切諸惡法, 其心柔軟於眾生,
增長一切諸善法, 是故菩提心最勝。
恭敬供養師和尚, 紹繼增長聖種性,
遠離一切諸憍慢,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質直不欺誑, 常樂寂靜化眾生,
除去憍慢不輕他, 是故菩提心最勝。
護持正法能聽說, 化諸眾生離煩惱,
至心專念無上乘, 是故菩提心最勝。
供養三寶信四諦, 遠離諸惡修善法,
不瞋不恚於眾生, 是故菩提心最勝。
客煩惱起生慚愧, 即向十方佛懺悔,
修集善法調諸根, 是故菩提心最勝。
淨身口意知業果, 知恩念恩知酬報,
信十二緣淨威儀,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具舍摩陀修智慧, 具足持戒樂菩提,
受大苦惱心不動,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平等如四大, 視諸眾生如虛空,
常樂出家修菩提, 是故菩提心最勝。
貪樂寂靜淨身心, 修行法行觀四諦,
實語法語真義語, 是故菩提心最勝。
有所說法而安住, 勤修精進壞魔業,
於所修法無懈怠, 是故菩提心最勝。
親近善友佛菩提, 能度眾生生死海,
能淨一切六境界,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障礙除五蓋, 諸根清淨無憍慢,
貪欲瞋恚癡對治, 是故菩提心最勝。
觀善思惟具念心, 修助菩提得神通,
不畏生死樂涅槃, 是故菩提心最勝。
凡所說法不為食, 於諸法中心無吝,
修行善法不求報, 是故菩提心最勝。
不以餘乘攝眾生, 所說眾樂而受持,
其心無量無有邊,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內外清淨無過咎, 不畏生死修菩提,
修菩提時心不悔, 是故菩提心最勝。
知眾生界淨國土, 莊嚴菩提不自為,
迷惑眾生示正道, 是故菩提心最勝。
善知法界真實性, 無分別智不可說,
能破眾生怖畏想, 是故菩提心最勝。
若能具足如是法, 是能淨發菩提心,
不為世法之所汙, 煩惱魔業亦複然。
若有能發菩提心, 是則能勝一切乘,
能淨一切眾生心, 亦能演說無上道。
“善男子,雲何名為菩提之心押而不壞?押者名為大悲,緣於一切眾生,紹三寶種不令斷絕,為佛法故莊嚴善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嚴淨世界,為護正法不惜身命。善男子,若為諸惡眾生打觸惱亂嬈害,悉當忍之,亦應不舍一切眾生,心不生悔不愁不惱,為調眾生勤加精進。若遇罵辱、瞋恚、打擲,默然受之終不加報,應作是念:‘夫大乘者與世共諍。何以故?一切眾生順生死流,大乘之法逆生死流。一切眾生各各諍訟,大乘之法破壞鬥諍。一切眾生瞋恚熾盛,大乘之法除滅瞋心。一切眾生各各虛誑,大乘之法質直無虛。十方世界若有眾生,以諸刀杖隨逐菩薩,而作是言:‘誰有發此菩提心者?我當叚叚支解其身如胡麻許。’菩薩聞此終不退轉菩提之心,亦不放舍慈悲喜舍、惠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何以故?菩薩思惟:‘我於無量無邊世中,受大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身,受行惡法不能自利及利他人。若我或於無量世中,為彼惡人刀杖隨逐節節支解,我終不舍於菩提心及諸眾生。何以故?若我不能忍受如是世中苦者,何能堪忍地獄諸苦?行善法時,多有惡法來作障礙,我若不忍,雲何能作種種善法?一切眾生施我惡事,我要當以善法施之。眾生施我刀杖罵辱,我以無上大忍施之。’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思惟觀者,當知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觀已能忍三押,謂身、口、意。
