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成為基督徒,不僅僅是受洗歸入主的名下,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天天學習屬靈的功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讀經,禱告,默想,上教會,參加團契,宣教都是我們必須經過的屬靈鍛煉項目,我不是否認其他屬靈鍛煉項目的重要性,而是認為個人的禱告是基督徒的三餐飲食,是屬靈食糧,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我個人認為禱告有三個主要迷思。
聲明一下,在下沒有受過係統的神學教育裝備,也不敢高談闊闊論,隻想分享一些個人領悟吧。
禱告的第1個迷思:上帝都知道,為什麽還要禱告?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這沒有錯。我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你把電熱水壺放到廚房就不插上電源,按下開關,還振振有詞地說:“廚房裏有電,為什麽還要通電呢?”
確實有些重大緊急的事情,上帝會直接出手相助。但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禱告不僅僅是說給上帝聽,更重要是讓自己的心思意念得到釋放,得到解脫。有點像讓電熱壺通上電,不是為了讓廚房的電更充足,而是讓電熱壺水可以燒開。
我們生活在三維時空裏,而上帝居住在超越我們這三維時空的世界裏,上帝賜給我們基督徒與上帝聯通的管道和接口,就是禱告。
電磁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你一旦打開收音機就可以接收到遠方來的廣播和報道,禱告也是這樣。
禱告的第2個迷思:禱告沒有什麽效果呢?幹嘛再禱告?
禱告沒有果效,有四個誤區,
第一:禱告的目的不明確。
禱告目的基本上有四條,
1:要先承認自己的無助無知,有限有罪,讓自己謙卑,降服下來,而不是自己還坐在自我為中心的位置上。
2:禱告要真心,要誠心實意,不要自誇。耶穌講過一件事,說一個法利賽人走進聖殿,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呐,我感謝你,我不向別人勒索,不義,奸淫也不像這個稅率,我一個禮拜進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1/10。”-路加福音18-11,12
包括我自己常常犯類似錯誤,自言自語,然後把一些事情交給耶穌,希望耶穌幫我成就這些事情。當然有時候事與願違。
上帝是樂意聆聽禱告的,關鍵在於上帝會按照上帝自己的旨意去做事的。
3:交托,是完全地交托。一位挑重擔去城裏賣菜的農戶,被請坐上公共汽車後,要把擔子全放下來,這擔子應該由公共汽車來承擔,而不是依然挑著擔子站在公共汽車上。我們禱告結束後,此事成與不成,什麽時候成,或者往往事與願違,都要完全地交托給上帝。
4:就是要耐心等候。對於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孩,父母親是不會喂他/她吃有刺的魚吧,雖然魚肉這麽鮮美。
我們在天上的阿爸天父也是這樣,不成就你所禱告的事情,不會是壞事,而是為了你自己最大的益處。
禱告的第3個迷思:我不知道怎麽禱告?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探索。
上帝是個靈,必須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祂。
首先,既然我們是屬靈的人,就應該學習聖經,晝夜思想聖經的話語,尤其是詩篇的各個精彩句段。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是寫給普世人看的,也是讓世人可以借著聖經的話語來與上帝溝通交流。所以熟讀聖經,背誦金句是學習禱告的大前提。
其次,學習一下上聖殿的一個稅吏的禱告。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隻垂著頭說:“神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路加福音18-13
禱告必須要以認罪悔改,為自己故意的,無意的,言語上的,心思意念裏的,行為上,得罪神,得罪人的地方,向主認罪悔改,祈求耶穌基督的寶血潔淨和遮蓋。
第三:最好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裏,能跪下的就不要坐著,當然站著禱告,睜開眼睛禱告都無所謂,關鍵是讓自己可以排除雜念,沉下心來與上帝交流。
在此我的體會是開聲禱告好過默默禱告,話語說出來和含在舌頭下麵的默語是不一樣的果效。
第四:成年人學會了人情世故,學會了許多話不能與眾人說,但在與上帝的禱告中,要盡情地釋放。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路加福音第18-17
做父母都有這種體會,自家的小孩子無所顧忌地甚至撒嬌似地向你娓娓訴說。即使是嘮嘮叨叨,做父母的心豈不是變得很得安慰,很得滿足嗎?
我們在禱告中,也要學習小孩子的樣式,比如可以先拉拉家常,說:“阿爸父呀,今天天氣不錯,晴空萬裏,沒什麽風,你覺得呀,是不是這樣?”
一旦你的話匣子打開,就讓心靈和誠實去盡情地說吧。
在此期間,可以把自己手頭上遇到的問題向阿爸父去訴說,去談,可以說自己想怎麽辦,也可以求阿爸父指教。但是一定不要忘了,你是在請求,不是在下命令。
當然如果再加上為朋友,為教會肢體,甚至為國家,為國民祈求,那更好。
禱告後盡可能留一點時間,靜默下來,聆聽一下聖靈的聲音。有時候覺得很奇妙,總之我有這個體會。
小結一下,我個人認為禱告是基督徒每天都要操練,學習的必修課,是一日三餐的屬靈食糧。它主要有三個迷思,但是需要我們自己調整,適應並加以操練學習,以致讓自己的屬靈生命每天都有屬靈的食糧供應,為的是讓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彰顯上帝那莫大的能力,可以將榮耀歸於上帝,成為主可以使用的器皿,成為別人的祝福。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