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原創文章《天乙貴人“頓造”玄機密要》

(2021-06-19 14:19:58) 下一個

天乙貴人“頓造”玄機密要

世間諸人,喜周易占卜星相者,因不通一切窮通壽夭苦樂流年,皆因宿世善惡因緣所致,此群體人士,大執迷數術,不能解脫,又苦困於周,不明其易。吉祥今以命相學最吉之星“天乙貴人”形成之理,貫通一切因果緣起密要,遍及一切有情無情,遍及一切福德緣起有利之物(惡業緣起之物以後單獨再講,多年前講過)。望諸讀者,一閱此文,通達三世,不複再為天乙貴人吉星何來所惑,命中有貴人者,知為宿世利他善緣所得,當再接再厲,命中無天乙貴人者,知為宿世不肯利他,未結善緣所致。一明此理後,便可積極再造。如昨日命中無天乙貴人,今日一行利他,天乙貴人,立時自生。如阿難生瘡,洗浴眾僧,以浴僧水洗浴自瘡,速得痊愈。此治病水,原非命中本有,權在阿難積極造化所得。天乙貴人之理,也複如是。於此理不昧,不迷不惑,而後方可學佛教。此文可與我《相信吠陀占星術預言?還是相信佛知佛見?》一文,互相參詳閱讀,必有收獲。(吉祥果2021.06.19)

(一)、天乙貴水

於時須陀耶禮已還坐。複有一比丘,名曰阿難,即從座起,整服作禮,長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羅閱隻國,為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不差。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眾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瘡,便可除愈,又可得福。”我即歡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洗浴眾僧,以汁洗瘡,尋蒙除愈。從此因緣,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塵垢,九十一劫,常得淨福,僧祐廣遠。今複值佛,心垢消滅,逮得應真。”-----《佛說諸德福田經》

又,昔日吉祥果切菜,常為菜刀切傷手指。又因時常放生魚類,包裹手指傷口之創可貼,時常為放生之魚類身體粘液所染,或為放生魚類水濕手指創口,竟意外發現此類放生緣起之水,能夠令放生者傷口加速痊愈。

又昔日吉祥果效法《諸德福田經》,變通浴僧,改為洗浴觀世音銅像,以浴像之水,洗浴皮膚,有光滑美容之效果。因之建議皮膚病患者,除可采用阿難浴僧水洗浴 皮膚之外,洗浴佛像之水,用於自浴,更利於美容以及皮膚健康。此為吉祥果過去發明“福德緣起物”與“惡業緣起物”原理之最初發端。詳見舊文《龍樹斷頭草、救命蜘蛛絲》。此一理論,近年來,也引申入吉祥風水理論,比如風水靈界屬主理論、善緣風水論、惡緣風水論,皆於此同理。

( 二)、天乙貴衣

  佛在迦毗羅衛國尼拘陀樹下。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瞿沙。選擇族望。娉以為婦。作諸音樂。以娛樂之。其婦懷妊。足滿十月。生一女兒。端政殊妙。有白淨衣。裹身而生。因為立字。名曰白淨。年漸長大。衣亦隨大。鮮白淨潔。不煩浣染。眾人見之。競共求索。白父母言。我今不貪世俗榮華。願樂出家。父母愛念。不能違逆。尋將佛所。求索入道。佛即告言善來比丘尼。頭發自落。身上白衣。化為袈裟。成比丘尼。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爾時阿難。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白淨比丘尼。宿殖何福。生時自然有好淨衣。裹身而生。出家未久。得獲道跡。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將諸比丘。遊行聚落。教化眾生。時有女人。見佛及僧。心懷歡喜。持一張[(畾/且)  毛]。布施佛僧。發願而去。緣是功德天上人中。常有淨衣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於我。出家得道。佛告阿難。欲知彼時布施氎者。今此白淨比丘尼是。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撰集百緣經》

