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弗頓島上飛回奧斯陸,沒有了風,沒有了雪,溫度已經到零上5度至9度之間,想拒絕溫暖都不行。在奧斯陸參觀的清單中,諾貝爾和平獎中心和其頒發地列為第一位。
以前腦子裏幾次就掠過一絲問號,諾貝爾是瑞典人,諾貝爾所有的獎到在瑞典舉行,唯獨和平獎在挪威頒發。出行前做了點功課,簡略一下。
從維京人的曆史說起。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維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8世紀左右開始擴展,被冠上了維京海盜的稱號。海盜,海盜,維京人跨海到歐洲大陸掠奪,同時也接觸了歐洲基督教文明,慢慢形成了斯堪的納維亞的三個封建國家,丹麥,瑞典,挪威。由於地緣關係,丹麥最早接觸歐洲大陸,最早建立國家,同時也是實力最強的。
12世紀時期,維京人在北海、波羅的海擴張,他們的商業貿易麵臨著來自德意誌漢薩同盟的威脅。
14世紀時期,丹麥聯合挪威和瑞典維京兩個兄弟,建立“卡爾瑪同盟”,共同對抗漢薩同盟。在同盟內部,三國都享有王國地位,實力最強的丹麥是盟主。
16世紀,卡爾瑪同盟戰勝漢莎同盟,成為北海霸。消滅了外部共同敵人,內部實力角鬥也就開始了。1530年,瑞典退群,卡爾瑪同盟解散。
為了防止挪威效仿瑞典獨立,丹麥取消挪威國王地位,矮化挪威,把她變成一個省。至此幾百年,挪威就成了丹麥和瑞典政爭端的對象。
瑞典在17世紀通過古斯塔夫改革,在戰爭中擊敗丹麥,奪取了丹麥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領土。但丹麥依然占有挪威。
18世紀初的大北方戰爭中,瑞典被俄國打敗,逐漸退出了波羅的海的霸權。丹麥雖然站在俄國一邊,卻無力收複被瑞典占據的領土。
至此,丹麥和瑞典都走向了衰落,但丹麥依然擁有挪威。
19世紀初,拿破侖戰爭中,瑞典國內的木材、鐵礦石主要賣家是英國,因此瑞典站在英國主導的反法同盟一邊。作為瑞典的死敵,丹麥則站在了法國一邊。
拿破侖戰爭以法國的失敗告終,站錯了隊的丹麥,於1814年簽署《基爾條約》丹麥把挪威割讓給瑞典。
挪威易主,但已經不是過去的挪威。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促成了挪威民族意識的覺醒,在沒有軍事力量時局下,挪威人通過擁立新君等方式反抗瑞典的占領。
瑞典派兵鎮壓,挪威爆發了反抗瑞典的起義,但最終,挪威戰敗,接受瑞典的統治。
然而,挪威的反抗使得瑞典不得不重新考慮挪威的地位,作出讓步,讓挪威擁有了獨立的議會、政府、司法體係,和瑞典組成共主邦聯。瑞典和挪威坐擁唯一的君主——瑞典國王,但挪威擁有了高度自治的權利。
瑞典-挪威邦聯經曆了多年的戰爭,以及內戰,已經無力再準備新一輪的戰爭。北歐遠離歐陸霸權的中心,因此,瑞典-挪威邦聯保持了基本上中立的局麵。
諾貝爾 (1833年10月22日-1896年12月10日)就是在這個時代出生的瑞典化學家,他的火藥發明使他變成巨富,也讓他因為炸藥的改良用於戰爭和破壞而感到痛心萬分。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建立和平獎。
諾貝爾認為挪威議會更適合頒發和平獎:挪威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相對自治的局麵。與之相反,瑞典則在16世紀到19世紀同丹麥進行了長達近3個世紀的北歐爭霸戰爭。目前擁有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依然有重新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因此,諾貝爾本人將和平獎交給了挪威頒發。
因為挪威當時仍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所以頭幾次的和平獎盡管在奧斯陸頒發,但視為在瑞典頒發。
瑞典挪威經曆了近百年的摩擦,特別是貿易外事,憲政危機,挪威於1905年宣布獨立。雖然瑞典極力挽留,但挪威的獨立已是大勢所趨。
1905年8月,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同意挪威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決定是否獨立。最終,獨立票以36.8萬對184票的絕對優勢勝出。
1905年10月26日,瑞典和挪威達成了分家協議。至此,挪威脫離瑞典獨立,成為了獨立的國家。瑞典尊重諾貝爾本人的意願,和平獎由挪威政府在其首都奧斯陸頒發。
諾貝爾和平中心和奧斯陸市政廳在奧斯陸市中心的東灣水邊。諾貝爾和平中心門票$16.20, 和平獎頒發儀式在市政廳,免費參觀。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參觀免費:
頒獎大廳開闊端莊,壁上牆上無皇貴宗教畫麵,都是大眾生活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經曆了千年的戰爭,血腥,終於在20世紀初,一次世界大戰前夜以和平文明的方式回歸到三國共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局麵。直到如今,挪威瑞典丹麥之間沒有再發生戰爭,這三個國家連連榮登世界美好指數(自由,人權,文明,生活質量...)前10名。
諾貝爾以宗主國的公民身份將和平獎給與宗屬國頒發,可見他對和平的渴望,對挪威的尊重。
瑞典政府尊重諾貝爾的意願,承認挪威作為獨立國家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令人尊敬。
挪威人近千年來被丹麥瑞典霸淩,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武力,一貫以和平的方式爭取獨立,最終贏得獨立,並保留和平獎的頒發,更令人深深地敬意。
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頒發,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