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鵬寫道:
一,
據說逐步解封了。廣州一對戀人小心翼翼駕車經過關卡時發現真不查碼,爆發出靈魂的歡呼。剛解封的蘭州姐們開心地說“我要在陽台上高歌一曲”。成都的爸爸為孩子不用天天核酸了,發了抖音慶祝。我的一些有良知的朋友們說:他們不知道,正是那些舉白紙的年輕人幫他們爭取來了自由,而年輕人被帶走,失去聯係,甚至沒人知道名字。
他們其實是知道的,隻是假裝忘了。自菜市口之後,國人就學會用一生來記住仇人,但一秒鍾就會忘記恩人。
遺忘,是這個民族的戰略生存之道。
議:“下台!”一吼,戳痛包子朕,從而不去碼地解封,也說不定。但二十三個人間消失,在紅旗下長大的,都會毋庸置疑的;就是“人間蒸發”了,也會在無比憤怒後加以消化甚至“六四鎮壓”“動態清零”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本書叫《潛規則》,說的就是“這個民族的戰略生存之道。”
文革後有個“反思”:阿Q精神曾是清末民初人的“戰略生存之道”,發展成了改開後的潛規則,明明顯顯地下放了一級不止。因為阿Q的終了是“三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吼於於無聲處;而潛規則則是清零,還是聽話呆在家裏為上上策的躺平,遇上大白踹,很疼,但一想到反抗會被踹得更凶,就蜷起來,不讓踢到髒器,以響應“中國人好管,打死也不會造反”(陳雲語)的金句。
文革中的另一個”戰略生存之道”, 不見得是民族的,但一定是民族中識字人的:左,甚至極左,即積極和做積極分子。一清醒,必死的像林昭,遇羅克,張誌新等;不必死,也必“四類分子”的自己的鄰居熟人。
“自菜市口之後,國人就學會用一生來記住仇人,但一秒鍾就會忘記恩人。”
這“國人”包括四九後的大陸人嗎?置疑。譬如剛死的江澤民。讀讀爆棚
的網文,分得清他是仇人兮?恩人兮?他們記住了什麽?又忘記了什麽?
菜市口,怎麽也是公判,人間消失和蒸發,也發通知書嗎?也有發的,還有附件:槍斃的子彈費發票。
所以,一聽到“國人”,就會confusion ,這裏真有人?整個樓用木板鐵皮封上的地方,拿誰當人了?
所以,用民國甚至明清人的人品諸如遺忘,感恩來測量“中國人民”的“情商,智商”,相當於“派大兵團進剿,等於拳頭打跳蚤,不行;把他們引下山來,一口一口地吃掉,也不行”。
也當予以注意,曆史條件在update: “別怪我,我也不想查你。但你看那個,什麽時間,精確到分秒,誰在當班,都記著。漏查,要掉飯碗。”(鄭州高速公路核檢站帖)也就是說,發明紙的地方一下怕紙的情節正在發生變化:彎道超車捎回的高科技不但讓你躺平,還讓你“睡你的,莫妄議”。
不小心,就會上曆史潮流滾滾向前的雞湯當,在大陸,以為倘有“民族的戰略生存之道”,便是。
前幾年,退休了去跳廣場舞的,才說“開心就好”;很快就上山下鄉般的下放成“活著就好”;昨天又聽到一句台詞:“再痛快的死,也比活著難”。這神州“前進,前進,進!”的
朝向總別有所識,從別墅走向四合院走向農舍走向小梁溝的窯走向山頂洞,又趴下,向森林裏去,可留下的聲音:崛起了。
總之,這裏隻有生存,沒有戰略,也沒有道。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