“雲何押身?若菩薩身被支解時,爾時依法將順惡人,具足六波羅蜜。雲何菩薩身被支解,而得具足六波羅蜜?菩薩若被支解身體不惜身命,爾時具足檀波羅蜜;於彼惡人修集慈心,爾時具足屍波羅蜜;不瞋不罵,不以惡事還往加之,爾時具足忍波羅蜜;為諸眾生勤行精進,終不舍離菩提之心,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若他瞋打其心不動,不失正念其意清淨,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觀身無常、苦、空、無我,猶如草木瓦石等類,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是六波羅蜜已,押而不壞,是名押身。
“雲何押口?忍於一切惡言罵辱,若實不實,但責己身煩惱諸結,終不怨他,為諸眾生修集慈悲。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忍惡罵時,即得具足忍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即作是念:‘是人往世慳貪因緣,親近惡友得是惡心。我破慳貪,修集惠施,親近善友,是故我能舍是瞋恚。’爾時具足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念言:‘是人破戒不信業果,是故罵我。我受持戒信於業報,是故修忍念於菩提,護持正法將順眾生。’爾時具足屍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思惟:‘是人懈怠不修善法,是故罵我。我勤精進修集善法,舍離瞋心,於善法所心無厭足。我今要當設大方便,先令是人坐菩提樹,然後我當取菩提果。’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複作是念:‘是人失念狂亂放逸,煩惱所汙。我今破壞一切煩惱,為如是等諸惡眾生發菩提心。若諸眾生悉清淨者,我複何緣發菩提心?’是故專心緣念菩提,心不匆務,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複作是念:‘是人著我我所、眾生、壽命、士夫。我依法界,法界之中唯罵誰受?我亦不見一法是罵及以罵者。’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若能至心受持修行五波羅蜜,爾時具足忍波羅蜜,是名押口。
“雲何押心?不畏魔眾退菩提心,不畏一切眾邪異見退菩提心,不畏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諸苦退菩提心。若見佛像來作是言:‘汝亦不能發菩提心。菩提之道甚為難得,不如早修聲聞乘法,速證涅槃,受大安樂!’菩薩爾時聞是語已,即自思惟:‘菩提之道難之與易,我終不退,定當得到菩提樹下坐金剛床。我昔己請一切眾生,許當以法而惠施之。我今未與,雲何欺誑?我當隨順一切佛心,堪忍如是押心之事,不誑諸佛、人、天、大眾及以已身。’是名押心.”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向菩提道心不壞, 大慈大悲亦複然,
又不斷絕三寶種, 無量莊嚴為菩提。
為佛十力四無畏, 三十二相八十好,
無量世中舍財施, 亦受種種大苦惱。
為得三寶諸功德, 受持正法而廣說,
為度眾生生死海, 是故堪受種種苦。
十方世界惡眾生, 執持刀杖逼我身,
心終不動失菩提, 憐湣一切眾生故。
無量劫中受苦惱, 不能自利及利他,
今我此忍大利益, 亦能得佛無量德。
為佛功德碎其身, 猶如胡麻心不悔,
心亦不退無上道, 多受諸苦為菩提。
行住坐臥念菩提, 其心寂靜離煩惱,
若欲起瞋於眾生, 先當怨己及煩惱。
三惡道中受諸苦, 為諸眾生得佛道,
不求人天上快樂, 甘樂為眾受諸苦。
若於人中所受苦, 不及地獄百千一,
雖受三惡無量苦, 亦不退失菩提心。
觀身無常及無我, 四大之性如四蛇,
至心放舍如是身, 能得智慧無上道。
流轉諸有受諸苦, 以不能觀身真實,
菩薩能觀身真實, 是故永離諸苦惱。
行惡之時無妨礙, 修行善法多留難,
諸佛世尊為證知, 是故我受種種苦。
我今能忍如是等, 身口意業無量苦,
以是因緣菩提心, 堅牢畢竟不可動。
舍身具六波羅蜜, 於身無貪具足檀,
於彼惡人生慈心, 是故具足於屍羅。
割身能忍不生瞋, 以是因緣具羼提,
受苦時心不動轉, 是故具足毗黎耶。
不失念心樂寂靜, 是故具足於禪那,
觀身無我無我所, 爾時具足於般若。
若我能作是莊嚴, 不久定得無上道,
若我不忍惡口業, 雲何能壞眾煩惱?
