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原創文章《釋迦牟尼: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

(2021-06-10 09:26:13) 下一個

釋迦牟尼: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

庸人學《周易》,隻學其《周》,不學其《易》,因之喪失了改善、變易人生的玄機,他們硬生生將聖人遺留人間的“自強不息之道”,變成了看相算卦的學問,變成宿命論。如袁了凡初遇孔先生,以《皇極神數》精確推算了凡命運,一度導致袁了凡徹底躺平。然而,《周易》的奧秘,不隻在《周》,重點在《易》,重點在於改變。若一切不能改變,孔子於《周易●象傳》不會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若一切都不能改變,自強不息又有何用?釋迦牟尼,也擔心人類搞出“宿命論”,消極對待人生,因此在《大盤涅槃經》明確說明:一切眾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不僅僅如此,釋迦牟尼還在《大盤涅槃經》中舉例說明:仁者,若說眾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為王除怨,以是因緣多得財寶,因是財寶受現在樂,如是之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譬如有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失身命,如是之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所以,釋迦牟尼的對於命運的觀點是什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當然,打拚的正確方法,是圍繞“集資懺罪”這一核心展開的,不是今天世俗這些糊塗人好勇鬥狠、拚命兌現福報的那種打拚,而是聚集福報的那種打拚。

不久前,有個別佛子,也許因為生活不如意,到網站來宣揚宿命論,被我徹底封了賬號。好了,廢話不多說,還是看看佛經依據:

仁者,若說眾生受苦受樂定由過去本業因緣,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為王除怨,以是因緣多得財寶,因是財寶受現在樂,如是之人現作樂因,現受樂報。譬如有人殺王愛子,以是因緣喪失身命,如是之人現作苦因,現受苦報。仁者,一切眾生現在因於四大時節土地人民受苦受樂,是故我說,一切眾生不必盡因過去本業受苦樂也。仁者,若以斷業因緣力故得解脫者,一切聖人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眾生過去本業無始終故。是故我說,修聖道時,是道能遮無始終業。

-----《大盤涅槃經》

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優婆塞戒經》

論據一切悔不悔業定不定業。非勝心聞大乘法至誠懇勵。如來生怨等。故瑜伽說。不業定中悔所損轉業。名為不定。故未悔前別名定業。若已悔者名不定業。以經為正。以經就論。論說四業。定不定報。法門定故。所言悔損名不定者。不定業中有此悔故。由此處處皆言作業受果決定。諸佛神力所不能轉。三乘通義。經說總滅唯大乘用。理亦無違。然依前說。但言作業受果決定。自不悔者神力不排。不說自悔而定受報。任意通取。涅槃經雲。智者重業名不定故。若入聖已。及聞正法而自悔心業報不轉。一切眾生無得聖者。後師說言。一切眾生不定業多。定業甚少。故得入聖。非排定業。令其不定方得入聖。若定業成不定。

-----《金剛般若論會釋》卷二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定業多決定業少。以是義故有修習道。修習道故決定重業可使輕受。不定之業非生報受。善男子。有二種人。一者。不定作定報。現報作生報。輕報作重報。應人中受在地獄受。二者。定作不定。應生受者回為現受。重報作輕。應地獄受人中輕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為輕愚者令重。善男子。譬如二人於王有罪。眷屬多者其罪則輕。眷屬少者應輕更重。愚智之人亦複如是。智者善業多故重則輕受。愚者善業少故輕則重受。

-----《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  

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不定。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癡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


吉祥果
2021.06.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