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遊之後
文章來源: 王府劍客2022-05-27 04:39:14

《在。。。之後》第18篇

在“遠遊”之後

   by 遊子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 年輕時不懂這句話的含義。 大學畢業,躊躇滿誌,一心想要去看看外麵世界,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國留學熱,看著周圍的同事、朋友,聰明能幹的都在紛紛辦理出國,那個年代,似乎能出國是一個人有能力的象征。那時候年輕氣盛,怎麽能落下。也開始為出國做準備,加強學習英文,參加相關考試,申請學校,辦理護照、簽證等,隨著出國的浪潮走出了國門。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當我們學業事業有成,小家安頓好後,也趕緊把父母接了過來。那時,父母身體都好,為我們能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而高興,也很高興能經常往返於兩國之間,分別與國內、國外的子女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每次父母從國內來,都會給我們帶來一大堆土特產,從吃的穿的到用的,木耳,香菇,紅棗,茶葉,小工藝品,真絲圍巾衣服,全棉被套等,有一次,甚至還給我們背來一口搪瓷鍋。其實,這邊什麽都有,但看見父母買的高興、買的有成就感,就隨他們的意。

同樣,每次父母回國,也給國內的親朋好友帶去他們喜歡的東西,化妝品,名牌包,錢包,瑞士小軍刀,係列保健品,善存,西洋參,歐洲巧克力,法國紅酒等。每一次的迎來送往都在大家的歡樂與期待中度過。

每到節假日,我們會帶著父母、孩子一起外出度假,“周遊列國”,一大家子同遊,其樂融融,這樣快樂的日子過了好多年,也曾以為可以forever。

但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他們覺得還是國內的生活更自主自由,除了與孩子們團聚外,他們更適應自己生活了幾十年所熟悉的環境,還有老熟人、老同事和老朋友,不論我們再三挽留,他們還是選擇回國安度晚年!

父母回國後,成了我們無盡的思念與牽掛,每年都盼著休假的日子,早早的預訂機票,采購著回國的禮物,假期一到,立馬帶著孩子飛奔國內,在國內度假日子也是我們與父母最快樂的日子。

一大早起來,母親喜歡拉著我跟她一起去逛菜市場,去買我喜歡吃的東西,母親遇到熟人會高興地說,孩子又回來了,買些新鮮好吃的、國外沒有的,熟人朋友,甚至連菜場賣菜的人都早已熟悉母親的身影,誇母親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總是把自己收拾的幹幹淨淨,誇我懂事孝順,心裏慚愧啊,每年也隻有休假的時間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在家的日子,父母每天都忙著讓阿姨為我們做好吃的,好像要把積攢了一年的愛都傾注在每一頓佳肴中。

我們則每天陪伴著父母在院子裏散步、聊天,看電視,幫著修理一下家裏的邊邊角角,換換燈泡,修修水池,買點廚房小用具小電器,為父母添幾件舒適的衣服,合腳的鞋,再更新一下家裏的裝飾,牆壁上添幾幅畫,客廳陽台換幾盆花,……,讓家裏更充滿生氣。親朋好友間的互訪,聚餐,交流等,親情友情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真希望這樣的日子過得慢點再慢點,但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

每當假期結束要返回時,離別的傷感,縈繞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間,父母默默的為我們買這買那,準備著要帶的東西,我們則盡量推辭與朋友的聚會、聚餐,陪伴在父母身邊,依依不舍的告別,帶著父母的祝福與殷切期望,期待著來年的休假。

在與父母分離的日子,每周至少二次電話。當我們在約定的時間撥通電話時,母親總是報喜不報憂“我們很好,你們放心,每天都堅持外出散步,碰到熟人朋友互相問候聊天,還風趣的告訴我,這叫“化療”話聊……”。我笑答:“那我們也開始話聊吧”,於是和母親東拉西扯的聊著家常,從起居飲食到健康養生,從家庭瑣事到國內外大事……,許多事母親已經跟我說過很多遍了,我知道她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她高興說,我就耐心地聽,而且就像第一次聽到一樣附和著母親,順著她的話聊,逗她開心!

年複一年,漸漸地,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弱,每次回去看見他們的頭發更白了,臉上的皺紋更深了,行動也遲緩了,反應也慢了……,心裏好難過,一次比一次更讓人傷別離,時光依舊無情的在流逝,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讓我們無助無奈!

父母家在四樓,幾年前,母親身體已經十分虛弱,連上下樓都很吃力,我回國休假臨別時,在家門口與母親告別,讓她別下樓了,我拎著箱子,下樓去等車,一會兒,隻見母親在阿姨的陪同下,雙手扶著樓梯一步一蹭、顫顫巍巍的從樓上下來送我,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放,眼裏滿是依戀與不舍,似乎這一別就是永遠,看著母親風燭殘年、衰老的身影,那一刻心痛無比,淚如雨下!我深深的自責,都是自己的遠遊,給父母和我們在感情上造成如此難以彌補的傷痛……,直到我上車了,漸漸走遠了,母親依舊佇立在那,那羸弱的身影永遠刻在了我心裏!

…………………………(紙短情長,就此打住。)………………

雖然每年的休假我們都回去看望父母,雖然在他們病重時都趕回去陪伴在側,但這遠遠不夠。距離的遙遠,使得我們在父母晚年,在他們體弱多病需要幫助時,沒能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關心和照顧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安慰與快樂,不論什麽原因,都給自己留下了永遠的遺憾,永遠的痛! 也才深深地體會“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的份量。

。。。。。。。。。。。。。。。

參加本次活動的寫手名單鏈接(以拚音為序)

王府大禮:

嚐嚐今天是二姨太的上海菜泡飯還是北京二姨娘的湯泡飯,還不對就隻能去菲兒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