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論壇文章《薈萃接受供養背業損福的佛經依據》

(2021-07-10 18:04:30) 下一個

薈萃接受供養背業損福的佛經依據

請各位師兄將接受供養背業損福的經典依據發過來,集中到這裏,到時候我集中做一篇文字,加入《吉祥箴言》。我自2014年起至今,持續廣泛宣傳接受供養會背業損福、導致福德力壓強減弱,影響福德壽命健康的道理(包括父母接受子女供養也不例外,所謂孝道增福是子女增福,非被孝順接受供養的父母一方增福)。但宣揚這些道理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水平的人,最終的局麵就像《道德經》所說一樣: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正如老子所說,下人不笑,不以為道。因此,本文倡議大家將所知道的同類佛經,粘貼到這裏,以饗有智之士。我過去經常引用的同類佛經,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天請問經》之受者名失利,《四分律》之國王受聖者七步迎接失國王位,《阿毗達摩順正理論》之天神不受持五戒者禮,恐損福故,等等。之前看有佛友發《增一阿含經》依據於此論壇,今日一並粘貼過來: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受人利養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所以然者,利養之報,斷入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諸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利養甚重。若未生利養心便不生,已生求令滅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增壹阿含經》卷第五

希望佛友們努力尋找,把同類佛經都找齊了。末法時代,鬥爭堅固,不把佛經依據找齊了,爭議更大。我們把佛經依據找全麵一些,至少可以讓這些搖擺份子清楚知道在佛教的聖言量依據下麵,到底什麽是真理,什麽是邪見,這可以挽救這一部分人的知見。

吉祥果
2021.05.13

吉祥果編輯-《四分律》記載,賓頭盧尊者出家前是一個國家的大臣,出家後證得阿羅漢果位。他的頂頭上司——該國國王優填王每次到賓頭盧尊者修行的寺院參禮,賓頭盧尊者都隻是坐著,沒有起來迎接國王。 

有一次,陪同國王前去的諸位臣子看不慣,在回程的路上挑撥國王說:“賓頭盧這樣對待國王,實在是不禮貌、不尊敬。”說了一堆壞話。國王被激怒了,打算下次來寺時,如果賓頭盧再不起身迎接,就殺了他。後來,當國王再去寺時,一到大門口,就看見賓頭盧尊者走上前來迎接,一共走了七步。國王生氣地說:“以前本王來的時候,你動也不動;今天為什麽卻下座來迎接呢?”  

賓頭盧尊者平靜地說:“國王以前來,都是帶著善心來,所以我不必起座迎接。可今天卻不同,國王是帶著惡心來,如果我不起來迎接國王,恐怕會被國王殺害的。”  

優填國王聽後,大吃一驚,稍後歎了一口氣說:“善哉!弟子實在愚癡,不應該相信別人亂說,分不清凡夫與聖者,差點造成過錯。”賓頭盧尊者說:“國王!請你發露懺悔,可以避免墮入地獄受苦。但已經無法避免的是,由於我起來走了七步,你的福德受到了折損,七日後國王必將失去王位,遭受到十多年的痛苦。”  

果然,七天後,鄰國率兵來攻打,優填國王被打敗活捉,戴上鎖鏈被囚禁十二年。  

 

六度萬行 於 2021-5-15 19:10 編輯 如下

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出自《天請問經》▽======================================================
一、財施者,而有竭盡,法施增長,則無有盡。以是較量,勝於財施。
二、受財施者,現在利益;受法施者,現在、未來俱有利益,於無量世,恒相隨逐,無人侵奪,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不相舍離。
三、財施者,能施者獲益,受者無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聞法故,發心速趣無上菩提。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布施波羅蜜多品第五》
▽======================================================
法施兼利自他,財施不爾。———《金光明最勝王經》
▽—————————————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八大人覺經》
▽======================================================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憫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憫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憫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妙法蓮華經》
▽======================================================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道德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一一一《道德經》

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
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周易》

