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鮮,才回憶。不然呢?
往昔如花,使重放,《呐喊自序》正是。
《克林頓傳》,讀不下去。美國不少總統大概以為白宮的日子天天水靈。抖露,全是積塵。
日子, 當是鮮奶;回憶,亦然。別弄成塊奶酪。
傷痕文學裏,有新出爐的,也有腐爛的。
阿城的《三王》,是給舊紅木椅刷層漆;餘華的《活著》,給死了的花澆水;王朔要翻新,可翻完土後,沒餘力了。
鮮,保不住。鈴蘭聽風知道,所以海灘每至,小菜日炒。聽寫的,都是剛從菜地裏摘下的。
“上海,沒離開,就想它了”。張愛玲悅。王安憶寫上海,怎麽也寫不出這鮮味。
往日如煙,每一縷不嗆即咳才對。不然呢?“最後一位貴族的….”,是對回憶錄的差評。以為。
許多回憶,不像是說自己,更像是說別人愛聽的。
讀《小團圓》,才知道,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卻隻有幾個人翻得開。
魯迅的《遺言》:
“ 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 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 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是真糊塗。
五,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 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複,主張寬容的人,萬勿與他接近。”
議:最後的日子,他都活得很新鮮。
“你辦事,我放心。有事情,找江青”。有出氣,沒進氣。
見腳頭長明燈被弄熄了,才咽氣。死踏實了。
上述告訴:日子,在那股子鮮勁。聽往事,當聽這些人說。“所有的曆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往事都是今天眼下的發生。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寫如曆,因為,抑鬱而自殺。毋寧說,她用性命再現了大屠殺的慘。活得認真如斯,筆下沒有死的東西。無辜的死亡,因為她,活活得證明了日軍的殘暴。
活得深的,往事的回憶如《故鄉》《藥》《祥林嫂》《在酒樓上》,“活”到現在。他們是真的長壽。
隻有事,沒有往。讀許多回憶,覺得。為什麽沒往呢?大概他們的今不怎麽樣吧?覺得。
見過催老幹部“留下點曆史記錄吧”。這也太拿曆史不當回事了。不由嘀咕。
大白,激起對紅衛兵的回憶;清零不動搖,好像“政治掛帥”;三年抗疫,真覺得文革又回來了…. 這是死的往活的裏頭跳,活的往死的裏頭紮。這當口,這地界,沒回憶,有的是活回頭了。民族值此,死活,差不多。沒有往,也沒有事,隻有忽悠。
回憶應是現代派後現代派畫。當如零零後,去寫四零後五零後。
過去,死了。現在,也沒活著。讀不少回憶,覺得。
出席廬山會議的,就李銳寫出了《廬山會議紀要》。就是個曆,幾個見到史?原因:大都“活著,像是死了一樣”,幾個一直活著,活下去的?
年紀大了,總是回憶。老布希拜登川普佩洛希像是要聯手破這個局。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八十九十無妨。這是純的走向未來,沒有過去式,隻有現代派!
現在都活不過來,在說明著過往的精采。毒死光緒,一天後慈禧死了。她並不知道死於一天後。但這說明,她活在當下,日常中;耄也是,“你辦事我放心”地操勞到昏迷。老幹部療養院老幹部們裏有個共識:“自己的命運最終掌握在最後一個身邊阿姨的手中。”這般給力認識說明著,過去和現在一樣,一點都不傻。
將死之人,其言也善。善的不見得是說了什麽,而是還在說。好多回憶錄,就是這樣的說。
據說鄧小平臨終前很久說過:“該說的都說了,沒有什麽要說的了。”從此,閉著嘴,在院子裏走。
臨終,少囉嗦,好極了!把臨終活出釆!細點看,其中含著一生的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