(三)、天乙貴丐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湣。舉宮愛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我有業力。不因父王。如是三問。答亦如前。王時瞋忿。今當試汝有自業力。無自業力。約敕左右。於此城中。覓一最下貧窮乞人。時奉王教。尋便推覓。得一窮下。將來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與窮人。王語女言。若汝自有業力不假我者。從今以往。事驗可知。女猶答言。我有業力。即共窮人。相將出去。問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窮人答言。我父先舍衛城中。第一長者。父母居家。都以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乏。善光問言。汝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知處。垣室毀壞。遂有空地。善光便即與夫相將。往故舍所。周曆按行。隨其行處。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發出。即以珍寶。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宮室屋宅。都悉成就。宮人妓女。充滿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稱計。王卒憶念我女善光。雲何生活。有人答言。宮室錢財。不減於王。王言。佛語真實。自作善惡。自受其報。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請於王。王即受請。見其家內。氍毹毾[毯-炎+登]。莊嚴舍宅。逾於王宮。王見此已。歎未曾有。此女自知語皆真實。而作是言。我自作此業。自受其報。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屍。彼時有王名曰盤頭。王有第一夫人。毘婆屍佛。入涅盤後。盤頭王。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飾。著毗婆屍佛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珠。著於棖頭。光明照世。因發願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榮豪貴。莫墮三惡八難之處
  爾時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時。複以肴膳。供養迦葉如來及四大聲聞。夫主遮斷。婦勸請言。莫斷絕我。我今以請。使得充足。夫還聽婦。供養得訖。爾時夫者。今日夫是。爾時婦者。今日婦是。夫以爾時遮婦之故恒常貧窮。以還聽故。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後還貧賤。善惡業追未曾違錯。王聞佛所說。深達行業。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歡喜而去。-----《雜寶藏經》

(四)、天乙貴鼇

《阿難現結經》中記載: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慈羅。他很仁慈,對人和動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過集市,突然看見有個人在賣一隻大鱉,大鱉不安地動來動去,眼裏流著眼淚,顯得很有靈性。慈羅想像著可憐的鱉被人買去,被人宰殺烹煮火燒而食的情景,心中不由地哆嗦起來,產生極大的憐湣心,竟對著鱉哭泣起來。
賣鱉人莫明其妙,就問慈羅:“喂!你為什麽對著這隻鱉哭呢?”慈羅回答道:“我不忍心看它,被買去遭宰殺。”
那賣鱉人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道:“你真是傻得不透氣了,一定精神有問題,世界上再沒有比你更愚昧的了,這個老鱉又不是人,幹嘛不能買賣和宰殺?”
慈羅不想跟他多說什麽,隻想將鱉買來放了。而賣鱉者又乘機敲詐慈羅,標價一千錢。
慈羅說:“我的所有積蓄,總共就八百錢,請將鱉賣給我吧!”
說完,傾囊給了賣鱉者。
   慈羅將鱉用車拉回家,喂飽後就將它放回河中,大鱉到了水裏,如同回家一樣歡快。突然,他開口說起話來,深深感激慈羅救命之恩,並告訴他如果有大難,便可呼喚它,到時它一定相助。
   過了不久,當地暴發洪水,洪水滾滾而來淹沒了村莊,許多人葬身於洪水之中。慈羅被水衝到一棵樹的頂端,危在旦夕,突然想起那隻大鱉說過的話,便急呼大鱉。過了一會兒,大鱉便出現在洪水中,讓慈羅坐在它的背上,脫離了危險。
鱉載著慈羅向前行,又看見一個女子抱了一塊小木板沉浮於水中,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可能。慈羅向大鱉說:“這個女子很可憐,救她一命吧!”大鱉說:“那就讓她上來吧!”慈羅便將那女子拉到了鱉背上。
   他們一行又向前遊了十幾裏,看見那個賣鱉之人也在一塊小木板上隨洪水上下沉浮,他也哀求慈羅救他一命。大鱉則說:“我的身體已經負載兩個人,恐怕太累,不能再救此人度過此難了。”慈羅又苦求大鱉道:“他也很可憐,還是救他一命吧!”隨即又拉賣鱉人上來。又前行了數十裏,看見大群蛾子成團在水中沉浮,慈羅又慈悲地將這些蛾子拾起,使它們免於苦難。
  他們到了那竭國,總算安全了。得救的女子便將身上的金銀飾物送給慈羅,以報答他救命之恩。這時賣鱉之人貪心又起,嫉妒起慈羅來,搶上一步說:“這隻大鱉原本是我的,慈羅你得到的金子也應該是我的。”慈羅生氣地說:“我救了你命,你不感謝我,反倒來搶錢,真是豈有此理。”賣鱉人氣極敗壞,到那竭國王處告慈羅,誣陷慈羅乘發洪水救人之機偷賣良家婦女,已得了不少金銀飾物。國王立即派人召來慈羅,發現物證,人證俱在,當即判處慈羅死刑。
  大臣便去準備書寫死刑狀子,可是突然一群蛾子蜂擁而至,它們在大臣的臉上,眼前、手上,身體上亂飛亂撞,使大臣無法下筆書寫。國王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驚奇,又詳細詢問慈羅:“你以前都作過什麽樣事情,以至於有這樣奇事發生。”
  慈羅便將買鱉、放生、救生、救賣鱉者及群蛾,以及賣鱉者貪嫉,誣告等事,一一稟告了國王,國王得知真情後大怒,當即下令誅殺賣鱉者,並且重賞了慈羅。