▽======================================================
《景德傳燈錄》之《疏山倒屙》:解釋,疏山倒屙:禪宗公案名。即唐末僧疏山匡仁因傲慢、惡見之罪,而被師兄香嚴智閑預言倒屙三十年之故事。倒屙:指由口嘔吐出食物。
典故如下:
香嚴智閑,為溈山靈佑之法嗣。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一載,有一僧問香嚴智閑:”不尊重諸聖及自己本來麵目時如何?”,香嚴答以(大五一·二八四上):‘萬機休罷,千聖不攜。’疏山當時在場,作嘔聲而嘲笑之;香嚴向其請教,疏山反要求香嚴執師禮,香嚴乃下座禮拜,疏山遂謂‘何不道肯重不得全?’香嚴以其惡見之罪,預言疏山將倒屙三十年,且將‘設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其後,疏山匡仁住疏山,果如香嚴之預言。至二十七年病愈,乃自謂:‘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今少三年在!’故每至食畢,即以手抉而吐之,以應前記。
▽———————————————————
《大藏經 法苑珠林》中說:
“夫論僧寶者。謂禁戒守真威儀出俗。圖方外以發心。棄世間而立法。官榮無以動其意。親屬莫能累其想。弘道以報四恩。育德以資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稱為僧也。是知僧寶利益不可稱紀。故經曰。縱有持戒破戒若長若幼。皆須深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交獲重罪。若待太公為卿相。則千載無太公。要得羅什為師訓。則萬代無羅什。何得見一僧行過上累佛宗。見一人戒虧便輕上法。止可以道廢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廢道。以道是人師也。故釋迦佛等。是真佛寶。金口所說理行教果。是真法寶。得果沙門。是真僧寶。致令一瞻一禮萬累冰消。一讚一稱千災霧卷。自惟薄福不逢正化。賴蒙遺跡幸承餘蔭。金檀銅素漆紵丹青。圖像聖容名為佛寶。紙絹竹帛書寫玄言。名為法寶。剃發染衣執持應器。名為僧寶。此之三種體相雖假。用表真容。敬之永絕長流。篾之常招苦報。
▽////////////////////////////////////////////
《順正理論》中說:
所有的天神不敢希求受持五戒的人禮敬自己。國王君主同樣也不希求出家人禮拜自己,因為這樣會有損自己的壽命和功德。
▽——————————————————————
受三歸為優婆塞優婆夷者,不得拜餘道之天神地祇。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尼,並不得拜國王父母也。般舟三昧經四輩品曰:「自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梵網經下曰:「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唐彥悰所撰有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六卷。

▽———————————————————
以搗衣石施人起塔生天十五

有一長者欲起塔寺。材木悉辦。唯少一石。無著柱下。有一長者。雖不奉佛猶知有福。便以家中一搗衣石施之。便得成寺。其施石人命終。即生第二天上七寶宮殿。玉女侍衛衣食自然。如是久後其國磨滅。無人修治寺都壞盡。唯有一石沒在地中。人民耕地石妨其犁。舉意欲掘。石主天人入心忪動。以天眼觀見人掘石。心中自念。我因此石福來生天。今人取去福將無盡乎。便下化作凡人住掘石人前。問曰。君欲取此石去耶。其人答曰。吾欲耕地值石妨犁故欲去耳。天人問曰。設耕此地種得數十斛耳。天曰。卿勿取此石。吾以五百兩金與卿。其人問曰。君得無是神乎。答曰。吾是天人也。即複天身語其人曰。吾本是此土人耳。前身以此石與道人立寺。我因此福得生天上封受自然。向者天宮振動怪其所以。觀見君是故來耳。此石是吾福之根本也。卿勿取之。其人聞之曰。本所不知。此是神明塔寺。天人福田不敢犯也天還天上其人思惟。此天但施此石得福如此。吾當更立塔寺。便即興功修塔如故(出福報經又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
王彬年輕時體弱多病,他想:我壽命必定不久。凡是看見老人,他都投以尊敬和羨慕的眼光。縱使卑賤的老人,路過他家門口,他一定站起來迎接,而且行走時,時常讓路給老人家。後來,他的病逐漸好轉,身體也愈來愈強壯,竟然活到了九十三歲。(《感應篇匯編》第二卷第十五頁)
▽——————————————————

