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施密德看美中科技競爭

(2023-09-04 13:46:40) 下一個

蘭德公司的政治學家施密德(Jon Schmid 下圖 RAND)8月15日在《國防新聞》(Defense News)撰文,討論美中在科技領域競爭的優劣。他注意到媒體盛傳中國大陸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麵已超越美國,尤其是今年(2023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稱,中國大陸在關鍵技術方麵對美國已處於“驚人的領先地位”。但他顯然不敢恭維‘美國已經在科技競爭中落後中國大陸’之說。施密德尤其難以理解當美國擁有諸如亞馬遜、蘋果、OpenAI、波音、莫德納、微軟和穀歌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先高科技公司時,竟然還有人在侈談美國在技術創新方麵落後。

接著,施密德從量化指標角度分析美中在技術競爭中的輸贏,如專利數量、學術出版物數量、領先的教育機構數量,和市值超十億美元的公司數量。以當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為例。中國大陸擁有超越美國的大量人工智能科學文章和專利,表明北京在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但是,美國的OpenAI、微軟和等組織在大型語言模型的創建和傳播方麵遠遠領先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下圖 FINANCIAL TIMES)。而美國OpenAI研發的ChatGPT已成為更廣泛的創新生態係統的一部分,該創新生態係統在全球經濟中的蓬勃發展並被廣泛采用,很可能將引發新的技術革命。據此,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同意美國,而非論文和專利數量更多的中國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

ChatGPT(4)的例子表明,確定技術競賽中勝/負不僅是數量,而且涉及更重要的質量、可行性和影響力。因為商業成功、技術被采用和現實世界影響等指標,比起專利論文的紙上談兵更有說服力。而美國開放社會、思想交流和自由競爭的環境非常有助於將研究轉化為有影響力、可擴展的創新(下圖 bijoya)。此外施密德認為,強有力地知識產權保護、高回報的創新前景以及強有力的政府與大學產業聯係,構成美國創新體係的固有特征。正是這些激發著美國人的創造力,鼓勵人們創新,培養公民的創業精神。

施密德指出,美國社會充滿機會,不歧視失敗者,鼓勵與眾不同的氛圍,使美國勞動力隊伍充滿活力、多樣化,提供了創造力和創新的源泉。他相信美國能夠利用其優勢,維護其核心價值觀,並能在美中戰略競爭中取得成功。但筆者認為施密德的觀點過於樂觀,至少沒有指出美中科技競爭的複雜性和美國麵臨的嚴峻形勢。的確,亞馬遜、蘋果、OpenAI、波音、莫德納、微軟和穀歌這類當紅科技公司非常優秀。但他卻忽視了一些正迎頭趕上、甚至一舉超越美國領先公司的中國大陸科技公司。華為公司新近發售Mate60 Pro一事表明,即使美國拉上盟國施以迄今最為嚴苛的科技製裁,中國大陸公司仍然可以取得突破並快速逼近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華為公司突破5G和射頻芯片瓶頸、建立起獨立的國內供應鏈的最新案例,是繼大陸在電磁彈射,宇航,工業自動化,新能源車,量子通訊等領域之後最重要的對美趕超。如果美國精英一味選擇無視中國大陸的科技進步,持續一以貫之的傲慢態度,最後可能真的堵上雙贏的合作之路。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的老總看到了大陸科技的實力,因此去華盛頓向政府道實情。希望聯邦政府的政治家們能直麵現實,也希望那些鼓吹你死我活的流量“名士、專家”別嘩眾取寵。和為貴。鬥,則兩敗俱傷。竊以為,即使美國真的在所有領域都碾壓中國大陸,至少(從照片上看尚年輕的)施密德這種沾沾自喜的態度是不可取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嘛。

參考資料 

Schmid, J. (2023). Rethinking who’s winning the US-China tech competition. DefenseNews. 鏈接 https://www.defensenews.com/opinion/2023/08/15/rethinking-whos-winning-the-us-china-tech-competiti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lyq_007 回複 悄悄話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3-09-05 05:34:22
中美的科技競爭不是簡單的誰贏誰輸的問題。中國的進步是實在的,高鐵的發展及華為就是代表。中國將來會在清潔能源,生物技術,及精準農業方麵會有更多的研發和應用。"

很讚同.還有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中國也走在絕大部分國家前麵.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中美的科技競爭不是簡單的誰贏誰輸的問題。中國的進步是實在的,高鐵的發展及華為就是代表。中國將來會在清潔能源,生物技術,及精準農業方麵會有更多的研發和應用。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科技工作者發明創造的動力在哪裏?

作者有沒有在中國的經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