若我調伏身口意, 則能忍受眾苦逼,
能壞一切諸魔眾, 雖有眾邪我不動。
若欲具足波羅蜜, 如來十力四無畏,
獲得無上無價寶, 當學調伏身口意。
“善男子,雲何名為穿菩提心?菩薩既發菩提心已,終不生於相似我慢,不著菩提心,不貪菩提心,不愛菩提心,不觀菩提心,如是則能令心寂靜,觀深法界,觀諸佛法。深法界者,謂十二因緣,遠離二邊,一切諸法性自無我,觀於我性、一切法性空無有主,住空三昧、無相、無願,知諸行法無所造作;觀色如沫、受如水泡、想如熱焰、行如芭蕉、識則如幻,觀界無作無有動搖,入如聾盲;心無暫住,憍慢之結都無生處;諸法無二無有分別,一味、一乘、一道、一源;觀一切聲無有聲相,一切音聲次第不合,一切諸法不可宣說;了知苦相,集無我所,於滅無增,知道畢竟;無障礙故,觀身念處知去來受,念心出滅知於法界,觀界非界故修正勤,欲得自在故修如意;離諸煩惱名為信根,樂於寂靜名精進根,非有念故名為念根,非思惟故名為定根,遠離一切名為慧根;不隨他故名為信力,無障礙故名精進力,不退轉故名為念力,心得自在名為定力,不觀善惡名為慧力;不放逸故名念覺分,入諸法故名擇法覺分,如法行故名進覺分,遠離惡故名喜覺分,身心寂靜名除覺分,知實三昧名定覺分,不觀於二名舍覺分;遠離諸見名為正見,離諸覺觀名正思惟,知諸聲性名為正語,於身口意不生貪著名為正業,離嫉妒心名為正命,不增不減名正精進,於善不善不生貪著是名正念,觀諸心界是名正定;實相之性其性寂靜,畢竟義者名無常、苦、無我;假名清淨大淨能調心者名之為施,身心清淨名之為戒,諸法無常名之為忍,勤修是智名為精進,內外清淨名為三昧,觀真實故名為智慧;知諸眾生心性本淨是名為慈,觀於一切等如虛空是名為悲,斷一切喜名為喜心,遠一切行名為舍心;一切諸法未來世淨,過去種種現在無我。善男子,若能真實觀察了知如是等法,是名為穿菩提心寶。菩薩觀察如是法已,次第得一切法自在陀羅尼。
“善男子,譬如日月不作往來照明之心,以諸眾生福德力故,自行往返壞諸闇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觀了如是等法,亦複如是不作是念‘我當利益無量眾生’,而令眾生大得利益。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作是觀,是名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何以故?入定乃能作如是觀,亂心不能。定者即是禪波羅蜜,觀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如是乃能觀於真實,了了見於一切法相。雲何名見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名無相相,言無相者即是無作,即此無作名之為相,若能永斷如是無相即無相相。又無相者名無生相,無相相者名無滅相,無生無滅名無相、無相相。若見無生、無滅、無作、無一無二、無瞋無諍、無有,如爾不動不轉知於法性,是名真性,是名法性,是名實性。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真實知如是等法,名非住住.”