勤心作福,不可貪清閑。少年清閑,是不祥事,非折壽即損福。(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
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何謂為五?
一曰、怨家。
二曰、債主。
三曰、償債。
四曰、本願。
五曰、真友。
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相殺。是謂怨家。
何謂債主?父母致財。子散用之。是謂債主。
何謂償債?子主致財。供給父母。是謂償債。
何謂本願?先世發意。欲為家室,善心歡喜。厚相敬從。是謂本願。
何謂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緣。共相承事。後相經過。生則明法。精進誌和。是謂真友。
---------《五苦章句經》
▽—————————————————
舍利弗。當爾之時閻浮提內。多是增上慢人。作小善順便謂得道。命終之後當墮惡趣。何以故。是人長夜自謂得道。亦複稱說他人得道。冒受聖人所供養事。是人於諸天人世間為大惡賊。———《佛藏經》淨戒品五之餘。
▽……………………………………………
寧瞰燒石,吞飲熔銅?不以無戒,食人信施。(信施:向佛、法、僧三寶所施之財物,即信者向三寶布施財物,或指所施之財物。〉
———《法句經》利養品第三十三▽———————————
如是癡人無有慚愧。不識恩養心無反複。貪利欲得不識殃禍。不順師教。此人罪報欲命終時。氣滿心腹喘息不續。即作是念。我心如泥氣滿胸中。得一微火爆我身者不亦快乎。獄卒羅刹。應念即至化作妻子。手擎火爐微灰覆上。至罪人所。是時罪人心大歡喜。以歡喜故氣絕命終生灰河中。———《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
《佛說護淨經》:"一切檀越,施設法會,供齋調度,持齋者得食,不持齋者不得食。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不持齋者,六十萬世,墮餓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難銷。故寧吞熱鐵丸,不食此飯。吞熱鐵丸,須臾間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萬世中,受餓鬼苦。"
▽………………………………………
《觀佛經》五曰:虛食信施以此因緣食諸鐵丸。
《涅槃經》十一曰:寧以此口吞熱鐵丸,終不敢以毀戒之口食信心檀越飲食。
(術語)謂信者之施物也
▽……………………………………………
一切人,肉眼不知罪福。自今以後,欲得福祐,佐眾僧作食。以清淨手,捉眾僧淨器。淨手淘米。及以淨米,著眾僧淨食中者,得福無量。自今以後,以此為常。一切眾人,普使聞知。
一切檀越,施設法會,供齋調度。持齋者得食,不持齋者不得食此飯。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不持齋者,六十萬世墮餓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難銷。故寧吞熱鐵丸,不食此飯。吞熱鐵丸,須臾間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萬世中,受餓鬼苦。諸有設食之處,一切如法作齋。不得懷挾餘殘食,歸給妻子。若食此飯,若腋底挾擔。後五百世,常挾熱鐵輪,左腋底入,從右腋底出。一切齋飯,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熱丸。一切賢者,施設福會。於先嚐啜此食,都作殘食。唐作此會,不如不作。何以故?諸天不歡,鬼神不喜。此人於先嚐者,亦五百世中受餓鬼苦。自今已後,欲得福者,如法作齋食,可得福德。諸天歡喜,百神慶悅,天神擁護。經不虛言,福報如影響。
———《佛說護淨經》
▽~~~~~~~~~~~~~~~~~~~
本事經雲。出家而破戒。二俱無所成。謂失在家儀。及壞沙門法。寍吞熱鐵丸。洋銅而灌囗。不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諸毀犯屍羅。無悔無慚愧。多受人信施。定當生地獄。諸有智慧人。應堅持淨戒。勿受人信施。而毀犯屍羅。
▽~~~~~~~~~~~~
四分,寧以熱鐵為衣,燒爛身盡,不著信心男女衣服;寧在鐵床燒身焦爛,不受信心好床臥具;寧受鐵屋中住燒身,不受房舍在中止宿;寧吞熱鐵鉤燒爛五藏,從下而出,不受信心飲食;寧以熱戟刺腳,不受信心接足作禮;寧以熱斧自斬其身,不受信心手捫摸其身。何以故?不以此因墮三惡道。若非沙門,非淨行,自言是沙門淨行,破戒行惡,都無持戒威儀,邪見覆處作罪,內空腐爛,外現完淨。食人施故,以不消信施,墮三惡道,長夜受苦。

是故當持淨戒,受人信施,一切所須。能令施主得大果報,所為出家作沙門亦得成就。」(事鈔記卷三五?二九?一一)▽—————————————
昔佛在世。於一長者子。年五六歲。相師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壽命。將至外道六師所。望求長壽。瞋彼六師都無有能與長壽法。將至佛所。白佛言。此子短壽。唯願世尊。與其長壽。佛言。無有是法能與長壽。重白佛言。願示方便。佛時教言。汝到城門下。見人出者。為之作禮。入者亦禮。時有一鬼神。化作婆羅門身。欲來入城。小兒向禮。鬼咒願言。使汝長壽。此鬼乃是殺小兒鬼。但鬼神之法。不得二語。以許長壽。更不得殺。以其如是謙忍恭敬。得延壽命。
…………(恭選自《雜寶藏經》卷四《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第四十七》)

▽~~~~~~~~~~~~
舍利弗,若人是一切天人世間大賊,是人能消一飲水不?”“不也,世尊。”“舍利弗,於意雲何?”“是人非是大惡人耶?”“如是,世尊。”“舍利弗,破戒比丘於諸一切天人世間有大惡罪,以是義故我說此偈:
寧啖燒石,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食人信施。”
……………大正藏新修大藏經第15冊 NO.0653 《佛藏經》淨戒品第五之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
吉祥果:恭敬是取福之道,自然延壽。驕慢是損福之道,自然損壽。如下案例,因驕慢損國王福,也複如是。
又《寶梁經》雲:“有一賢者麵上有國王文,相師見已,嫁女與之。後時賢者入僧寺中,杖倚伽藍。生憍慢故,失國王文,墮大地獄。”

 

