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的歌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踏實做事 有趣做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真相如鏡,敢言者多,而聽者少

(2024-11-30 05:53:04) 下一個

付鵬2024年11月24日匯豐內部講話總結:

(一)對中國經濟的10點核心觀點總結:

1.有效需求不足:自2019年起,中國有效需求持續下降,2024年首次出現負增長,這標誌著經濟進入深層次調整階段。
2.中產階級隕落:中產階級消費能力下降,成為經濟萎縮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整體宏觀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3.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導致內需萎縮,人口結構的轉變成為長期發展的最大挑戰。
4.杠杆政策失效:傳統的加杠杆方式已無力推動經濟複蘇,降杠杆成為未來政策調整的關鍵方向。
5.貧富差距擴大:經濟需要通過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否則長期內需和增長將持續受抑製。
6.供需雙重失衡:供給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並存,特別是在高杠杆背景下,企業和市場進入惡性循環。
7.經濟政策轉向:政策需要以“對衝”為主,而非追求徹底解決,短期內無法根本扭轉經濟下行趨勢。
8.代際分配問題:經濟增長無法依靠簡單的擴張,而需要通過代際財富再分配來優化資源配置。
9.房地產與居民杠杆問題:房地產泡沫與居民部門高杠杆問題突出,未來政策將更加注重降杠杆和降低房貸負擔。
10.產業周期和結構調整:在產業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將更多依靠結構性調整,早期行業機會需關注,但需警惕產業過剩和惡性競爭。

(二)關於中國經濟以外領域的10點觀點總結:
1.人口政策的深遠影響: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問題不僅影響經濟,還對社會結構、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體係帶來巨大壓力。
2.社會意識形態變化:右翼化趨勢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的社會輿論和意識形態也逐漸表現出對內部矛盾的敏感性和對外問題的強硬性。
3.家庭結構與消費行為:代際分配和家庭財富結構正在改變,中年階層麵臨的“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巨大,而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消費習慣顯現出明顯的代際差異。
4.教育與就業壓力:擴招政策短期緩解了就業問題,但長期可能導致學曆貶值,社會競爭壓力持續加大。
5.技術與產業政策:國家主義在技術產業中的作用凸顯,政策推動半導體等領域實現“遙遙領先”,但仍需警惕市場化後的競爭問題。
6.城鄉差距與基層經濟:基層經濟的轉型緩慢,城鄉差距依然存在,新農村勞動力匱乏問題難以通過傳統方式解決。
7.政治與輿論環境:社會對於經濟和政治問題的討論日益敏感,強調正麵輿論的同時,也可能抑製了真實問題的暴露和解決。
8.國際競爭與外部壓力: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正由“合作型大國”轉向“競爭型大國”,與全球逆全球化趨勢形成互動。
9.文化消費結構變化:文化消費領域正在發生代際變化,年輕一代對傳統價值觀和文化內容的需求大幅減少,興趣更趨向個性化和數字化。
10.社會分配公平性:再分配問題不僅是經濟命題,還涉及社會公平和穩定。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調整將決定未來社會和諧程度。

(三)關於美國的十點總結:
1.右翼化加速:特朗普重新執政標誌著美國右翼化趨勢進一步強化,社會和政治更加保守化、民族主義化。
2.逆全球化推進:美國主導的逆全球化進程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秩序,試圖通過製造業回流和技術脫鉤重塑供應鏈。
3.貧富差距擴大:高通脹和高利率環境加劇了普通民眾的生活壓力,而跨國企業和資本持有者獲益顯著。
4.產業回流:美國正在加速推動製造業和高端技術產業的回流,意圖重振本土製造業競爭力。
5.人工智能驅動:人工智能技術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對美股和整體經濟的推動作用顯著。
6.美聯儲政策影響:高利率周期將延續,盡管可能有部分降息,但回到零利率時代的可能性極低。
7.選民結構變化:底層選民通過選票推動右翼崛起,政治極化和民粹主義對經濟政策的影響日益顯著。
8.美元地位穩定: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短期內不可撼動,依然是全球資本的避風港,但長期需要維持資本回報率。
9.財政擴張與債務風險:美國的高債務壓力需要通過全球資本支持和經濟持續增長來化解,政策仍傾向擴大財政支出。
10.長期經濟邏輯調整:過去40年的低利率和全球化邏輯正在被重塑,未來美國經濟將呈現高波動、高通脹的新格局,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Image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