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姐姐

追夢,生活中的感動
本博客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個人資料
雲霞姐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護士日記》支援護士的生存之道

(2025-08-19 13:37:45) 下一個

 

《護士日記》(四十四)支援護士的生存之道

 

支援護士在我們醫院是個特殊的團隊Float Pool Nurse or floating Nurse。它的存在,就如一個部隊的特種兵,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醫院管理係統,手裏握著這麽個特殊團隊,基本上能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了。

 

醫院用這支小分隊,支援不同科室間人員短缺的問題。這些護士本質上是“多麵手”,適應能力強,精通各類患者的護理,隨時準備填補空缺。

 

成為floating nurse,一般需要有二三年的工作經驗,在醫院受訓也會比普通RN時間長些。當然,工資也會比一般護士多$3 -4 /hrs。

 

做支援護士,好處是:高工資,見多識廣,業務能力增長的快,年輕人還是挺喜歡做的;不利之處是:要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工作夥伴和患者群體;要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及不斷吸收新技術的素質;還要容忍一些科室的潛規則(比如把“老大難”最差的病人分配給你等)嘻嘻。

 

適者生存!做為支援護士,要想如魚得水地生存在各科室之間,還是要有一些生存之道的。

 

作為一個有二三十年工作經驗的老護士,我目前選擇的是一種偶爾加個班,填補科室的人員短缺的職位,叫per diem RN支援護士,(高工資,幹一天活把兩天的錢都掙了,六個星期至少做四天,其它時間,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或到處旅遊,瀟灑自在)。perdiem RN,不屬於floating pool RN “ 特種兵團隊”,有點像散兵遊勇,單挑,編製還是屬於我工作多年的老科室,但會時常被派出去援外。

 

作為一個援外護士,有時時候順利,有時候倒黴;幸運的日子都一樣,不幸的的日子各有不幸。分享一兩次不幸的經曆,大家可以從中感悟出支援護士的生存之道。

 

從不幸中吸取教訓

 

記得那天的不幸,是從我被分配到rehab department康複科開始的。

 

去康複科報道後,我拿到一組分給我的4位患者。這裏的病人主要是中風stroke後的恢複和理療的群體。護士們幫助中風患者適應日常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睡。他們病理上Medically stable 病情穩定,連IV靜脈注射都沒有,因為身體中風後,半邊不能動,有些個頭大的患者,起床要用小吊車Hoyer lift 起居,照顧他們是個體力活!

 

通過結交班的匯報,我了解到我這四個病人,有二個都要用 Hoyer Lifting 起吊車,吊起病人,搬到輪椅上,然後,再推患者到到餐廳處,有人喂飯。另一個輕點的C患者,也要又攙又抱地幫助他從床上坐到輪椅上,隻有一個D患者,自己能移動,工作量相對輕鬆一點兒。

 

這種起吊車,在我以前的工作科室,不常用,所以,不是我熟悉的設備。而且,使用時,規定要有兩個護理人員配合操作。先要把吊帶放在患者身下的正常位置,(如圖)來回調整,很花時間,工作量大,主要是體力勞動。

 

 

一個科室,對於需要強體力勞動照顧的患者,一般大家要均攤,輪流照顧,勞逸結合。可是,那天,全科室兩個嚴重癱瘓者,恰好全分給我,而另外兩個本科護士,都分到行動稍微方便的患者,我馬上意識到這 “潛規則” ,我心裏暗暗叫苦…

 

真正工作起來,我才體會到更多的無奈和辛酸。比如,我照顧的A先生,體重有300多磅,我和護士助理,兩個人幫他起床,好不容易一個個步驟,用小吊車把他安放在輪椅上,推到餐廳。可是他吃一半飯,忽然又想上廁所,我們又把他推回房間,用起吊車把他吊到移動的Commode 馬桶上,完事後,又吊起來清潔身體的局部部位,光照顧他一個人,我和助理就花費了一兩個小時;另外一位B患者還在等著用吊車起床呢;還有C患者也在排隊等…想到這一串患者,我心裏真著急!

 

急中生智,我喊來charge RN,請求她幫忙C患者(需要一個護士幫忙,又攙又抱地移動)起床;我和助理好繼續去幫助B患者,並反饋給主管護士這種分配的不合理性(兩個重病號都壓在一個護士身上)!主管也很為難地說:“這兩個病人在康複處住了二三個星期了,因為工作量大,所有的護士都輪過一遍了,都想休息一下,我是外來支援的,所以,隻能多擔待點兒了!” 主管又安慰我,說會幫我的。沒辦法,攤上這種潛規則,護士累,病人等,我隻能默默祈求這一天能順利度過,忍耐著身心的疲憊!|

 

接受這次教訓,以後, 再分到這科室,我提早注意分配的合理性,如有問題,及時反饋給主管要求調整。

 

勇於說“不”,患者安全第一

 

一次去ED急診室支援,一打開電腦,完全是不同的版麵,Triage分類病人的重症程度製度,我也不熟悉。沒辦法,我一遍遍喊主管護士,核對信息,不懂就問嘛,最後主管煩了,說:“這是急診室,不是training 培訓”。我趕緊如實相告:“ 我不是“特種兵floating”團隊的,是從我們科派來支援你們的,沒這方麵的經驗及訓練,請調我去別處吧,這樣對患者也不安全,誤事!” 

 

說了“不”後,主管根據我的情況,及時做了調整,安排我去1對1看護一個“自殺未遂”的患者,這樣的結果,大家都得到解脫,也徹底放鬆了心情。

 

在醫院,人命關天的領域,做為支援護士,不懂的東西一定要問;沒受過訓練及不了解的技能,就要大膽地說“不”。患者的生命比自己的臉麵更重要,患者為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改錯:多謝雲兒。。。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多些雲兒讓我們了解美國醫院也有潛規則。真是隔行如隔山,對醫院中包括小吊車等的護理操作完全沒概念,真長知識。也要向你這般辛苦而對病人負責人的護士致以敬意:))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雲霞真是白衣天使。跟住院護士接觸過數次,每次都被他們的敬業和友好感動。雖然能感覺到他們的辛苦,但畢竟是在接受護理一方,並不清楚具體辛苦到什麽程度。感謝雲霞分享第一線經曆,展現了醫護人員的奉獻和艱辛。非常感謝、佩服!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1

“最喜歡雲兒護士日記,你們是天使般的聖人。”,都是雲兒切身的體會,寶貴的經驗,謝謝分享!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讚護士日記!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最喜歡雲兒護士日記,你們是天使般的聖人。
雲霞姐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皮班讀俺《護士日記》,還有一篇就寫完了,人也快退休了,一段職業生涯的記錄!
關於張瑜,的確如你所說,演海外華人,最後自己也成了一員,她為了事業,失去了家業,一直獨身一人,歎,有得必有失啊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雲兒的護士日記就是吸引人:),我把雲兒上篇博文下的留言再拷貝過來:”張瑜是上海灘出來的女明星,當年一部《廬山戀》,捕獲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她演一個海外華人,沒想到,後來她自己也變成了海外華人,所以與雲兒有了交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