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教授戴建業說武漢封城後,武漢人每日第一件大事就是看方方日記,沒人去打聽,也沒人在意電視報紙說了些啥。這是官媒成為黨的喉舌形象淪落的最生動的寫照。說真的,當你一眼瞥見一個因疫難失去母親的普通武漢人說:我媽走後,我過的很恍惚,經常發呆,早上總會在六點那個時刻驚醒,覺得該去醫院了,我媽還在等我...又瞥見日報頭版的金句和專題我們的日子比蜜甜,你會看那個呢?
回想六十年前那場人禍釀成的大饑荒,三年裏“三千萬人無聲死”,而社會吞炭為啞,神州大地竟然“野曠天清了無跡”。以致電影《1942》上映時,南方人物周刊發表“1959-1961年的大饑荒記憶”,居然有年輕人質問:“我要照片的證據!為什麽1920年代的西北饑荒有照片,1941河南饑荒有照片,1949年北京,上海路邊餓死人有照片。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饑荒卻拿不出來照片,怎麽回事?”
怎麽回事!萬惡的舊社會都有照片,“最講認真(見毛主席語錄)”的新社會卻沒有照片,但它卻留下了大量“畝產X萬斤”,無數我們的日子比蜜甜的照片。你說這社會是進步還是倒退了?“千古奇冤誰會得?”!浩劫過後,有姓楊名記繩者,名如其人,終於為三千萬冤魂樹立了“墓碑”。
“餓死這麽多人,你我要上書的”,中南海遊泳池邊劉少奇講的這句話從此成為毛澤東揮之不去的夢魘。為了不上書,毛想出整死劉少奇同時使自己更偉大的辦法——文革;但毛沒有想到的是這時的劉少奇已不是1959年廬山會議上的張聞天怕被共產黨殺頭還要遺臭萬年了,在被消失前,又給毛撂了一句:曆史是人民寫的!成為毛至死都解不開的緊箍咒。曆史證明文革已被定性為浩劫,盡管國家不建文革博物館,但民間拒絕忘記,網上的,人民創設的文革博物館一直存在並發展。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正是那種讓馬克思的喜悅非同尋常的對一般曆史進程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普及了,人民有了連接個體,報導自己的強大武器,開始了人民寫曆史的新時代;這次武漢疫難,恩格斯希望的在新的自由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在中國出現了,產生方方日記這樣寶貴的封城信史,產生記述無數家庭、個人遭遇的“始末”、“思考”文字與音影記錄,他們一次次掌控輿論的大方向,又特別因為官媒的淪落,確立了人民寫曆史的新時代。
疫難過後,相信民間會產生人民的《武漢疫難實錄》,官方應對疫情的始末肯定也會如實正確包括在內。官方的《大國戰疫》推出又下架了,估計並非隻此一家,別無分店應該是其原因之一。等它上架了,人民不滿意,也會推出一本《大國疫難》和它對照。
昔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那麽,今天人民寫曆史,戰栗的又是誰呢?
向晚平 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