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係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隨想和隨筆,耕耘為一塊自留地,送給自己,奉給天地,結識一起同行的夥伴們。。。
個人資料
正文

她和我似乎沒有共同語言,但不離不棄至今

(2022-01-27 17:19:42) 下一個

她和我似乎沒有共同語言,但不離不棄至今

無係之舟,2021。12。23

 

       我們從初中入校報到第一天就認識。

       我不是一個太善於記住別人長相的人,但因為她的臉上有一塊巨大的褐黑斑,蓋在她的左眼之下和鼻子左側麵,眼睛雖然小得有點和一切似乎都不成比例,但卻出奇的亮,因此在人群中是屬於看一眼就不會忘掉的人。

       我們在班裏是屬於家住的離學校遠的學生,她當時在複興路的一個大院,我在西單南邊的一個學院宿舍,那時她家聽起來就象是在荒郊野嶺似的。我們都要倒一次公共汽車才能到家,因此有時一起坐離開學校的五路汽車。。。一路並沒有多的話,隻是習慣性地站在一起。

       她安靜,忠厚,學習認真,對老師同學總是和顏悅色。。。在我還蒙蒙懂懂(別字)時,她在初中二年級,剛一到15歲,就是一名共青團員了。而那時的我,在班裏最小,對這些方麵似乎都還沒有長出這根神經,就是愛玩。我一心隻想參加很多課外活動,舢板,射擊,無線電,摩托車。。都去考了,除了因為自己的內耳平衡有問題,不能參與摩托車活動外,我都合格了。當然,很快這些活動都因為“*三年災難”時期“勞逸結合”而最後全麵停止了,當時剩下能做的,也就是到圖書館找書,看各式各樣的雜誌。她對我參與的那些活動似乎不那麽在意,但總會跟我一起去圖書館,找書讀。

       我們是一起考上本校高中,而且還分在一個班。開始高中時,課外活動已經全麵恢複,她看到我參加那麽多的活動,她也選擇了什刹海業餘體校/業餘航海學校的舢板隊,我們兩就一直在一個舢板隊。舢板隊生活一直陪伴了我們的高中歲月,對於我,這是中學時期最最歡樂和值得記憶的時光。

      不同的是,高中快過去一年時,我不知動了那根神經,我覺得自己也該申請入團了,於是就寫了申請書,就這樣,對於我,她似乎自然地多了一個角色---是團支部派來幫助我入團的人。我有什麽想法需要向她“匯報”,按“潛規則”我需要不斷地自我批評,由她來做第一個批評指正我的那個人,這樣的過程由她把一切轉述和匯報給班裏團支部。。。我似乎有過短暫的挖空心思找缺點的過程,我不記得她說過什麽,或指導什麽,似乎也從沒有真得批評過我。。但在當時班裏最大的人物和我談話,說我的立場應該站在幹部子弟一邊,而我卻和知識分子子弟打的火熱之後,我立刻明白了自己為什麽不可能入團,我便放棄了這個方向的努力,但我即沒告訴她大人物的談話,也沒有告訴我放棄入團。我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我的“立場錯誤”,我也不記得她再過問我入團的事,現在想來,我們那時隻有十六,七歲啊,本來就不會有那麽複雜,應該是一個天真快樂的時光!

       文革後的幾個月,我很快就是後來所稱的“逍遙派”了,就是遊山逛水和讀書兩件事。當然心裏對國家的擔憂日益加重是必然的,但和她,我們似乎從來不談任何這些事。

       不知何時,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去過她的家。這時我才知道,她家是一個在當時的標準和感覺都非常溫暖和細致的人家。父母都是上海人,父親是七機部的一個法語翻譯,母親是大院中幼兒園的保育員,很幸運的是在文革中她的父母沒有受到什麽幹擾,也許是這種機關,大人物,大知識分子都太多了,輪不到他們頭上,因此她和兩個妹妹,一家過的象是和當時的世外桃園。在文革的蠻荒年月,我們還在她家被用糕點款待,記憶格外清楚。

       在我們到處玩的時候,她的母親嫌我們幾個太瘋了,盡量管住她,不讓她和我們在一起,她可能也感到跟不上上我們的步伐,就聽媽媽的話了。

       大概也因為她是如此的小家碧玉,她在我們的班裏創造了三個第一。

       她是我們班裏第一個穿了的確良襯衣的人,那時這是非常現代和時髦的代表,班裏一個高級幹部獨生女以往是衣著方麵的領軍人物,這次卻落後了;

       1968年初,她是班裏第一個接受了一份我們大家當時沒有人看得起和想接受的工作—公共汽車售票員,過後幾個月,當絕大部分人都隻有去插隊而沒有其他選擇時,有不少人羨慕她實際的眼光;

