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觀賞拳擊賽,自由搏擊賽,尤其是在繩圈內的雙方對轟的那些場麵,讓我熱血沸騰,血脈賁張!
因為搏擊賽裏有幾個看點。
首先雙方選手各自登場前的表演。有的趾高氣揚,像得勝的公雞;有的花招百出,像娛樂明星。
我也喜歡觀察雙方各自在場上的準備活動。因為我可以從選手的準備活動中,他的一舉一動,和他的眼神來推測出他這場比賽的成功概率。
以泰森為例,他上場前一言不發,目不斜視,目光堅韌,死死地盯著對方,仿佛那裏麵有無窮的力量,要從目光中噴薄而出。
泰森隻有1米78的身高,他的對手大多數比他高。但是泰森從來不仰視對方。他的目光直視,仿佛在他麵前並不是他的對手,而隻是一個個木樁而已。
他經常說:“i am the best!“
在比賽開始時,更加精彩。有經驗的選手往往是遵循著孫子兵法中的經典語錄: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在賽場上,勝利一方總是先守住自己的防線,使敵人不可戰勝他。期間,他逐漸地摸清對手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打擊的頻率和習慣。
然後,勝方往往會用自己的優勢打法來壓製對手。比如泰森比較擅長中短距離的攻擊,因此泰森就一步一步地推進到自己擅長的中短距離。在各種假動作的期間,他那犀利的目光往往能瞅準空擋,打出致命的左勾拳,右勾拳,幾乎是百發百中,對手大都轟然倒地,有的沒倒,也是搖搖晃晃,像醉了酒一樣。
觀眾會質疑泰森與霍利菲爾德的那場比賽,泰森咬掉了阿菲的耳朵。這裏麵原因很複雜,但我隻是從業餘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個阿菲呀,知道泰森的威力主要是在中短距離,他就使勁與泰森周施,纏抱,不讓泰森在中短距離施展威力。所以讓泰森有勁使不上,有力打不到,使他氣不打一處來。雖然這一場是收視率極高的比賽,但是它的觀賞性,其實很不好看,質量很不高!也難怪泰森生氣地咬掉他耳朵,當然咬掉阿菲的耳朵是絕對錯的!
比賽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和風度。有些輸的選手就惱羞成怒,甚至與裁判發生爭執,這真是丟分又丟人!輸並不丟人,因為永遠都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怕的就是輸了以後,還把責任推給別人。
泰森在戰勝對手後,往往會去擁抱著自己的對手,這是一個英雄應有的態度和品格。英雄惜英雄吧。
其實,無論是賽場還是戰場,還是考場,甚至是職場,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當年參加高考時,那個標語寫得好:
“一顆紅心 兩種準備。“
我也希望自己能遵循拳擊場上得到的經驗和高考標語的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