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Flushing)是美國紐約皇後區境內的一個區域,近年來逐漸成為亞洲裔移民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韓國等地的移民聚居的地方,並發展出具有濃厚東亞風味的商圈。
法拉盛這個名稱來自於十七世紀荷蘭殖民者。紐約地區當時名稱為新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殖民地。1645年在荷蘭西印度公司管轄下建立。該名稱源自荷蘭西南方的一個名為夫利辛亨的城市。現在法拉盛的拚寫“Flushing”是夫利辛亨(Vlissingen)的英語譯音。
當時,村裏主要的居民是英國移民,包括法拉盛著名曆史人物“約翰·邦恩”(John Bowne),他後來領導了反對虐待貴格會爭取宗教信仰自由的運動。
現在,仍然可以在紐約市的法拉盛區找到昔日貴格會人士的蹤跡,例如位於邦恩街(Bowne Street)上邦恩的住宅(John Bowne House)、邦恩街社區教堂(Bowne Street Community Church)、以及北方大道上的法拉盛貴格會會堂(Flushing Quaker Meeting House)。
新阿姆斯特丹最後一任總督皮特·史蒂文森(1592-1672 Peter Stuyvesant)有著濃厚的宗教偏見,尤其痛恨基督教的“貴格派”(QuakerS)。他擅自下令禁止貴格教徒有任何公開宗教活動,違犯者受到刑罰。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對他認為的異教分子進行迫害了,之前他也曾如此歧視迫害猶太人。
1657年12月27日,法拉盛的30名當地居民簽署了法拉盛抗議書 (Flushing Remonstrance),抗議新荷蘭的殖民者禁止貴格會信徒實踐他們的信仰。然而,法拉盛抗議書被當地政府反對和漠視。
當地居民約翰·邦恩允許貴格會在他的家中舉行宗教儀式,因此被判入獄。當邦恩被驅逐到荷蘭時,他上訴到荷蘭西印度公司,由此導致結束宗教迫害,貴格會開始被允許自由實踐信仰。
《法拉盛抗議書》被後人稱讚為美國第一份獨立宣言,她倡議宗教、言論、新聞、集會、申訴等自由,為信仰自由打下了基礎,其基本精神列入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而成為公民基本權利。
百年之後,1776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建國。作為美國憲法中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權利法案》,從它生效的第一天起,就是美國立國的基石。宗教信仰自由成為美國的立國之本。
為了紀念這段曆史,紐約市府將法拉盛北方大道、緬街、邦恩街一帶一英裏範圍內的曆史遺跡列為“法拉盛自由之徑”(Flushing Freedom Mile),並特別製作了多語種的導遊地圖,加以宣傳。
物換星移,荷蘭殖民、英國殖民,俱往矣,美國也早已獨立。當年那些為自由而前赴後繼的抗議者的定居點,在三百五十多年後今天的法拉盛,最初的歐洲移民的後代人數日益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來此定居的港台和東南亞華人、80年代至今的中國大陸華人,以及韓國、印度、巴基斯坦、中南美洲和加勒比移民……
當他們在這片自由的土地安居樂業、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幸福的時候,更應該緬懷紀念先人們曾經為後來者所付出的艱辛和犧牲。在這裏,雖有種族、膚色和文化的差異,但隻要認同普世價值觀,有禮貌、講規則、守契約、助人為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麽他們都是生活在美國的自由的人民……
許多名人之前也在法拉盛出生或長大,裏根總統的第一夫人及女演員南希·裏根在1921年出生於法拉盛。
法拉盛市政廳位於北方大道靠近緬街,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市政廳。 該建築建於1862年,作為法拉盛村的地方政府所在地。該建築的建築風格源自德國。現在用於音樂廳和文化中心。
法拉盛貴格會議屋(Quaker Meeting House)建於1694年,是由約翰·邦恩等人於紐約法拉盛在1692年收購的一棟小型建築物。 1694年11月24日舉行了第一次貴格信徒會議。源自荷蘭的貴格會於1657年在該地區傳教。在會議屋建成之前教徒會議幾乎沒有固定場所。
這座內戰紀念碑建於1866年7月,今天仍然矗立在法拉盛的北方大道上。 紀念碑的銘文上寫著:“紀念1861年至1865年法拉盛的愛國誌願者,他們為了保護我們的聯盟而犧牲了他們的生命”。 死者的名字刻在紀念碑的兩側。
法拉盛軍械庫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國民警衛隊軍械庫建築,位於紐約市皇後區的法拉盛市政廳的對麵、貴格會議屋的右側。 這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城堡式建築,建於1905 - 1906年,按照歐洲中世紀軍事城堡結構風格設計。今天她是紐約市警察局(NYPD)的戰略響應部門。
聖公會聖喬治堂(St.George's Church)建於1854年。是美國聖公會在紐約市法拉盛的一座跨文化、多語種教堂。教堂會眾分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教堂是法拉盛的地標建築,為不斷變化的會眾們提供了超過300年的服務。
黑人發明家拉提摩爾(Lewis Latimer)故居。拉提摩爾(1848~1928年),非裔美國人,也是一位發明家和人道主義者。他是逃亡奴隸的兒子,父母曾經經曆了很多的苦難。父母的苦難引發了1843年《人身自由法案》(Personal Liberty Act)的製定。廢奴主義者們為他的父親籌款,最終使他的父親在1842年11月獲得自由。他16歲時加入聯邦海軍。退役後自學了機械製圖,並成為專家級製圖員。他曾與美國曆史上三位偉大的科學發明家一起工作。