說是法時,十二那由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六千天得無生忍。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能破一切諸法相, 清淨無上菩提心,
若能如是觀察者, 即得不著一切法。
明見甚深諸法界, 亦不怖畏於涅槃,
以是不怖因緣故, 則能增長於佛法。
明信於因及果報, 十二因緣亦如是,
遠離二邊常斷見, 隨意種種說正法。
於常無常心不著, 又能演說於中道,
知一切法是空性, 無有眾生無壽命。
一切諸法空無相, 亦複無有次第生,
其性本來常寂靜, 無有能作如虛空。
不觀一切諸法相, 了了覺知無有生,
觀色如沫受如泡, 想如熱焰行芭蕉。
觀心如幻四大空, 觀入猶如聾盲者,
又觀心意無內外, 心無住處界無二。
不著諸法色色相, 雖有是知無憍慢,
觀一切法皆平等, 一味一乘一道源。
能知如是真實義, 了了能觀於法界,
無有音聲能觀聲, 無有心意能觀心。
無有文字觀文字, 是能真實知法界,
一切法義不可說, 聲及文字亦複然。
真實知苦集滅道, 具足係心四念處,
於諸法界無分別, 其心能得大自在。
遠離一切諸煩惱, 修四正勤行精進。
為得無礙大自在, 勤心修集四如意。
於一切法不貪著, 為於如是修信根;
常樂住於大寂靜, 是故修集精進根;
心無念慮知真實, 是故修集於念根;
悉能調伏諸心想, 是故修集於定根;
為能觀察於法界, 是故修集於慧根。
為欲了知諸法界, 是故修集七覺分。
不觀諸法一二數, 是故修集八正道。
如意能以財物施, 亦能如意受持戒,
又能清淨於內外, 是則名為大神通。
一切諸法本性淨, 是故修集於慈悲,
斷一切喜諸煩惱, 是故修集於喜心。
一切諸法本性淨, 去來現在亦複然,
若觀諸法無生滅, 是人即得真實知.”
爾時,世尊複告海慧菩薩言:“菩薩得是淨大淨已,其心真實,無有欺誑,於諸眾生平等無二,得真實智、畢竟大智、淨印三昧,安住淨印三昧根本。雲何名為三昧根本?為諸眾生修大慈悲,雖得供養其心不高,瞋恚毀辱心亦不下。心不高故,則能生於不憍法性、不憍名字,亦不生於相似我慢,身口意業從智慧生,是故一切所作諸業非不隨智。
“雲何菩薩身業隨智?所得身形殊勝微妙,眾生見者即得調伏,身四威儀亦能調伏。離諸身過、身曲、身滓,其身清淨相好莊嚴,諸根具足無有缺減,不恃此身而生憍慢,見下色者心亦不輕,自於其身不生貪著。觀身法界及以身業,知是色已,念於法身,不求食身,以定為食,為調眾生現受其施。常修聖行,所謂非為貪欲、瞋恚、愚癡受持清淨戒擁護正法。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隨智身業,得大神力、無所畏力。以是力故,於諸佛土普示其身,如此世界所示色身,餘諸世界亦複如是;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其光柔軟,眾生遇者離煩惱熱,離煩惱已受大快樂。是名菩薩身業隨智。
“雲何菩薩口業隨智?所謂遠離六十四種惡口之業,粗語、濁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讇語、調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獄語、虛語、慢語、輕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惡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係語閉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讚歎語、說他過語、謗三寶語,是名六十四。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遠離如是惡口等事,凡有所說,說實、說真、說解脫、說如實、說隨諦、說利眾生、說隨眾生心實不實、說眾樂聞、說一切聲、說一切語、說淨眾生根、說令眾生離於煩惱、說於佛語、說於甘露其聲遍聞十方世界、說令眾生永離苦惱、說於深義、說調眾生、說不造作惡,是名菩薩口業隨知。
