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風靡全球的韓國連續劇“魷魚遊戲”,竟然在十幾天就有超過一億人觀看,成為Netflix史上最受歡迎的電視劇。
劇中的遊戲項目共有456人參加。他們雖然背景各異,年齡和文化水平有差,職業和個性也不同,但他們有相同之處。每一個人生都很糟糕:賭博欠債;挪用公款;越境偷渡;社會渣子,等等;沒有良善之人:為了利益,爭鬥廝殺,治死對方;相同目標:就是"金錢”。達到其目標是採用遊戲方式競爭,被淘汰的必死無疑,而活下來的接著競爭,繼續有人死掉。他們每死一個人,玻璃圓球裡的錢就會增加一億。最終祇有一個人可以活下來拿到錢,總額是456億韓元。實在誘人! 然而,劇終卻有意想不到的大反轉,就是這456人卻被其中一個行將就木並患腦瘤的老人,玩弄於股掌之中。他有錢有勢,像一個惡魔,利用人的“罪性”中的貪戀,以金錢的方式,挑逗遊戲這些人的人生,操縱控製他們的生死。
全部456人都集中在一個”舞臺"表演,作者也許有意或無意地,將人的"罪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刻畫得細緻入微。可悲的是,經過生死血肉之博,劇終最後活下來得到全部金錢的人,卻沒了一點興奮、喜樂和滿足,而佔據他內心的卻是無限的痛苦和無盡的空虛,以至於使他變得頹廢和絕望。
這部戲似乎在告誡人,金錢最終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和滿足。正如聖經所説:”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章26節) 人常看重的是可見的東西,而忽略人靈魂價值是何等的寶貴,捨本逐末。
二:
細細思想,“魷魚遊戲”,不就是這個世界“舞臺”的一個縮影,人生的真實寫照嗎?世人所追逐的,不就是希望那個不斷增多"鈔票"的玻璃球能歸屬自己所有嗎?而每個人不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個嗎?
人一生的故事就是”劇本”。“人生如戲”,比喻得實在是恰如其分。有"舞臺”和"劇本",必有“演員”。世界”舞臺”的"演員"就是人自己。人皆照自己的”劇本"自導自演,隨意發揮。人既是導演,演員,也是觀眾。
演員在"舞臺"上,從"開幕"到"謝幕",其跨度很短,瞬間就過去;舞臺空間雖大,可容納諸多角色,但也極有限。“演員”擁擠重疊,衝突不斷,不得不到處尋找新的領地。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強壯的軟弱的....,設定的目標都很高,觸不可及:金錢、學識、權勢、地位、嗓音、美貌.....。"演員"全程表演都戴著麵具,無一顯露“本相";全程拚命朝著所設定的目標奔跑...。隨著"戲劇"的發展,人扮演的角色自覺不自覺地轉換:兒子或女兒,哥哥或弟弟,姐姐或妹妹,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祖父或祖母,同學或朋友,同事或鄰居…。
"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到極致,竭力成為舞台其他人的 ”標杆””,實現"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名垂千史”的目標。人人都想做"主角",成為“明星”,吸人眼求,被人仰慕,出門前呼後擁。
”舞臺”是固定的,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一幕又一幕,從不改變, 而"演員"之路卻極其短暫,不斷新舊交替。”戲”很短,開幕和謝幕衹是眨眼兒的功夫,常常看到的是”演員”今天還在,明天就從“舞臺”上消失了。去了哪裡?天上?地下? 不知道, 確實不知道。 既不再被人想起,也不再被人紀念。“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道書1章9-11節)
所有"劇本"的模式幾近相同:"演員"一登場,都是“無緣無故”地大哭;到了劇終”謝幕”,黃昏之際,一概充滿痛苦呻吟。人生"劇本"如同寫小說,大都開頭容易結尾難,往往不知道如何收尾,也不在乎結局,衹是把筆墨都一股腦兒潑都到了”過程"中。
事實上,每個人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也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不得已將自己的"角色"演完。有所謂“智”者,預先看到落幕的悲涼,不屑於像他人太累太苦太失望,乾脆放棄"角色",提早退出“舞臺”,不再回來了。事實是,也沒有機會再回來了。從而惹來還正在"舞臺"興致有加、爭先恐後“搏殺”的“演員”的一片惋惜和唏噓聲。其實,“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歎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傳道書2章16節)
三:
呈現在“舞臺”上的“燈光”,令人眼花繚亂,著實迷人,無數人這所吸引,驅使人無論如何在臺上也要擠出一塊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而實際上,人在“舞臺””上不過是一個"過客"而已,“賺得全世界,賠上生命” 實在是不值得,也很愚昧至極,因為“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傳道書5章15節)
人在“舞臺”上表演,猶如搭積木。不管搭得快的慢的, 高的低的,整齊漂亮的,還是亂其八糟、七扭八歪,早晚都會倒塌,不能持久,最終還是一堆廢木頭而已。身在其中的人看不出其假象,也意識不到所扮演的"角色"衹是短暫且臨時的。所以,演員在“舞臺”上,若沒有“導演”的介入,勢必混亂、烏煙瘴氣;“劇本”不經由"編輯",也一定是雜亂無章、結局可悲。
有人曾用一根“無限”長的繩子來解釋“演員”的生涯: 繩子的起始端的小部分被染成黃色, 代表"演員"正在”舞臺”表演的"進行時"; 繩子的其餘部分是白色,代表人”謝幕”後的無限部分。一開幕,“演員”已經站在黃線的起點,很快便走到了黃線的1/4, 2/4,3/4……,幾乎注意不到”謝幕”的時刻已經來到。那之後呢?做什麼?在何處?
無論是否成為"明星",”謝幕”之後的命運完全相同。"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道書3章19-20節)
“演員”退出“舞臺””的時間,完全是由“導演”決定。祂説:"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傳道書3章1-2節)
四
儘管人不希望有“導演”介入“舞臺”,但實際上,“祂”已參與其中,無人阻擋。
有誰料到,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擁擠不堪的"舞臺"上,就在將近兩年前,突然莫名其妙地擠進了一個小小的、肉眼看不見的"花球"?它像一顆已經炸開了的"原子彈",輻射了整個"舞臺"的各個角落,把每個人的"劇情"搞亂了:正在"舞臺"興致勃勃表演的"演員"倒下、抽搐、呻吟、哀嚎;有的甚至連彎腰”謝幕”的機會都來不及,就匆匆離開了"舞臺"。而滯留在”舞臺"上的,也都被禁閉在了"監獄"裡;口鼻需要遮掩,間距被迫六呎;演出的“道具”也都無用了....每個“演員”不得已歸到原來該有的角色,無疑被“禁閉”,簡單度日,地位趨於平等,沒有高低....。霎時間,喧鬧的”舞臺”變得冷清起來,好安靜啊!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傳道書11章5節)
“演員”時時刻刻退出,可掌管“舞臺”的"導演"卻留在那兒,紋絲不動,從未離開。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祂完全知道"原子彈"的來源,也許可它殃及”舞臺”,因為祂要清除“舞臺”上的汙穢,要對“舞臺”上的每一個“演員”重新定位,對他們做“落幕”後永恆的安排。經祂”導演”的“劇本”,不會再有”落幕”後的悲哀。
有限的你我,預備好了讓祂介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