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憶中秋

(2025-10-05 18:42:35) 下一個

                     《憶中秋》

    我記憶中的中秋節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我初中以前的那些歲月。那個時期國家很窮,糧油都還是供應製,但這似乎並未能阻止各家過中秋節的興致。大概在過中秋節前一個星期,各家就開始籌劃多多少少打些月餅了。我家鄉的月餅隻有兩種:紅糖月餅和提江月餅。我最喜歡吃紅糖月餅,它不僅散發著麻油的香味,而且嚼在嘴裏又甜又解饞,可以讓我的味蕾盡情享受。提江月餅我也愛吃,但隻能吃剛打出來的,因為提江月餅放幾天就硬的象塊磚頭,啃食起來頗費牙口。

 

         盡管那時家家都打月餅,但打的月餅量有限,因為那是每個家庭節衣縮食才聚得的產物。所以人們吃的時候總會把月餅切成四瓣或六瓣,再配上少量水果分食享用。我們那裏當時的水果也隻有蘋果,沙棠果和葡萄三樣,尤其是葡萄很金貴,我也就是每年中秋節才能享用上十幾顆葡萄。中秋夜人們都會出去賞月,大家抻著脖子遙望銀月,很多人都說看到了月亮中嫦娥,吳剛,月兔之類的,可我跟著望了許多年,除了看見月亮上有些陰影,什麽隱私的東西也沒發掘到。不過那時的自然環境汙染少,天宇間一望無際的清潔,望著浩渺的夜空,我總幻想有一天能和自己心儀的人一起飄去月亮上歡愉。

 

       那些年的中秋節還給我留下過一幀濃情的記憶:那就是和同齡的孩子們一起手編果兜。我們會用一根根線繩編出各種花樣的大小果兜,然後把舍不得吃的蘋果和沙棠果裝進去,提溜在手上賞玩。男孩子們這時候一般會有求於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要麽求女孩子們手把手教著編,要麽就求女孩子當麵給編。每當這時候,男孩女孩們就相處的特別融洽,大家身體挨著身體擠在一堆,一起分享手工編織的快樂,一起互相誇讚著對方,男孩們早將平日裏對女孩們積攢的不滿忘到九霄雲外了。我也是從那時懵懵懂懂地開始意識到女孩子們的聰智賢惠和心靈手巧。最感化我的是同班的女同學們曾主動把編織好還裝著水果的果兜送給我,我一直很迷茫這是為什麽,是友誼?是情竇初開?還是善心大發?這種疑惑後來竟然造成了我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參加工作都不敢輕易去接納一個女性。

 

       這樣的中秋節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物質生活開始富裕了,每年的中秋節也變成了隻是吃吃喝喝的節日,所以後來的中秋節在我的記憶中也就沒有什麽可保留的細節,留在我記憶中永存的隻有家鄉的老月餅,兒時的純情的歡樂和我欣賞的女孩子們。

2025年10月5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