       她的職業升遷是正常和一直相當順利。因為在汽車售票員這個群體中,她以一個名校高三的學生,又老實,肯做,很快就提升到公司的宣傳科做了筆杆子。1978年考入了首師大中文係77級,然後就到分配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城建部門,很快做到副處長。中國的改革開放機製啟動後,經濟的發展象脫韁的野馬,讓每一個那個時代的人都會有過困惑。她做為在九十年代那時的政府工,工資遠遠低於當時的企業職工,她毫不猶豫的跳到了一個企業。。。而當她退休時,按她所在的企業的標準退休要比當年政府同級別的人少幾乎60%的額度(也是與各個企業經營狀況也有關?),這時候後悔也沒有絲毫用了,在飛速改變的ZG趕上那波就是哪波,沒有悔棋一說。

       我沒有資格責怪她什麽,很同情她,但隻是感到她在政府工作那麽多年,卻沒有能理解任何政府公務員的永遠的優勢,眼光栽到了一時的得失上。2011年,和她聊天,她心裏非常失落,非常卑微,把自己排在了窮人的行列。我開玩笑地但其實是很直率地和她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窮人,隻能說明你沒有看到過窮人。。。是啊,她從一個那麽溫馨的家中,除了短短的汽車售票員生活,一直生活的北京的辦公室中。。那都是窮人不可進入的領域。

       她的婚姻和家庭則應該是歸為有點不幸和曲折。

       當她該談婚論嫁時,她的母親很直白,就是要她嫁一個工資高的人。她也很聽話,嫁給了一個64年畢業在科學院物理所工作的大學生,在當時,他能有每月54元的薪水,恐怕也就是能找到的高薪了,這也就實現了母親的願望。我那時已經開始在西藏工作了,第一次回北京時,到她在科學院的一間單身宿舍住房去看她。在開門的一瞬間,她和丈夫兩個矮矮胖胖的人就象是跳出來的兩個圓球,顯然是生活得很愜意。

       後來,當我的女兒出生時,她看到我女兒的漂亮可愛,她告訴了我他們在生育上的問題,還非常認真地要求我和我丈夫為她生一個老二,由她領養。要命的是,她和她丈夫都很誠心,我看到他們那麽真誠,但我知道決不能做這樣的幫助,可還是覺得應該幫助她,那時我的妹妹在協和醫院做護士,給了不少這方麵的建議,最後幫她在上海領養了一對江蘇年輕未婚男女的男孩子,正好,她的丈夫是來自江蘇的一個農村,很滿意。

       沒想到,剛剛領養兩個多月,她自己懷孕了,她和丈夫決定保留懷的孩子,養育兩個。在懷孕期間,她對我最大的要求就是多給她幾張我女兒的照片,她放在辦公室,家裏,自己公文包中,因為別人告訴她,需要看漂亮的孩子,自己生的的孩子才能好看,此時,她真象個孩子似的天真!我更不會用自己的遺傳學知識來講什麽道理,她是善良的人。我的任務隻是感謝她喜歡我的女兒,多給她幾張照片。很遺憾的是,她的女兒出生後,是典型的新生兒硬皮症,沒有能活下來。

       她的婚姻生活中最艱難的也許並不是親生女兒的夭折,而是和婆婆在一起的生活。婆婆是在貧窮農村中含辛茹苦把兒子供上了大學的女性。到北京為他們帶孫子和操持家務,非常節儉,不肯買多一分錢的菜,特別是北京的冬天,暖房中的新鮮一點的蔬菜是絕對太貴了,她婆婆不會買,也不容許她買。偶爾她實在忍不住了,在下班的路上買一點新鮮菜回家,就是爭吵,婆婆認為兒子娶了一個不會持家,不攢錢的媳婦。而她的婆婆全部的心思就是如何能多省一分錢。她說,她的婆婆一根豆角或半塊小鹹魚可以用來吃去一大碗飯,並且要不斷的告誡她:菜僅僅是用來“下”飯的,主要要吃飯,而她從小在家裏,喜歡是多吃菜。她給我寫的信中有一句話,讓我至今想起都還會既心酸,又忍不住要笑。而我剛剛讀到時笑的的前仰後合,她告訴我,我的生活中最艱難的是,每天每時每刻都需要和小農意識做鬥爭 。笑歸笑,我非常同情她的尷尬處境,我想了半天,隻有建議她能不時多回娘家開一下胃,也開一下心。不然怎麽辦呢?

       不過,近二十年後,不幸的是,她的退休計劃,最終還是被小農意識征服了!當商品房大興起的潮流中,她和丈夫傾其所有和兒子一起買了一個很大的房子,計劃和孩子在一起養老。他們幫兒子帶大了第一個孩子,她和先生畢竟屬於年六七十歲的人了,丈夫累的心髒病發了。第二個孩子出生後,隻有親家來幫助帶孩子。親家來自農村,又比他們年輕不少,的確很快承擔了兒子的家務和帶老二。但同時,也更快地反客為主,嫌她和丈夫年老體弱,給女兒和女婿帶來負擔,因此開始對她和丈夫挑三揀四。這兩個書生就象是碰見了兵的秀才,根本沒有回擊之力,也不知如何回應。她和丈夫隻有決定搬出去,隻有養老院一條路!可已經在兒子房子上花掉了所有積蓄的他們,能負擔的養老院在哪兒?

