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節,好友發來微信:“早上跟爸媽聊天,他們還提到那年在美國過節,是在你家吃的手工湯圓。他們竟然還記得,我都忘了。”
這一說,我也想起來了。那年父母來美,在社區和教會結識了一群同樣來美看子女的同齡人,元宵節那天,叔叔阿姨們一起來我家小聚了一次。
手工湯圓,自然是老爸做的。他退休之後就取代了老媽,在廚房掌勺。以前極少下廚的他上手極快,白案紅案都來,經典保留菜品從接地氣的鹵鴨翅到高大上的紅燒海參,無不叫人嘖嘖稱讚。
我們娘仨開玩笑:到底是中科大高材生,學啥都快!
第一次來美,老爸買啥東西前都要先把價錢換算成人民幣。那天本想買幾個饅頭,結果他數學腦袋轉得飛快,驚道:7塊錢一個饅頭!太不像話了!我回家自已做!
結果饅頭沒買成,背回家一袋麵粉。
做實驗、搞研發本來就是老爸專長。很快,他就摸索成功。
不僅麵發得好,揉饅頭、花巻時還不需撒幹麵粉防粘。做完看著幹淨的台麵,眾人驚歎,老爸小結:比例掌握好,一點不浪費。
從此,每次參加聚餐,老爸熱騰騰泡乎乎的花卷成了我家最拿得出手的菜。
當然,老爸的廚技也不樣樣都得到認同。
他天天現煮的銀耳湯給我留下不可磨滅印象:銀耳是銀耳,湯是湯。銀耳嚼起來還脆蹦蹦的。
我嚐過一次之後,立馬對自己的熬湯水平信心大增。有老爸的脆銀耳墊底,隻要我熬煮時間夠長,味道就不輸給老爸。
但老爸贏在了堅持,一煮就是十幾年!
老媽也捧場,硬是陪著喝了十幾年!
兩人還在別人誇他們臉色好、皺紋少時,樂滋滋地將功勞都歸給老爸的特色脆蹦銀耳湯。
2019年春節,回國陪老爸老媽過年。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老爸每天早起做好各色早餐任我選吃。好多年沒見過如此豐盛的家鄉美味早餐了,激動得顧不上吃,先掏出手機啪啪一陣拍,放朋友圈顯擺。
其實,顯擺的不隻是美食,還有為人女兒的幸福:瞧,這都是我爸給我準備的早餐!
自打做了母親,很少再想起自己還有個做女兒的身份。
這些年一心一意為孩子負著責任,實實在在像個成年人生活著。沒想到跟父母逛個街,就把我變回了不必為錢操心的孩子。剛伸手拔下兩串糖葫蘆,老爸已熟練摸出手機掃碼付款,還樂嗬嗬道:快嚐嚐,好吃不?
老爸看我吃比他自己吃還開心的樣子,讓我浮想聯翩:以後孩子長大了,我可能也會像老爸這樣,自己搶著付錢,讓孩子敞開了吃。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嘮叨他們:少吃點糖,小心蛀牙!
不曾想,今天朋友的一則微信讓我特別想老爸,東拉西扯把對老爸的思念寫在了他走後的第一個元宵節。
老爸,我想你了,想再喝一碗你煮得脆蹦蹦的銀耳湯,你能再堅持煮十幾年該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