(五)、天乙貴牛

昔幹陀衛國。有一屠兒。將五百頭小牛。盡欲刑犍(閹割)。時有內官(宦官、太監、閹官)。以金錢贖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緣。現身即得男根具足。還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行。未曾通白。今何故爾。王時即喚問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見屠兒。將五百頭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贖放。以是因緣。身體得具。故不敢入。王聞喜愕。深於佛法。生信敬心。夫以華報。所感如此。況其果報。豈可量也。-----《雜寶藏經》


(六)、天乙貴財

       舍衛國王城中,有一大紳士家。某年產一妙相兒,神采煥然,宛如天人。兒出生時,便有一奇事,隨有生以俱來,一時喧傳遠近,播為美談。此兒生時,緊握雙拳,父母驚怖,以為不祥。即披兒手,觀兒手相。但見每一掌中握一金錢,兩掌中共有兩金錢。父母歡喜,即便收取。在取去處,複生金錢。試再取去,再生如故。如是勤取,生生不已。兒掌金錢,永無盡期。以是因緣,取名金財。兒年漸大,誌願出家。在父母前,一再請求。父母以其誌趣堅定,便允所請。時如來在給孤獨長者園中與千二百弟子說法,金財來至佛前,頂禮佛足,求為弟子。如來許可,立受大戒。遍向先進諸僧眾次第作禮。當作禮時,兩手撲地。當手撲處,有兩金錢。如是次第一一禮畢,隨所禮處,都有金錢。一時兩兩金錢,布滿大眾麵前。行禮既畢,退至末位,恭敬聽講。聞法已畢,退歸靜室,精勤修習,速得阿羅漢果。尊者阿難合掌問佛:“世尊!此金財比丘,夙生植何善因,自生以來,手握金錢,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人間稀有?惟願世尊明白開示。”佛告阿難:“過去時代九十一劫,當時有佛出現於世,名毗婆屍。正法教化,度脫眾生,不可計數。佛與眾僧遊行國境,攝化有緣,諸富貴家暨諸善信施設淨食,供養彼佛及諸僧眾。時有一貧苦鄉人,乏於財貨,常向野地取薪售賣,以自胡口。某日售薪,得兩文錢,正欲歸去。見佛與僧眾受王家請,心生歡敬,即出兩錢,施佛及僧。毗婆屍佛憫念此人,鄭重收受。”佛告阿難:“彼時貧人,以此二錢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手掌中常握金錢,未曾一日缺乏。恣情作善,無有窮盡。當時貧人,即今金財比丘是。前此雖未得道,已受無量福報。直至今日,得逢正法,略一精修,成羅漢果。是故一切眾生,皆應勤修檀波羅蜜,廣植善因,用自救拔。”爾時阿難及諸弟子聞佛所說,隨根深淺,共受法益。有得須陀洹果的,有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的;有發無上真正道義的,更有住不退轉地的。正如甘霖一降,百穀果蔬,分別受益,鹹生精彩。-----《談因》