       畢竟上天還是又一次眷顧了善良的他們。她和她先生,一對老實忠厚的老知識分子!就在她和先生幾乎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在網上發現在香山腳下,有一個由原地方公社大隊辦的養老院有了空位,冬天連取暖費也還沒有超過一萬人民幣,這正是她和丈夫每月一萬一千多元收入能負擔的範圍,每月還能給他們剩下約一千元的零花錢。兒子不知作何感想,還算慷慨地為父母出了五萬元的押金,這樣她和先生才在失去一生辛勞所有的財富後得到了自由。雖然他們住在隻有約十六七平方的空間內,整個養老院的設施也不大,但他們有最必要的一切,他們感到了無比輕鬆。。。

       這就是她所創造的我們班的第三個第一:第一個住進了養老院,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許連她自己也說不清。但這就叫生活,是她的一係列選擇的結果?

       我在疫情前,每年每次回北京,都會約同學一起去看她,每次大家都隻有祝福,祝福。在疫情中,她所在的養老院有山洪險情,他們被有組織地轉移到一個很遠的地方。。。而且本來說好要搬回香山舊址,但看來是不會了,估計是這麽貴舊址賣給了投資商。雖然她們到了離北京更遠的地界,畢竟有人能照顧我的朋友夫婦,這是最讓我放心的一件事。她值得一個安定輕鬆的時光,祝福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快樂紅寶石19' 的評論 :
謝謝,紅寶石!無論我們年輕時選擇了什麽,也許是跟著感覺走,也許是一種權衡,走過來了就好,現在把以往的經曆變為智慧,熱愛生命,珍惜健康,快樂生活,象你的名字一樣,美麗,快樂!你住在西雅圖了,我非常喜歡那個城市,雖然陽光不如LA.祝你愛上新家!
快樂紅寶石19 回複 悄悄話 讀後非常感慨!人的一生就是由一連串的選擇組成。我的大學同學本來在上海財大做老師,後來他跳槽到了外貿企業,倒是還不錯。收入比以前高很多,退休後還在做,所以就沒感覺到企業與事業單位的不一樣。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胥鈞屏' 的評論 :

謝謝鈞屏兄的喜歡!我的朋友和同學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些普通悲歡。另外,一直要對你的博客說的一句,就是感謝你的堅持不懈的科普,謝謝你的執著,認真!科普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開拓者的心血!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謝謝向田!更感謝你推薦的故事,隻有生活的閱曆,更遠更大的視角,才能明白世界的窮富,窮人和富人。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ree100'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留言和例子!如果一個人能接受”政府工“的一切,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朝代,做“公務員”都是對個人來講最平穩的鐵飯碗,一旦得到,一般都可以終生享用。是幸運還是不幸,千言難盡?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菲兒的兩個的兩個留言,人生不易,我們都要珍惜,不管怎樣,健康快樂有趣地生活!我想大家都一樣,非常懷念和老同學,老朋友海闊天空,天花爛墜的時光!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曉青妹,謝謝,你說得對,每個人都會選擇不一樣的養老方式,但養老院對他們是最好的選擇和歸宿。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uemei-ky'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閱讀!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給婚後的磨合會減輕一些摩擦力。我理解我的朋友會是有艱辛的過程,雖然她隻是給我講了和婆婆的相處的困惑,而沒有講和她丈夫的。她沒有講的我不會問,必然是有她的深深的苦痛。讓我為她欣慰的是,他們磨合成功了,可以相伴相守到白頭。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人物寫得很豐滿,樸實,展現出人世間一個很接地氣的故事,很有可讀性。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好故事。
如果她算窮人,看看“我愛梔子花”描寫的窮人吧: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4928/202201/26608.html
Tree100 回複 悄悄話 我姐20年前左思右想地要進外企,怎麽就是沒辦成,在機關裏幹了一輩子,有錢,有房。豐厚的退休金。

我大學同學,分在武漢郊區一稅務所裏,覺得太偏僻冷清,1997年轉進了武昌一會計事務所。後悔的。

命!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1

人生不易,好文!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生活不容易,人老了在養老院有人照看,挺好的。
xuemei-ky 回複 悄悄話 婚姻還得是門當戶對。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你,小蘑菇,好名字!這是他們的幸福所在,他們有彼此的陪伴,每次我們去看望她時,她的丈夫總是把僅有的空間留給我們這幫女校長不大的“老天真”盡情天花爛墜。。。我們都很不忍心,但又無奈。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好感人的故事,好在他們還有彼此,也有你們這樣的朋友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謝謝你,麥子!更喜歡麥子這一稱謂。 他們很好地相互守侯,是互相的福分,我們都為我的朋友祝福和高興。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油附中啊' 的評論 :

謝謝你!石油附中,好親切!你說的對,他們非常平靜地處理了一切,是讓我很為他們高興的一點。
石油附中啊 回複 悄悄話 僅僅從您的文章看,這夫婦二人當得起兩個字 - 心安。

我心安處,即是我鄉。有此一生,也該足矣。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西藏姐寫得真好,人生的各種挫折之後,好在夫妻倆還能相依相守,希望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