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陸柬之唐明皇吳說翁同龢書法讀議

(2022-04-21 16:24:17) 下一個

陸柬之的字

以下為陸柬之的字,上為唐明皇的字

 

知道筆法,也用,可看不細,用不精。起筆,凝神;收筆,會意;行筆,沒神也沒意。

 

不致於“不會走,就想跑”,但著實有成篇過早,hold不住之虞。

 

筆法不精,致使看不到更好的在哪裏。又急於成篇,就成了這樣。身邊人都“太有才了”地讚。

 

肩架體態,中常樣。比就是個寫,見好;離藝術品,尚欠。所謂“好看”“漂亮”,不能說美。

 

這字不是找不到更好的在哪兒,怎麽寫才能更好,而是不知道還有更好,自己覺得寫得夠好了。

 

吳說的字

 

 

 

 

好筆法!

 

不知道除了轉筆之外,還當怎麽用筆;

 

處處轉筆,且高質量,高品味。

 

似乎也並不覺得自己寫得很好,而是“從來就這樣寫”“還有別的寫法?”猜猜:縱然見到不用筆法或用之不精者所書,也會覺得“寫得蠻好嘛!”

 

於是,吳說筆下,筆法精純,卻肩架流俗,意態一般般。而又正因為此,具備了晉書的原味:字是用來寫的,不是用來秀的。

 

可見,技能使精致,但也能使流俗,走不高。

 

細看吳說筆下,墨不沉,未至“有力道”;筆浮著轉,行以致滑,字跡漂在紙上。

 

總之,筆頭上的功夫沒得說,眼神卻不夠深刻。

 

李隆基即唐明皇的字

 

 

 

明明顯顯的自幼學寫字,有高明的老師教。學到的筆法起點,落筆時就高於尋常人一截。

 

轉筆之法,古代,人人循之。精美的筆法,則往往藏之於宮闈。怎樣才能從一般的筆法走向精美,成了秘方。李隆基則由受教於這秘方之教。

 

筆筆有始終的講究。偶有敗筆,性價比也不走低。

 

轉筆到位:都有道地的細節,且盡摒筆法之外的書寫習氣。此,非明師指教不可得,明師不讓學生造次的嚴厲,在這守筆法如天生中也能看得到。

 

從而,落筆沉著,行筆不散,收筆多情節。

 

肩架,較之民間書法,大氣,有貴族之端。譬如:好墨好筆好紙,且用之如素,沒有民間“惜紙惜墨”的拘束;譬如,行止自信,或自恃,不以書家為意,隻是自行其是。譬如,不與誰爭什麽,也沒想到過得書名。下筆即禦筆,天書者,何以堪比?

 

就書法論,唐明皇字跡,任性而不妄為,自信以致有點自恃;在“君美甚,臣堪與媲之?”之下,霸氣常擾了書卷氣。譬如,墨,一律的重,確是沉著,也有點滯頓;筆劃到位鑿鑿,卻鮮見個性的輕重緩急。

 

好的老師,於書法,著實要緊。不僅唐明皇,後來的皇家子弟,其書法的品質(見過的,如宋哲宗,徽宗,清康熙乾隆,醇親王,溥儀)高於民間,一目了然。不是他們學得好,實在是教得好。

 

翁同龢的字

 

不看他寫的聯匾,隻讀他的信劄。

 

兩代帝師者,真所謂“不是吃素的。”學書法,出於這人門下,沒法不優秀。可惜,同治乾隆,都不好好學。一個寫得呆頭呆腦,一個寫得花俚胡哨。隻落得個尚存的皇家架子。

 

讀翁同龢的信劄,嗅書香,浸古香,使沉浸,使目醉。

 

不得了和了不得的執筆功力。力透紙背,沒幾個人擔得起,說翁書,妥妥的。譬如,點劃,如泓,如溪;凝住了,蹦起了,落下了;在眉梢,在簷下,在雨打芭蕉;譬如,寫橫。沒隨意的,也不像是很有意的,確是沒一筆不精品。各種橫法,自始至終地神采奕奕,每個關頭的有節有度。

 

全是書卷氣,學問氣,沒有習氣。翁書之正,自骨,由衷。棄絕民間的菜色,草狗相,也不書家的專家樣,走T台型。

 

落筆的,沒不好的,而且都沒得比的品質。翁,目之所及,正中國書法美之三寸所在。

 

譬如字是用來寫的,不是用來秀的。翁的信劄,縱然是便條,為傳達事宜,為房屋修繕,為斤兩收入…. 隨便地一寫,精采的一派;

 

翁字更說明,好字,不是人人都可以寫得的。譬如,摒棄個人習氣於百分百。書法史,長了去。看走了眼,寫滑了筆,或走火入魔,或又扭又強….海量。斜不得指正,邪不得壓抑,變態當常態,亂劃作天賦。不一而論。

 

翁書,寫出書法的專門意味。不經指點,你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是;就是指出了,你不好好遵循,仍是個白搭;筆法的學習,有好幾步。得專門教,專門學才行。

 

翁書,沒缺點,隻有尙未見到的優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