拉提摩爾在電話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 ~1931年,美國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的首席製圖員,他發明了碳燈絲並獲得專利,而碳絲是白熾燈泡的生產中的重大改進。同時,拉提摩爾還撰寫並出版了詩歌,對繪畫和拉小提琴也是很有造詣。他還是皇後區神普救派教會的創始人之一,並在社區中心教授新移民英語。
印度神廟在45-57邦恩街,美國第一個傳統的印度教寺廟。紐約市有好幾座印度教寺廟,但這座神廟是其中最壯觀突出的一座。神廟建築和儀式嚴格遵循南印度傳統。她不僅是印度教徒的參拜場所,同時也吸引著探索宗教多樣性的人士前來參觀。
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坐落於紐約市皇後區,也被稱為 “法拉盛草原公園”。公園建立於1939年,占地1255英畝,為紐約市第二大園林公園。可樂娜公園娛樂設施齊全,已經成為知名的休閑娛樂公園。
無論是平時還是周末,公園裏總有不少移民社區的孩子到公園玩包括足球在內的各種球類,有的人會走進劇院觀賞精彩絕倫的戲劇,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
紐約市的兩次世界博覽會都是在法拉盛的可樂娜公園舉辦的。1939年的博覽會展示了廣播電視,當時播放了羅斯福總統的演說。
1940年代,聯合國總部大樓完工之前,紐約市展覽館是聯合國首腦會議的地方。1947年以色列成立的投票就是在此主辦的。現在紐約市展覽館被皇後區藝術博物館使用。
1964年的博覽會展示了12層樓高的不鏽鋼大地球儀(Unisphere),象征著“國際普遍參與”。
除了博覽會的地球儀,兩顆顯示二十世紀中期生活的時間囊被埋在了博覽會公園的地底下,給五千年後的後人打開。 天主教教皇保羅六世參觀了此博覽會,他也是首次訪美的天主教教皇。在他行程期間,教廷在博覽會展示了米開朗基羅的著名作品《Pieta》。之後此展覽場地被紀念碑所紀念。
世界博覽會剩下的其它景點包括皇後區藝術博物館、紐約科學館和皇後區動物園。皇後區藝術博物館保存一套紐約市1960年代建築的縮尺模型。紐約科學館外的場地上至今矗立著為1964年紐約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火箭模型。
法拉盛為美國國家網球中心所在地,是美網比賽球場,自從美網1978年從森林山(Forest Hill)遷移至法拉盛草地公園(Flushing Meadows)後,比賽也由私人俱樂部轉移到公共網球場,網球這項運動終於走出了鄉村俱樂部的象牙塔,開創了美國的公共網球時代。
花旗球場(Citi Field)是一座位於紐約市皇後區的棒球場,現在為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紐約大都會隊的主場。這座新的體育場啟用於2009年,取代了1964年啟用的謝亞球場。
紐約市立大學皇後學院是紐約市立大學中的一個比較大的大學。坐落在法拉盛的皇後學院(Queens College, CUNY)是紐約市的一顆明珠。學校曆史悠久,建校於1847年。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多元化背景的學生群體,以及極高的性價比,而被譽為紐約“市立大學之珠”!
法拉盛高中的建築建立於1912至1915年,是一所獨特的哥特式建築。1991年被紐約市政府列為古跡。
緬街和凱辛娜大道交叉的皇後圖書館的法拉盛分館是全紐約市最大的圖書館分館。此圖書館已成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社區資源。圖書館經常主辦公共活動。現在圖書館的建築是由波爾斯克夥伴建築師事務所(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設計建造。這也是此圖書館的第四次重建。
緬街和羅斯福大道交匯處是法拉盛商業中心地段,行政區最西段是華裔和韓裔商業黃金街,包括亞裔餐館。華人商鋪沿緬街及向西路段鋪開。許多廣告招牌都是華語書寫。華裔在亞裔人口及整個法拉盛人口都占據主流。由此,法拉盛成為亞洲以外第二大唐人街。其規模己超越曼哈頓華埠。
這裏是皇後區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法拉盛是7號地鐵的終點站,有24條巴士線路經過法拉盛,並且還能乘坐長島鐵路直通曼哈頓。法拉盛在I-495、I-678高速公路旁邊,居住長島、威徹斯特和新澤西州的華人,都會到法拉盛購物消費。
法拉盛周邊其實有很多不錯的地方,比如法拉盛灣的遊艇碼頭,因為和法拉盛隔了一條河,雖然和法拉盛近在咫尺,但鬧中取靜,風景宜人,除了可以跑步騎自行車,還可以釣魚釣螃蟹,特殊的日子還可以約親朋好友到船餐廳吃飯,甚至包船出海,在無聊的時候,也可以坐在長椅上看拉瓜迪亞機場的航班起降。
法拉盛多元化移民的活力使皇後區經濟欣欣向榮,由於他們的辛勤勞作與付出使得他們不僅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更是在美國文化蘊含的自由、平等及法治的美國精神熏陶下融入到了這片熱土,從而成為美國文明的有機結合體,並為美國的繁榮與和諧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才華。
部分視頻、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特表謝意!
紐約之美--法拉盛(4K美國係列人文旅遊風光片)視頻:https://youtu.be/uR6paUk1e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