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資本論》常有讀《桃花源記》的幻覺

(2020-08-29 04:51:19) 下一個

 

讀《資本論》常覺得像讀《桃花源記》

 

大陸49後至今,不在《資本論》裏。

 

商品的要素奇缺。隋唐的租庸調,宋的青苗法,明的一條鞭,清的攤丁入畝,民國的金元改革,當下的經濟改革,如出一轍,隻是軌跡不在市場規律價值規律的規範裏。

 

完全自由出賣的“無產者”屬性,中國焉有?焉能有?獨立的商業仲裁,近乎“顛覆政府罪”;純粹為出賣而生產的“純粹”,能“made in China 嗎?   

 

商品市場的產生,相伴隨的是自由,獨立和它們的受獨立法律的保護。這些在中國,仍是“肉食者鄙”,但肉食者操之。        

 

我讀《資本淪》,不在讀理論而是讀小說。魯迅餘華說的中國和中國人,流的是賣炭翁的血,受的是三吏三別的欺負,是捕蛇者說的艱辛,邊遠地區留守孤寡的悲慘,六億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貧窮,,,和《資本論》所述,不搭。    

 

人的生命有獨立的價值並得到不容侵犯的保障裏的社會,才誕生商品及屬性和構成,諸如剩餘價值,勞動量等等。     

 

所以,讀《資本論》,常常有如讀《桃花源記》。     

 

《資本論》,將觀察分析生活的點,聚焦在更為基本的錢袋袋。在這聚焦中,透露出進入近代文明的社會真實:講理,按理,成話說。

 

而不在其中的中國社會,流行的是不改的阿Q歹,耍了又耍的許三觀的小滑頭,水滸一百零八將的瞎嘈嘈,役死在長城腳下的你兒我夫。感情至深,到了“我兒抱我頸,問我為何離”便再難深入;《活著》裏的命運除了怨“命不好”,向哪裏才能找到更說服人的揭示?《三十而已》裏的淺薄僅是因為“社會浮躁”所致?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下,人性及說人性的深度,為大陸那樣的社會所不能及。商品,資本流通,世界貨幣,全球經濟一體化裏的人生,踩著更不裝飾的生活原樣行進。    於其中,“登臨送目”,看到“千裏澄江似練”卻不得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圖書館的書, 先生看中《資本論》, 讀了讀, 將其歸檔小說類別 : ))

我在海邊, 拾起一個個貝殼, 恰似記下的一句句好話.

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