(七)、天乙貴隨喜心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貓。從東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尋複發掘。得一銅甕。甕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複獲一甕。如是次第。得三重甕。各受三斛。漸複傍掘。亦得銅甕。轉掘不已。滿五裏中。盡得銅甕盛滿金錢。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我適輒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尊者答言。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王即問言。不審往因。其事雲何。尊者答言。諦聽諦聽。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屍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缽在上。而作是言。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缽中。誠心發願。去舍五裏。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尊者言。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甕。緣五裏中步步歡喜。恒於五裏。有此金錢。王聞宿緣。歡喜而去。-----《雜寶藏經》

(八)、天乙貴齋

爾時複有一天女。受持八齋。生於天上。得端政報。光顏威相。與眾超異。時共諸天。集善法堂上。諸天見已。生希有心。釋提桓因。以偈而問
  汝昔作何業  身如真金山
  光顏甚煒煒  色如淨蓮花
  得是勝威德  身出大妙光
  以何業行獲  願為我說之 
  天女爾時。說偈答言
  昔於迦葉佛  受持八戒齋
  今得生天中  獲是端政報 
-----《雜寶藏經》


(九)、天乙貴心

昔日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來到佛陀住處,至誠懇切地頂禮佛陀,並長跪著說:「尊貴的佛陀,弟子願以真誠的心,於城鎮的街道上,準備素宴供養佛陀及僧眾們,讓國人能夠認識世尊!願一切眾生都能因世尊的慈悲德行,聽聞微妙的法要,而遠離邪魔蠱惑及一切惡法,並守持五戒,不造作惡業,以此消除一切災難。」
       佛陀說:「真是有善根的國王啊!能夠用智慧整治國政,為人民種下未來的善因,並引導人民走向人生的正道。」之後,國王便親自準備素宴,以恭迎佛陀及其弟子們的到來。接著,佛陀和隨行的弟子們便來到設宴的街道,接受國王的供養。待用完齋,佛陀升座為國王及子民們,宣說佛法。
       此時聚集聽法者眾多,恰好有二商人路過,一人聽了佛陀的開示,便很歡喜地說:「佛陀就好比帝王,其常隨弟子們猶如忠臣般地隨行,想必佛陀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才能使國君這樣恭敬地供養!佛陀是這樣地尊貴,我也應該奉行佛陀所說的教法。」而另一商人卻起了慢心,而說道:「這國王可真是愚癡!擁有如此大的財富、權勢和地位,為何要對佛陀如此地奉承呢?佛陀就好比是頭牛,其隨行弟子猶如牛車,牛拖著牛車南北奔波,居無定所,身上又一無所有,這有什麽好值得如此尊崇與追隨的!」
       隨後兩人一同離去,走了三十裏路,便在路旁的涼亭休息並喝起酒來,心起善念的商人,因對佛陀所生起的恭敬心與歡喜心,感得龍天護法的護佑;而心起惡念的商人,卻招感地獄裏的眾生,使酒在腹中如火燒,因而神智不清跌到涼亭外。隔天清晨,一商隊車路過,而慘遭碾斃。同行的商人見狀,怕回國時,國人會誤以為是他因貪朋友之財,而行不義的手段,隻好離開本國轉往他國流浪。
此時,該國國王駕崩,並留下預言:「將有一卑微的人來到我國,如果他將是繼承王位的人,我這匹神馬便會向他屈膝下跪。」之後,大臣們便帶著神馬找尋未來的國王。剛好此一商人來到此國,神馬見到商人,立即跪下並舐舔他的腳,所有的臣子便很高興地,認定此商人就是他們所要尋找的新王,於是請他回王宮繼承王位。
       成為國王之後,商人心想:「這一生並沒有做什麽善事,為何會有如此大的福報?想必是因聽聞佛陀的教誨,獲其慈悲庇佑所致。」便與群臣出發前往舍衛國請教佛陀,以釋疑惑。佛陀為他開示:「當年波斯匿王在供養三寶時,你所生起的念頭是至誠的恭敬心,因此種下未來成為國王的善因,所以能登得王位;而另一同行的夥伴,心起驕慢,因而種下了惡念的種子,所以感得車禍之因。這一切的因緣果報,無非是由自己起心動念所招感,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天龍鬼神所能左右的!」於是佛陀說偈:「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於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行。」佛陀說完偈語,國王及臣子們明白了心是善惡源之本,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第一:雙要品第九