念佛 於 2021-5-13 13:44 編輯 如下

天複請曰:“何人名得利?何人名失利?何者堅鉀胄?何者利刀杖?”
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忍為堅鉀胄,慧為利刀杖。”
——《天請問經》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雲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六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受人利養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所以然者,利養之報,斷入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諸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利養甚重。若未生利養心便不生,已生求令滅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此法施者,有三種事勝於財施。雲何為三?一財施者而有竭盡,法施增長則無有盡,以是校量勝於財施。二受財施者現在利益,受法施者現在未來俱有利益,於無量世恒相隨逐無人侵奪,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不相舍離。三財施者能施獲益受者無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聞法故發心速趣無上菩提。由此三義,法施之者勝於財施。由行法施名稱遠聞,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緣先說法施。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若人以滿恒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勸請功德亦勝於彼,由其法施有五勝利。雲何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財施不爾;二者、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淨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四者、法施無窮,財施有盡;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受他信施,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不能消化畢其施恩,命終之後當複報償。
——《出曜經》卷第五



佛言:“諸比丘!汝以出家,舍妻子棄世行,作沙門,當修戒行,如羅漢法,寧以洋銅灌口中,下過焦爛腹腸,終不無德食人信施。寧以利刀截手支解身體,不以無德受人信施。人無德力,受人信施,當累劫墮於罪苦,久久得出,用餘嘰末之福,得為人身,當複更還一一償之,有作奴婢償者,有作兒子償者,有作父母償者。”阿難問佛:“何謂償債?”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撾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無有怨心,勤力作務,不憚勞疲,愛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為現世償債奴婢也。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畢來償,猶有本識,故無怨恚甘受而已。“何謂償債兒子?兒子致財,父母散用無有限度,兒子心亦無惜意,是為償債兒子。”何謂償債父母?父母致財,兒主散用,父母不為愛惜,恣所當得,皆是宿識因緣相償故無惜心。諸此償債,因緣合會,對訖更散,亦無常住。明者覺之,故不為也。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兒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免脫。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學道,累劫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
——《佛說分別經》



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無福,不得長夜受其安樂。
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長夜受其安樂。
===============================
摘自《中阿含經》卷第十六

  尊者鳩摩羅迦葉告曰:“若王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諸方沙門、梵誌盡聞:‘蜱肆王有見長夜受持,彼為沙門鳩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斷舍。’諸方聞已,盡當遠來,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無福,不得長夜受其安樂。蜱肆王!猶如種子不碎不壞,不剖不坼,非風非日,非水中傷,秋時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極治地已,隨時下種,然雨澤不適者,於蜱肆意雲何,彼種可得生增長不?”

  答曰:“不也。”

  尊者鳩摩羅迦葉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諸方沙門、梵誌盡聞:‘蜱肆王有見長夜受持,彼為沙門鳩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斷舍。’諸方聞已,盡當遠來,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無福,不得長夜受其安樂。

  蜱肆王複問曰:“尊者!我當雲何?”

  尊者鳩摩羅迦葉答曰:“蜱肆!汝當行施修福,常供長齋。若蜱肆王行施修福,常供長齋者,諸方沙門、梵誌聞:‘蜱肆王有見長夜受持,彼為沙門鳩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斷舍。’諸方聞已,盡當遠來,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長夜受其安樂。蜱肆!猶如種子不碎不壞,不剖不坼,非風非日,非水中傷,秋時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極治地已,隨時下種,雨澤適者,於蜱肆意雲何,彼種可得生增長不?”

  答曰:“生也。”

  尊者鳩摩羅迦葉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當行施修福,常供長齋者。諸方沙門、梵誌聞:‘蜱肆王有見長夜受持,彼為沙門鳩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斷舍。’諸方聞已,盡當遠來,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長夜受其安樂。



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
摘自《中阿含經》卷第一,七法品木積喻經第五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薩羅,在人間,與大比丘眾翼從而行。

  爾時,世尊則於中路,忽見一處有大木積,洞燃俱熾。世尊見已,便下道側,更就餘樹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世尊坐已,告諸比丘:“汝等見彼有大木積洞燃俱熾耶?”

