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哀經卷第四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2021-10-14 19:53:25) 下一個
大哀經卷第四 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佛複告:“族姓子,如來至真,知其一心脫門定意正受之業,塵勞嗔恚之所從發,審如有知。雲何知之?眾生塵欲之所係縛,所因報應而致此緣,當複何緣而致清淨,如來悉知。何謂緣報?何謂事業?從不慎念而致緣報,從無明事眾生之類而致欲塵,從無明事而致行矣!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所更,從更致痛,從痛致愛,從愛致受,從受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從老致塵欲,為報應因致事業,因見致愛,從結愛處,是為緣報,是為事業,緣致愛欲塵勞之縛。彼複何謂緣報?雲何事業令其眾生致於清淨?有二報應及十二事,眾生因此而致清淨。何謂為二?一曰、因從他人聞柔順誼,二曰、內自己身如應念法。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而一其心專誌學問心不憒亂,二曰、曉了方便寂然之誼觀察其源。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知無所來發動所起,二曰、知無有來亦無所至。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觀無所生本無處所,二曰、致於滅度亙然寂靜。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其行成就無有不辦,二曰、明慧之事造其正證。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誌修道法順入脫門,二曰、其本清淨至度知見。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至滅盡慧而無所著,二曰、無所生慧常無所倚。複有二事而致清淨:一曰、則以至誠而致道德,二曰、常以審實獲於成就。是二報應及二業清淨眾生,如來悉知。又塵勞結方便無量,清淨方便亦複無限;又其塵勞而致清淨,便近成就因審觀故;又淨方便,隨塵勞行而漸近法,攝其慢者,如來聖慧悉達知此拔其因緣。此族姓子,如來之慧寂然於欲,澹泊諸惡不善之法,興行俱念忽靜安隱,行第一禪以能一心,住寂滅界靜然正受,從第一禪起修八解門反覆逆順而修正受,所見皆知三昧正受,顯示平等又現定意。如來三昧無所畏難無能壞者,如來三昧無有因緣不從方便,如來常定一心不忘,於諸三昧最為上尊,常住一定普見一切三昧正受,其心不退未嚐增減,其所顯現無有不定。如來三昧初無所生,無能觀察,聲聞、緣覺所不能及,過諸菩薩及正真覺。如來三昧無能越者,卓然殊絕巍巍無量,一切眾生所不能知。如來之慧亙然無際,無窮無極無可為喻,以權方便開化聲聞令得定意。如來悉知,了諸緣覺菩薩行事,隨其應時而教誨之。是為如來第七之業.”
佛於是頌曰:

“眾生因緣事, 其塵勞愛欲,
自在悉知之, 其慧無崖底。
如其行清淨, 及複不清淨,
佛大慧自在, 悉能曉了此。
不慎念報應, 因緣生明慧,
事業無明行, 及其所造作。
識名色如是, 其本情六根,
世尊悉達之, 因緣所事業。
其緣勞塵欲, 所貪諸所作,
睹見其因緣, 事業於欲行。
思想所縛結, 因是為緣起,
眾人所住處, 從是致因緣。
眾人所誓願, 則有二因緣,
因從人聽者, 慎省受其言。
內已如應念, 觀諸法悉空,
彼人致解脫, 生死之江海。
寂然而觀察, 精勤蠲除二,
思惟而睹之, 無來無有去,
稱量省其源, 無生亦無終,
彼寂滅入道, 爾乃為清淨。
常住於正行, 慧者修行三,
其無放逸者, 遵崇三脫門,
成於滅盡慧, 至誠逮無生,
是緣報事業, 清淨興上願。
最勝一心知, 常三昧正受,
逮成於寂滅, 意勇複起立,
觀察而思惟, 一切諸逆順。
其佛大法王, 八解門正受,
則以一定意, 致無量億定,
無等倫悉見, 其行而普平。
其心定所行, 道法無窮極,
由是之行故, 勝心無所定。
若聲聞緣覺, 定意亦如是,
諸菩薩若茲, 若幹種定意。
安住之意定, 皆超越其上,
如來所修業, 隨時慧教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