(十)、天乙貴塔

乃往古昔有一小兒此地牧牛。有諸相師來共占相謂言。此牧牛兒卻後七日必當壽盡。是牧牛兒又於異時。與諸小兒聚沙為戲。中有小兒摧沙為堆。言作佛塔高一磔手。或二或三至四磔手。時此小兒戲聚沙塔高一磔手。卻後更延七年壽命。-----《造塔延命功德經》


(十一)、天乙貴像

造像及佛塔   猶如大拇指
常生歡喜心   則生不動國
-------出自《大般涅盤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一

  花香散佛及支提  不害於他並造像
  於大菩提深信解  得處蓮花生佛前 
----《大寶積經》卷九八《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複次,善男子,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饑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於其臨終而現佛形,為說偈言: ‘佛智真實,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得盡諸苦。’善男子,時彼眾生得見佛身,又聞此偈至心觀察,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命終之後得生淨國,永不更在五濁世界,常獲親近彼佛如來,又聞妙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虛空藏菩薩經》

菩薩複有四事法,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王前。何等為四?即所謂
(一)細搗紅蓮華青蓮華黃蓮華白蓮華,合此四種末之如塵,使滿軟妙華,持是供養世尊若塔及舍利。
(二) 不令他人起恚意。
(三)作佛形像使坐蓮華上。
(四) 得最正覺便歡喜住。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十二)天乙貴鬼

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食施鬼。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壽命延長增益色力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羅刹。諸惡鬼神不敢侵害。又能成就無量福德壽命。-----《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十三)天乙貴齋

出自《賢愚經·差摩現報品》
從前,佛陀在竹林精舍,與諸位大弟子在一起。當時國中有一位婆羅門十分貧窮,缺乏錢財糧食,雖然勤奮努力,但是境況卻更加艱難,該用的方法都用盡了,卻依然衣食不足。於是他四處向人請教:“如今在這世上,做什麽事才能使人現世享受福報呢?”在問過無數個人後,終於有人回答他說:“你不知道嗎?如今如來出世,度化眾生,護佑利益一切,眾生無不得度。如來又有四位大弟子,他們是摩訶迦葉、大目犍連、舍利弗與阿那律四位賢士,他們憐憫貧窮人,常行善事,利益苦難眾生。你現在如果能以敬信之心,準備飲食,供養這些賢士,則必然在現世中滿願。”婆羅門聽完,心中歡喜。於是就到城中,到處給人做工,得到了少許財物,帶回家後置辦飲食,迎請眾位賢聖,盡心地供養了一天,希望能在現世中得到善報。婆羅門的妻子名叫差摩,意為安隱。在僧眾用齋過後,諸位大弟子就勸差摩受八關齋戒。她受戒後,賢者們就各自回到精舍。
當時,頻婆娑羅王去野外遊玩回城,在途中見到一個犯了重罪的人,被綁在道旁的柱子上,他向國王乞求一些食物。國王見他如此,心懷憐憫,就答應等回去就給他送一些食物來。國王回到王城後,忙碌了一整日,就忘記了這件事。夜裏忽然想到:“我先前許諾給那個犯人食物,怎麽可以忘記了?”於是即刻派人前去送食物,可是整個王宮內外,沒有一個人願意去。他們都說:“現在是半夜,半路上恐怕有猛獸、惡鬼、羅刹,充滿了危險,寧願死在這裏也不去。”這時,國王想到那個犯人的痛苦,十分憐憫。於是下令:“國中誰能去送食物,就賞金千兩。”然而仍舊沒有一個人願往。

