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辨-氣由目出
一功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行: “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足少陽,注小趾次趾之間。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之間。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間。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複合於目,故為一周。”
過去20年來,在晝夜節律醫學領域的壓倒一切的共識是, 在哺乳動物中,發現一個明顯的晝夜節律鍾位於前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或核(SCN)是位於下丘腦中大腦的一個微小區域。這部分神經元部分地響應來自視網膜的光信號,將信號發送到大腦的其他部位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以幫助控製諸如睡眠,新陳代謝,免疫係統活動,體溫等。SCN與大腦的許多其他區域相互作用。SCN每日啟動的時間是在淩晨。
SCN中的晝夜節律是由單個SCN神經元中的基因表達周期產生的。 本質上在許多晝夜節律不同的生物體的細胞中相似。在哺乳動物中,晝夜節律時鍾基因: CLOCK(晝夜運動輸出周期kaput,BMAL1(腦和肌肉芳基碳氫化合物受體核轉運子(ARNT)樣1)。三個PER的同源物(PER1,PER2和PER3)和兩個CRY同源物(CRY1和CRY2)。
晝夜節律鍾SCN有三點與黃帝內經衛氣行中的緢述相符:
(版權歸作者所有2019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