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後》第18篇
在“遠遊”之後
by 遊子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 年輕時不懂這句話的含義。 大學畢業,躊躇滿誌,一心想要去看看外麵世界,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國留學熱,看著周圍的同事、朋友,聰明能幹的都在紛紛辦理出國,那個年代,似乎能出國是一個人有能力的象征。那時候年輕氣盛,怎麽能落下。也開始為出國做準備,加強學習英文,參加相關考試,申請學校,辦理護照、簽證等,隨著出國的浪潮走出了國門。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當我們學業事業有成,小家安頓好後,也趕緊把父母接了過來。那時,父母身體都好,為我們能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而高興,也很高興能經常往返於兩國之間,分別與國內、國外的子女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每次父母從國內來,都會給我們帶來一大堆土特產,從吃的穿的到用的,木耳,香菇,紅棗,茶葉,小工藝品,真絲圍巾衣服,全棉被套等,有一次,甚至還給我們背來一口搪瓷鍋。其實,這邊什麽都有,但看見父母買的高興、買的有成就感,就隨他們的意。
同樣,每次父母回國,也給國內的親朋好友帶去他們喜歡的東西,化妝品,名牌包,錢包,瑞士小軍刀,係列保健品,善存,西洋參,歐洲巧克力,法國紅酒等。每一次的迎來送往都在大家的歡樂與期待中度過。
每到節假日,我們會帶著父母、孩子一起外出度假,“周遊列國”,一大家子同遊,其樂融融,這樣快樂的日子過了好多年,也曾以為可以forever。
但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他們覺得還是國內的生活更自主自由,除了與孩子們團聚外,他們更適應自己生活了幾十年所熟悉的環境,還有老熟人、老同事和老朋友,不論我們再三挽留,他們還是選擇回國安度晚年!
父母回國後,成了我們無盡的思念與牽掛,每年都盼著休假的日子,早早的預訂機票,采購著回國的禮物,假期一到,立馬帶著孩子飛奔國內,在國內度假日子也是我們與父母最快樂的日子。
一大早起來,母親喜歡拉著我跟她一起去逛菜市場,去買我喜歡吃的東西,母親遇到熟人會高興地說,孩子又回來了,買些新鮮好吃的、國外沒有的,熟人朋友,甚至連菜場賣菜的人都早已熟悉母親的身影,誇母親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總是把自己收拾的幹幹淨淨,誇我懂事孝順,心裏慚愧啊,每年也隻有休假的時間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在家的日子,父母每天都忙著讓阿姨為我們做好吃的,好像要把積攢了一年的愛都傾注在每一頓佳肴中。
我們則每天陪伴著父母在院子裏散步、聊天,看電視,幫著修理一下家裏的邊邊角角,換換燈泡,修修水池,買點廚房小用具小電器,為父母添幾件舒適的衣服,合腳的鞋,再更新一下家裏的裝飾,牆壁上添幾幅畫,客廳陽台換幾盆花,……,讓家裏更充滿生氣。親朋好友間的互訪,聚餐,交流等,親情友情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真希望這樣的日子過得慢點再慢點,但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
每當假期結束要返回時,離別的傷感,縈繞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間,父母默默的為我們買這買那,準備著要帶的東西,我們則盡量推辭與朋友的聚會、聚餐,陪伴在父母身邊,依依不舍的告別,帶著父母的祝福與殷切期望,期待著來年的休假。
在與父母分離的日子,每周至少二次電話。當我們在約定的時間撥通電話時,母親總是報喜不報憂“我們很好,你們放心,每天都堅持外出散步,碰到熟人朋友互相問候聊天,還風趣的告訴我,這叫“化療”話聊……”。我笑答:“那我們也開始話聊吧”,於是和母親東拉西扯的聊著家常,從起居飲食到健康養生,從家庭瑣事到國內外大事……,許多事母親已經跟我說過很多遍了,我知道她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她高興說,我就耐心地聽,而且就像第一次聽到一樣附和著母親,順著她的話聊,逗她開心!
年複一年,漸漸地,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弱,每次回去看見他們的頭發更白了,臉上的皺紋更深了,行動也遲緩了,反應也慢了……,心裏好難過,一次比一次更讓人傷別離,時光依舊無情的在流逝,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讓我們無助無奈!