  時,諸比丘答曰:“見也,世尊。”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汝意雲何?謂大木積洞燃俱熾,若抱、若坐、若臥;謂刹利女、梵誌、居士、工師女,年在盛時,沐浴香薰,著明淨衣,華鬘、瓔珞嚴飾其身,若抱、若坐、若臥,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謂大木積洞燃俱熾,若抱、若坐、若臥,甚苦!世尊!謂刹利女、梵誌、居士、工師女,年在盛時,沐浴香薰,著明淨衣,華鬘、瓔珞嚴飾其身,若抱、若坐、若臥,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抱木積洞燃俱熾,若坐、若臥;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若抱刹利女、梵誌、居士、工師女,年在盛時,沐浴香薰,著明淨衣,華鬘、瓔珞嚴飾其身,若坐、若臥者;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緊索毛繩絞勒其腨斷皮,斷皮已斷肉,斷肉已斷筋,斷筋已斷骨,斷骨已至髄而住;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按摩身體、肢節、手足,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緊索毛繩絞勒其腨斷皮,斷皮已斷肉,斷肉已斷筋,斷筋已斷骨,斷骨已至髄而住,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按摩身體、肢節、手足,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緊索毛繩絞勒其腨斷皮,斷皮已斷肉,斷肉已斷筋,斷筋已斷骨,斷骨已至髄而住;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按摩身體、肢節、手足;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瑩磨利刀截斷其髀;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禮拜,恭敬將迎,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瑩磨利刀截斷其髀,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禮拜,恭敬將迎,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瑩磨利刀截斷其髀;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禮拜,恭敬將迎;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鐵銅鍱洞燃俱熾,纏絡其身;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衣服,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鐵銅鍱洞燃俱熾纏絡其身,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衣服,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鐵銅鍱洞燃俱熾,纏絡其身;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衣服;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便以鐵丸洞燃俱熾,著其口中。彼熱鐵丸燒唇,燒唇已燒舌,燒舌已燒齗,燒齗斷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腸胃,燒腸胃已下過。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食無量眾味,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便以鐵丸洞燃俱熾,著其口中。彼熱鐵丸燒唇,燒唇已燒舌,燒舌已燒齗,燒齗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腸胃,燒腸胃已下過。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食無量眾味,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便以鐵丸洞燃俱熾,著其口中。彼熱鐵丸燒唇,燒唇已燒舌,燒舌已燒齗,燒齗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腸胃,燒腸胃已下過。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食無量眾味;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鐵銅床洞燃俱熾,強逼使人坐臥其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床榻臥具,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鐵銅床洞燃俱熾,強逼使人坐臥其上,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床榻臥具,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鐵銅床洞燃俱熾,強逼使人坐臥其上;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其信施床榻臥具;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世尊複告諸比丘曰:“於意雲何?若有力士以大鐵銅釜洞燃俱熾,撮舉人已,倒著釜中;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房舍,泥治堊灑,窗戶牢密,爐火溫暖,何者為樂?”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大鐵銅釜洞燃俱熾,撮舉人已,倒著釜中,甚苦!世尊!若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房舍,泥治堊灑,窗戶牢密,爐火溫暖,甚樂!世尊!”

  世尊告曰:“我為汝說,不令汝等學沙門失沙門道。汝欲成無上梵行者,寧令力士以大鐵銅釜洞燃俱熾,撮舉人已,倒著釜中;彼雖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愚癡人犯戒不精進,生惡不善法,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從刹利、梵誌、居士、工師受信施房舍,泥治堊灑,窗戶牢密,爐火溫暖;彼愚癡人因是長夜不善不義,受惡法報,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是故汝等當觀自義、觀彼義、觀兩義。當作是念‘我出家學,不虛不空,有果有報,有極安樂,生諸善處而得長壽,受人信施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令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光明’者,當作是學!

  說此法時,六十比丘漏盡結解,六十比丘舍戒還家。所以者何?世尊教誡甚深!甚難!學道亦複甚深!甚難!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俊凱2010發表於 2021-5-13 10:31:35 來自手機 如下

爾時波羅奈國。有大國王名曰梵壽。身心純善慈湣有情。於彼大地一切眾生養育如子。其王出城遊行佛寺。至精舍門須臾顧視。有守門者而白聖眾。梵壽大王今在門外將欲入寺。即時聖眾速令知事僧排列花鬘。知事僧聞已開其殿門。求覓花鬘而無所有。於佛頂上見有花鬘。即取持行與尚座等。並諸聖眾迎接國王。所持花鬘即以奉上。王即受之而戴頭上。經須臾間忽然頭痛。佛告阿難。若梵壽王患於頭痛者。為王入於園林。尚座令知事僧。取其花鬘迎接於王。時知事僧名曰淨軍。後生年少身心散亂性行粗猛。入彼殿中無別花鬘。即於佛頂之上。輒取花鬘用獻國王。王既受已即戴頭上。經刹那間而患頭痛。致使群臣眷屬悉皆愁惱。王聞佛言因果無謬。而即印言如是如是