“雲何菩薩意業隨智?住一心中能知一切眾生之心,常在禪定現諸威儀,一切眾魔、聲聞、緣覺悉不能知心所緣處,終不生心欲自毀害方便害他,了一切法通達無礙,得如是心不受能受亦不證滅,是名菩薩意業隨智。
“是名淨印三昧根本。如是根本複有十種:一者、淨初發心,二者、淨菩提道,三者、淨六波羅蜜,四者、淨幹慧故修於三昧,五者、淨相,六者、淨好,七者、淨陀羅尼,八者、淨如法住,九者、淨於無失,十者、淨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為十。善男子,淨印三昧具三十法:一者、內淨,二者、外淨,三者、心淨,四者、憍慢淨,五者、身淨,六者、眼淨,七者、一切眾生無眾生淨,八者、一切法本性淨,九者、一切法同一味淨,十者、空無相願淨,十一者、解脫法門淨,十二者、一切諸法入法界淨,十三者、一切諸法入一性淨,十四者、信心無壞淨,十五者、無障礙淨,十六者、一切解脫淨,十七者、無為淨,十八者、觀十二因緣淨,十九者、十力四無所畏淨,二十者、無勝淨,二十一者、一切法智淨,二十二者、過去業淨,二十三者、慈悲淨,二十四者、不舍眾生淨,二十五者、破諸魔業淨,二十六者、離內貪淨,二十七者、離諸習氣淨,二十八者、一念知一切法淨,二十九者、不失念心淨,三十者、具足莊嚴淨。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名淨印三昧;得是三昧已,得八不共法。何等為八?所得世界金剛為地;一樹之上種種枝葉、種種華果;一切眾生不起煩惱;地獄、餓鬼、畜生之類,悉見菩薩坐菩提樹,見已即得微妙快樂;金光遍照無量世界;一切大地六種振動;無一眾生有嬈害者;一念之智知一切法。是名為八.”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知諸法如虛空, 淨於本性不生滅,
即能淨於如來印, 亦得住於定根本。
雖得供養心不喜, 嗬責罵辱心不瞋,
修集慈悲心平等, 是則名為淨印定。
遠離一切諸憍慢, 離已其心不自高,
能嗬煩惱諸結縛, 是則名為淨印定。
其身永離諸惡業, 莊嚴妙相三十二,
具足清淨於諸根, 亦複不生憍慢結。
見有下色醜陋者, 貧窮斯下心不輕,
為菩提故淨說法, 是則名為淨印定。
觀察於身真實性, 壞於眾生貪身想,
是故獲得上法身, 遠離一切雜食身。
常在禪定法喜食, 為眾生故受揣食,
甘露上味增法命, 是則名為淨印定。
愛樂聖行持佛戒, 遠離貪欲恚癡等,
菩薩先自調其身, 然後複為眾生說。
神通遍遊諸十方, 為調眾生演說法,
如彼色像示其身, 隨其意趣為說法。
身出無量金色光, 遍照十方諸世界,
能壞眾生煩惱熱, 增長菩提心功德。
若有三惡苦眾生, 遇已悉得無上樂,
皆得遠離惡道苦, 信心成就修善業。
如來所說身淨業, 為令眾生淨佛身,
若有能修如是業, 獲得淨身如先佛。
若有遠離惡口業, 即得從智微妙聲,
凡所演說眾樂聞, 聞者皆得生善芽。
遠離六十四惡口, 是人則能說甘露,
能說無為之大乘, 亦得善解眾生語。
能離貪欲恚癡語, 演說甚深真實義,
其聲遍聞十方界, 為眾宣說實解說。
嗬毀打害不瞋諍, 心常憐湣柔軟語,
為眾演說不可說, 說已其心不生慢。
若能清淨如是業, 是人遠離口諸惡,
如來所說口淨業, 為令眾生廣長舌。
若有修集善意業, 是人一念知諸心,
常在禪定示威儀, 壞諸魔業心不高。
不受能受為眾生, 了知真實不證滅,
一切眾魔不知心, 聲聞緣覺亦複然。
不生害心於自他, 能觀甚深諸法界,
若欲得是淨印定, 常當修集於十法。
清淨莊嚴佛境界, 淨於善法及六度,
具足功德及身相, 得無礙說陀羅尼。
如法而住淨其心, 不失念心說無我,
離一切障慧無礙, 其意無失具功德。
修助菩提無放逸, 為諸眾生說菩提,
無量世界身無礙, 演說正法化眾生。
具足八種不共法, 獲得無上大利益,
金剛為地樹種種, 悉見菩薩坐菩提。
若欲具足如是德, 當修淨印三昧定,
如來修集是定故, 獲得功德不可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