父母家在四樓,幾年前,母親身體已經十分虛弱,連上下樓都很吃力,我回國休假臨別時,在家門口與母親告別,讓她別下樓了,我拎著箱子,下樓去等車,一會兒,隻見母親在阿姨的陪同下,雙手扶著樓梯一步一蹭、顫顫巍巍的從樓上下來送我,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放,眼裏滿是依戀與不舍,似乎這一別就是永遠,看著母親風燭殘年、衰老的身影,那一刻心痛無比,淚如雨下!我深深的自責,都是自己的遠遊,給父母和我們在感情上造成如此難以彌補的傷痛……,直到我上車了,漸漸走遠了,母親依舊佇立在那,那羸弱的身影永遠刻在了我心裏!
…………………………(紙短情長,就此打住。)………………
雖然每年的休假我們都回去看望父母,雖然在他們病重時都趕回去陪伴在側,但這遠遠不夠。距離的遙遠,使得我們在父母晚年,在他們體弱多病需要幫助時,沒能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關心和照顧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安慰與快樂,不論什麽原因,都給自己留下了永遠的遺憾,永遠的痛! 也才深深地體會“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的份量。
。。。。。。。。。。。。。。。
參加本次活動的寫手名單鏈接(以拚音為序)
王府大禮:
嚐嚐今天是二姨太的上海菜泡飯還是北京二姨娘的湯泡飯,還不對就隻能去菲兒家吃了:
禾兒,跟你。
下半夜了,坐個明早的沙發!
就是小小!再推一把:-)
呼呼去了!
別人說是小小,你可以不信。禾兒說是小小,你必需得信。:)
小小到現在也不粗來,趕快粗來!:)
禾兒啊,自覺我沒癡呆。可我就是猜不出來。咋辦?
喬兄,我知道的有,雷打不動。兒子一旦孝順起來,就沒女兒啥事了:)一般女兒會頂嘴,但一般兒子不會,即使心裏不同意,也不會硬杠。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你們覺得, 那位男生可以做到:堅持每周兩次與國內父母“化療”?
回複 '喬寧' 的評論 : 喬姥爺,我每次都被實實地抓個正著:)
喜清靜 2022-05-27 11:57: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喬寧' 的評論 : 喬姥爺,我每次都被實實地抓個正著:)
弄弄,山西人也喜歡紅棗,木耳,香菇,真絲衣物:)今天咋沒人推諉進坑?
哈哈哈,期待:)
故事的選材非常非常重要,不要像清靜、無法弄和菲兒那樣,自己送上門去。:)
清靜有個帥弟弟,就寫帥弟弟的故事;
無法弄有個即將考大學的兒子,就寫17歲少年的故事;
菲兒是文學城最浪漫的女神,就寫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
除非癡呆了,否則誰會猜不出來呢?:)
我也猜男作者。文章裏透露出對父母很深的感情,是那種深沉,含蓄,內斂的感情,在平鋪直敘中讓讀者讀出愛和心酸,有一種文字所達不到的,壓抑不住的感情的 自然噴發。感覺更像是男性思維和敘述。如果是女人,感情表達可能會更直白一些,更輕盈一些。與父母的相處不僅限於關心,理解和順從,可能還會有一些言語碰撞的小女兒心態。
個人淺見:)
這次一下排除了20多位博主吧! :)
可是畫裏的遊子看背影是個藍滴。。。
應該不是小小,暖冬,也不是林兄。我把上海菜泡飯還是北京二姨娘的湯泡飯全都吃了,娘娘你說我說的自動躺平的領導對不對?:)
如果是男,自然是林兄。如果是女生,我已經鎖定了目標。
不說出來,是不想誤導大家。大家根據自己的判斷定奪吧。
如果是女兒,怎麽著也會為父母做一頓飯吧,天天讓阿姨做飯?反正我回去,就把我學會的菜做一遍,show off.讓他們看看,我現在多能幹:)))
回複麥禾兒,拎箱子不一定是男的,看箱子大小吧:)
是男生?還是女生?你們自己判斷哈。:)
這個不算盲目跟,因為是我最先把林兄推進坑的。讀第一遍直覺就是男生:)
如果是女生,也要找出證據才能說服人。:)
你也認同,我這個證據嗎?
夫妻兩人回國,離開的時候,應該老公拿箱子吧?:)
high five,既然禾神探說是,那就是了:)且看林兄如何自辯出坑:)Happy Friday!
對對對,這也是男生做的事:)
那就是禾兒也猜林兄了:)
”幫著修理一下家裏的邊邊角角,換換燈泡,修修水池。“ :)))
直覺是男生的理由是瑞士軍刀:)
文字的直覺是男生,男生裏覺得林兄最接近:)
一個字一個字又讀了一遍,沒發現什麽線索。第一感覺- 林向田,你就說對不對?
是昨天搶沙發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