——《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

fxy 發表於 2021-5-13 11:50:17 如下

《日藏經》雲:有信心人,供養僧故,舍施華果,種種飲食,比丘得已,回施於我,我得便食。彼業因緣,於地獄中,經無量劫。

《法華經》雲: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憫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憫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憫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是時。地上自然有地肥。極為香美。勝於甘露。欲知彼地肥氣味。猶如甜蒲桃酒。比丘當知。或有此時。光音天自相謂言。我等欲至閻浮提。觀看彼地形還複之時。光音天子來下世間。見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嚐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時。天子食地肥多者。轉無威神。又無光明。身體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複能飛。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體不重。亦複不失神足。亦能在虛空中飛行。是時。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謂言。我等今日極為窮厄。複失神足。即住世間。不能複還天上。------------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極樂花 於 2021-5-13 13:21 編輯 如下

食人信施需以念道而為償債。
===================
舍利弗行受人飯已。還精舍中。言當償債。謂當坐禪念道為償債。不念道為負債行受人施。譬如負債未畢複更取前罪未竟今複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複益一切用。是故當償債。------《佛說處處經》


強取他人財物。隨所負輕重償債。或有作奴婢償者。或作牛馬騾驢駱駝償者。或作豬羊鵝鴨雞犬償者。諸禽獸魚鱉之屬。
===============
佛言人於世間。偷盜劫人。強取他人財物。求利不以道理。欺詐取財物。輕秤小鬥短尺欺人。若以重秤大鬥長尺侵人。道中舍遺取非其財。負債借貸不歸。抵觸以行互人。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財物日耗減。二者王法所疾。覺知當辜。少有脫者。三者若身未嚐安歸。常懷恐怖。亦自欺身。四者死後。魂魄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毒。隨所作受罪。五者從獄中來出。隨所負輕重償債。或有作奴婢償者。或作牛馬騾驢駱駝償者。或作豬羊鵝鴨雞犬償者。諸禽獸魚鱉之屬。皆是負債者。經言債不腐朽所謂也。今見有下賤畜生之屬。皆由故世宿命貪利。強取人財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見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財物。-------《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為人奴婢。負債不償故。
好喜盜人財物者。後墮奴婢牛馬之中。償其宿債。


前世邪濁諂曲。懷不善心。受人供養。罪業因緣。展轉所生。至於今身。償罪因緣。猶故未畢。
因緣係縛。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順其意。複其事業。償因緣畢自當得脫。
======================

       皇後白曰。今聞佛說。本業因緣。弟子疑解。更無憂懼也。此扇提羅。罪業果報。何當畢也。弟子今者。放扇提羅。不敢驅使。隨意東西。唯願世尊。說法開悟。令其心解。改惡修善。速得免苦。佛告之曰。今欲令我開化其者。喚彼宮內除糞者來。皇後即時。遣使令喚。扇提羅來。使者受命。須臾將來。扇提羅等。五人聚集。於佛前立。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勞之曰。汝等諸子。體氣康和。安隱快樂。無苦惱不。五人怒曰。佛不知時。所以者何。晝夜勤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樂哉。佛豈不知如是事乎。而反問人快樂以不。佛告五人。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濁諂曲。懷不善心。受人供養。罪業因緣。展轉所生。至於今身。償罪因緣。猶故未畢。汝若欲求免惡果報者。今應至心丹誠悔過。改惡修善。從是因緣。可得免苦。扇提羅等。聞佛語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聽聞。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對其前立。方便慰喻。勸令懺悔。扇提羅等。又反麵向東。複有化佛。對前而立。複反向西。複有化佛。四維上下。皆有佛對。扇提羅等。見佛圍繞。五人即時。稱怨大喚。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惡罪人。佛今何為苦見逼耶。爾時世尊。還攝化佛。為一佛身。

  佛告大眾。國王太後。諸比丘等。汝等見是扇提羅不。鹹言唯然。汝等當知。眾生罪業。有二種障。一者業障。二者煩惱障。其罪輕者。有煩惱障。重罪業障。扇提羅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爾時皇後。見扇提羅不受佛化。哀感傷心。語五人曰。自今以後。永解因緣。隨意東西。無憂快樂。扇提羅等。長跪涕淚。白皇後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驅棄損。若有不稱。惟願弘恕使役如前。於是皇後辭讓再三。扇提羅等。不欲離去。皇後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羅。不肯欲離。當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羅等。償債未畢。因緣係縛。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順其意。複其事業。償因緣畢自當得脫。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謙虛敬重。直心清淨。行於道業。功德無量。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偷劫盜賊。不能得便。國王強力。不能動轉。如今皇後。受天福也。人行惡心。貪現前利。如扇提羅。曆世受殃。於今不息。雖遇聖化。如風過耳。罪業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時當免。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若用錢物役其力,酬償先債,償足自停。

==================

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複為人返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於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餘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役其力,償足自停。如其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八



