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空瑞士大全景 (下)
瑞士的路邊小屋可能藏有武器彈藥?
各種原因交織使得瑞士在一戰和二戰得以免於戰亂,作為戰爭中的中立國吃到了紅利。首先瑞士是個山地國家,地形險要。山坳之中皆布有工事要塞,山上的小屋及山洞內藏有武器彈藥。加上瑞士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所有國民都必須服兵役,退役之後槍還是屬於你拿回家保存,伴隨主人一輩子。定期還要參加軍事訓練。外敵入侵首先是進不來,既使進來之後也呆不住。
其二,瑞士這個國家資源饋乏,九牛二虎之力占了之後撈不到什麽好還入不敷出。
最重要的是戰爭時期的交戰各方需要有個中立方以便進行各種物資的貿易。因為交戰國之間撕破臉皮開戰,老百姓也難免受到波及,正常的貿易難以進行。
這些因素使得瑞士在兩次改變世界曆史進程的大戰中幾乎毫發無損,別國遭受狂轟爛炸她是世外桃園。
再一個就是得益於其幾百年前製定的銀行保密法,吸引著全世界的富豪將財富存入瑞士這個安全避風港,最多時據說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私人財富聚集於此。這其中有很多在當時就非常富有的猶太人。眾所周知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對猶太人進行了種族滅絕,很多猶太家庭遭受毀滅,當中包括了不少猶太富豪。於是戰後在瑞士的銀行中出現了很多無頭帳戶,無人認領找不到戶主甚至子孫後代。這些銀行帳戶中的財富最終都成為了瑞士的國家資產。
加上先進的鍾表業,墊定了使這個內陸國家成為世界發達國家之一的基礎。
對於大多數的瑞士人來說是非常幸福的,對他們來說工作隻是一個業餘愛好,人生主要的內容是豐富多采的生活。也不存在對於人口減少和發展的憂慮。他們的人口理論與眾不同,他們認為人口是需要控製的。本質上,“人口---幸福” 是個平衡問題。以日本為例,日本現在碰到的問題是曆史上的某些原因造成以前的人口太多,隨著時間推移就不可避免地形成過多的老齡人口,對國家財政造成很大壓力。但是一段時間之後,老齡人口數量就會自然逐漸下降,形成與國家財力相適應的人口數量的平衡,就像現在的瑞士和其他的北歐國家那樣,不會為人口發愁。關健是要避免大起大落造成將來另一次人口危機,減少政府的人為幹預。
在這麽一個軟實力爆表的國家生活,對華人來說唯一感覺不適的是食物。並不是有食品安全方麵的問題,而是無法適應相比較中餐而言單調且不夠美味的烹飪方式所製作的食物。肉類除了牛排豬排之外就是火腿和香腸,蔬菜就是生菜和土豆或生拌或油炸。瑞士人平時吃得最多的就是麵包香腸和土豆。這個如果是長時間幾十年如一日的話,對我們華人來說如同噩夢一般。至少對我來說如此。
盧加諾
三小時的遊輪抵達佛呂埃倫(Fluelen) 改乘火車,取道聖哥達線,經聖哥達隧道,兩小時後到達盧加諾(Lugano)。火車此時自北向南翻越阿爾卑斯山,從瑞士的中心地帶回到充滿地中海風情的南方。
意大利小城蒂拉諾?

列車窗外的鄉鎮景色
從盧加諾 (Lugano)趨車到三小時到達蒂拉諾(Tirano)。沿著美麗的盧加諾湖和科莫湖進入意大利境內。在蒂拉諾搭乘著名的伯爾尼納快車,號稱歐洲最美麗路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線路,前往度假聖地聖莫裏茨 (St. Moritz)。
伯爾尼納快車停靠小站
山頂氣像萬千
列車接近山頂時的森林和湖泊
海拔1775米的瑞士小城聖莫裏茨
火車從海拔273米的意大利小城蒂拉諾起程,穿越意大利與瑞士間的阿爾卑斯群山,沿蜿
蜒曲折的山路前進,穿過綠意盎然的森林,阿爾卑斯山區的萬年冰河,碧綠的山間湖泊列
車一路上行翻越海拔2253米的山嶺,抵達海拔1775米的瑞士小城聖莫裏茨。
彈丸小國列支敦士登國王的山頂城堡
從聖莫裏茨去往瓦杜茲 (Vaduz),列支敦士登公國首都所在地。
蘇黎世
河邊曬太陽的美女
蘇黎世美術館的藏品
瓦杜茲趨車前往蘇黎世。蘇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和主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蘇黎世是瑞士銀行業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銀集團、瑞士信貸銀行和許多私人銀行都將總部設在蘇黎世。
奔騰咆嘯的萊茵瀑布
萊茵河兩岸
蘇黎世往西約50公裏沙夫豪森 (Schaffausens), 這裏有南歐最大的瀑布 -- 萊茵河上的萊茵瀑布。
伯爾尼老城
老城中的愛因斯坦故居
繼續往西開車兩個小時就是瑞士國的首都伯爾尼 (Bern)。伯爾尼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這裏有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故居。
往南再次進入日內瓦,結束繞行一圈的瑞士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