當時差摩聽到這個消息,便想:“常聽人說,如果有人受持八關齋戒,所有魔鬼猛獸都不能傷害。我家貧窮,現在又在受持八關齋戒,如今國王所招募的人,想來就是我了,我應該前去接受那筆賞金。”思惟已定,差摩就前去接受國王的招募。這時,國王對差摩說:“請你代我給那個犯人送一些食物,如果送到後平安回來,我一定給你千兩黃金。”於是差摩立即依王命,擔食前往。

她一路上至心守持齋戒,沒有半點疏漏。離城漸遠,遇到一位名為藍婆的羅刹女。那個羅刹女剛剛生了五百個孩子,極度饑渴。看見差摩走來,就想把她作為食物。但由於差摩受持齋戒無有缺失的緣故,羅刹反而生起畏怖之心,不敢輕舉妄動。迫於饑餓難耐,便現身向差摩乞討她所擔的食物:“請布施一點給我吧。”差摩沒有拒絕,就取出少許食物布施給她。雖然布施的食物很少,但對於鬼神來說也足夠了。
於是,藍婆羅刹女問差摩道:“你叫什麽名字?”她回答說自己名為差摩,意為安隱。羅刹心生歡喜,便對差摩說:“今天我分娩後能夠平安,多虧你救了我。既然蒙你搭救,又聽到了你吉祥的名字,就用我住所中的黃金來報答你吧,請你歸來時帶走。”

藍婆羅刹又問道:“你要去什麽地方?”差摩回答說:“我要擔著這些食物給犯人送去。”藍婆羅刹就說:“我有一個妹妹,在前麵居住,叫阿藍婆。你如果見到她,請替我問候她,讓她知道我的消息,就說我生了五百個孩子,一切平安。”

差摩答應了她,於是繼續上路,當見到阿藍婆,便上前問候,述說了藍婆的事情。阿藍婆聽了十分歡喜,就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差摩報上自己的名字。阿藍婆羅刹聽後歡喜地說:“我姐姐能夠順利分娩,又得以平安,你的名字又非常好,這是多麽的吉祥啊!現在我的住處有一壇黃金,我把它送給你,等你回來時將它帶走。”又問道:“你要去什麽地方?”差摩回答:“我為國王擔食去犯人那裏。”阿藍婆說:“我有一個弟弟叫分那奇,住在前麵,請你替我問候他,並轉告姐姐的情況。”隨即相互告辭。

差摩繼續趕路,並且見到了分那奇,告訴了他兩個姐姐的情況,說他大姐生了五百個孩子,身體安穩,一切吉祥。分那奇聽到兩個姐姐平安的消息,心中歡喜,就問差摩:“你叫什麽名字?”婦人回答:“我叫差摩。”分那奇就說道:“你的名字意為安隱,又傳來我姐姐們平安的消息,真是讓人倍感愉快。”分那奇就如同他的兩位姐姐那樣,許諾贈送給差摩一壇黃金。

相互辭別後,差摩繼續上路而去,然後來到白天那個犯人麵前,送食物給他,之後沿路返回,並取得三壇金子帶到家中。又在國王那裏,獲得千兩賞金,她的家從此脫貧致富。

國中百姓看到差摩家裏財寶非常多,人人羨慕,紛紛來到他家、表示樂意為其做工,聽從差遣。國王聽說差摩的丈夫——那位婆羅門有如此福德,便召他到宮中封為大臣。

婆羅門既享國王給予的俸祿,家裏更加富裕,於是信心更加堅定虔誠,廣造福業,迎請佛及僧眾,作廣大布施。當佛與眾弟子再次被請到他的家裏時,飲食完畢,佛便為其說法,他的心意頓時開解,當下證得初果。當時,阿難等眾多與會者聞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吉祥果
2021.06.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