若受勝德眾生禮拜,彼所禮者能令於人頭破七分
==================


▼▼
世尊告曰:“梵誌,我初不見天及魔、梵、沙門、梵誌,從人至天,謂自來詣,能令如來禮敬尊重,而從座起,請令坐者。梵誌,若有來詣,欲令如來禮敬尊重,而從座起,請令坐者,彼人必當頭破七分”------《中阿含經
▼▼
時迦毗羅去城不遠。有一天祠。神名增長。彼神舍邊。常有無量諸釋種族。童男童女跪拜乞願。恒得稱心。時淨飯王。將菩薩還。至彼天舍。告諸臣言。今我童子。可令禮拜是大天神。爾時乳母。抱持菩薩。詣彼天祠。時更別有一女天神。名曰無畏。彼女天像。從其自堂。下迎菩薩。合掌恭敬。頭麵頂禮。於菩薩足。語乳母言。是勝眾生。莫生侵毀(此上兩句梵本重稱)。不應令彼跪拜於我。我應禮彼。何以故。彼所禮者能令於人頭破七分------《佛本行集經


此諸眾生遠離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
===================

《大集須彌藏經》:
爾時,地藏菩薩功德天言:“清淨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無餘,悉能令變為天飲食,使諸眾生於百千劫食不能盡。
何以故?但此眾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於此勝報非其應器。
清淨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變為天宮及天臥具,莊嚴衣服香華果樹,種種音聲眾妙伎樂,眾寶莊嚴悉能為作。
此諸眾生遠離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來應正遍知,十住菩薩及住首楞嚴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若諸眾生不住正法。於三界中不消一物。
====================

複次摩那婆。以是因緣。如來世尊為諸菩薩摩訶薩等受衣食故。開許四事。何等為四。所謂若諸菩薩摩訶薩不自為己受畜財物乃至飲食及諸湯藥。凡是所須如法乞索。若得供養如來聽受。是為菩薩摩訶薩開許初事。若諸菩薩摩訶薩常行教化一切眾生。遠離惡法成熟善根。若有所須如法求乞。得供養時如來聽受。是為菩薩摩訶薩開第二事。若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時。常為供養諸佛如來及如來塔若有所須如法求乞。得供養時如來聽受。是為菩薩摩訶薩開第三事。若諸菩薩摩訶薩常樂讀誦讚說經典開示眾生。若有所須如法求乞。得他供養如來聽受。是為菩薩摩訶薩開第四事。摩那婆。若有菩薩摩訶薩能住如是四種法中。當知彼行長夜增長無有損減。亦為無量無邊眾生說菩提法生長善根。而彼菩薩如是行已。堪受誰供。所謂堪受長者居士若婆羅門若諸國王乃至轉輪聖王勝供養故。受何等供。所謂房舍臥具衣服飲食療病湯藥。乃至種種財寶眾具充給所須。如是菩薩住是威儀受供養時功德無減。
複次摩那婆。若諸菩薩摩訶薩等隨順成就四種行已。以此善根獲四果報。何等為四。一者若彼菩薩念欲居於轉輪王位行十善法教化眾生。隨意即作轉輪聖王無量千世。二者若彼菩薩意欲念作忉利天王說法教化三十三天。隨意即得無量千世。三者若彼菩薩意欲舍家出家修道證沙門果。隨意即得沙門果證。四者若彼菩薩欲得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藉此善根斷除顛倒。次第住於諸善根中。必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摩那婆。此四種法。為諸菩薩摩訶薩最上修行。能住此法堪受供養及能施者是二皆名著大鎧甲。應如是知。何以故。摩那婆。是中不可以懈怠之人。少精進者失正念者。無威儀者樂睡眠者。長夜不舍懈怠懶惰。遠離勇猛恥不問他者。受此供養。如是之人。乃至不堪受他六年棄置糞中一腐木片。何以故。摩那婆。若諸眾生不住正法。於三界中不消一物。以是因緣。如來世尊不為如是愚癡邪見諸眾生等不住威儀不依佛戒宣揚弘說如是法事。------《大法炬陀羅尼經卷

福智光耀 於 2021-5-15 19:10 編輯 如下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說此法時。眾中五百比丘從坐起去。爾時摩訶迦葉。問諸比丘今聽說法。汝等比丘欲詣何所。諸比丘言。大德迦葉。如彌勒菩薩摩訶薩所說之法。甚深難得。我等作如是念。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還歸俗。何以故。信施之食難可消故。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讚諸比丘。善哉善哉。善男子。是汝所應。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寧可一日百數歸俗。不應破戒受人信施。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等之人應受信施。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善男子。若有修禪解脫者。我聽彼人受信施食。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八》

複有傍生非依草生而恒食草,所謂象馬牛驢駱駝騾等畜生之類,或以鐵鉤鉤斫其腦,令使調伏得已乘之,或穿鼻中或以轡勒,籠係其首負重而行,常被鞭撻種種嗬罵遲疾須行,或有尪羸起已複倒,捶楚無限力不能前,皆由宿因今受斯苦。或食信施無複精勤,償他宿債遭此艱苦。如是驅役種種鞭打,尚未還足,或取殺之,苦切萬端陳告無所。生乏水草病無醫藥,死已[利-禾+皮]剝為人啖食。如是死已墮於地獄。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信施之重,實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
——《增壹阿含經卷第四》

若有比丘入於僧數勤修僧業獲僧善利。如是之人乃能堪受一切信施無有愚癡。受已畢能報其施恩。信心出家所願具足。
——《佛說諸法勇王經》

時諸比丘聞和上說心生嗔恨。是時和上知弟子心。漸漸自製不為其說。時千弟子。隨壽修短各欲命終。和上猶存而不涅槃。是時和上到弟子所。而說是言。汝諸比丘。初受法時疑師疑戒虛食信施。汝等今者欲何所怙。諸人聞是心驚毛豎。白言。和上。為我說法。和上告曰。汝今事切。不宜餘處教汝懺悔。汝今但當稱然燈佛如來應供正遍知十號具足。爾時諸比丘用和上語。鹹皆稱言南無諸佛。既稱佛已尋即命終。乘善心故得生天上。上生忉利封受自然。畢天之壽下生世間坐前世罪虛食信施。墮餓鬼中烊銅灌咽。壽命長遠八萬四千歲。餓鬼罪畢生畜生中。畜生罪畢還生人中。貧窮下賤以為莊嚴。既生人中聞諸佛名。因於前世出家力故。信心內發如前。宿識稱南無佛。以稱佛名因緣功德。八千世中常值佛世。而眼不睹諸佛色身。況複聞法。乃至今日遭值我世。見我身體狀如赤土。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三·觀相品第三》

“舍利弗!破戒比丘於諸一切天人世間有大惡罪,以是義故,我說此偈:
‘寧啖燒石,  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  食人信施。
——《佛藏經》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利益眾生故,入城邑聚落持缽乞食。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大悲熏心,如實觀察貧苦眾生,令得富樂,受彼供養。若入邑聚,威儀齊整,心正不亂,善攝諸根前視六尺,雙犁軛地如法乞食,次第而往不越貧家,以量受食終不長取,於所得中更開一分擬施供養。何以故?信施難銷,為生福故。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言:“二謂盜竊,強劫人財。或為財主刀杖加刑,應時瓦解;或為王法收係著獄,拷掠、榜笞,五毒並至,戮之都市,宗門灰滅。死入地獄,以手捧火,洋銅沃口,求死不得。罪竟乃出,當為餓鬼,意欲飲水,水化為膿,所欲食物,物化成炭,身常負重,眾惱自隨;或為畜生,死輒更刃,以肉供人,償其宿債。吾見盜者,其罪如此,不敢複盜。是吾二師。”
佛時頌曰:
 “盜者不與取,  劫竊人財寶,
  亡者無多少,  忿恚懷憂惱,
  死受六畜身,  償其宿債負
  吾用畏是故,  棄家行學道。”
——《佛說八師經》

   人生於世間  各有宿身緣
 負債作奴婢  罪根相牽連
 以償其宿罪  世世有對冤
 斯由宿身來  積行相纏綿
 若能專精進  便當守一心
 世世得福報  終不入魔林
 現在無罪垢  功德日滋深
 子孫樂相向  祿位自來任
 子欲遠治生  慎莫信他語
 但正一心念  釋梵為等侶
 所求自如意  大利天當與
 存情向三寶  眾聖之所許
 慎莫作偷盜  偷盜非好名
 貪心取他物  後報作畜生
 以償其宿罪  輪轉靡不經
 出入不自由  鎖械其身形
 得善無惡緣  戒神常擁護
 梵天說神策  吉祥不相誤
——《佛說灌頂梵天神策經卷第十》


複次長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一者犯戒私竊偷盜。二者負債抵而不償。三者殺生以身償之。四者不喜聽受經法。五者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是為五事生畜生中。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常私竊盜人物  負錢財抵不償
 喜殺生獵魚網  作俗緣不法會
 無誠信不知道  去來事今現在
 作眾罪不自覺  稍稍積墮畜生
 牛馬象驢駱駝  豬羊犬不可數
 常負重死剝皮  如是苦甚叵當
複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禮三尊。四者盜竊以為生業。五者負債逃避不償。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若有愚騃人  憍慢於二親
 無有恭恪心  後生輒卑賤
 三寶不禮事  剛強於尊老
 無慈孝於人  生輒為奴婢
 放心恣其意  盜竊人財物
 負債不欲償  後生奴婢中
 衣食仰於人  走使不自在
 功力償其主  罪畢乃得出
——《辯意長者子經》

奴婢從負債中來為人。
——《佛說善惡因果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