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閱讀人生

讀書,看劇,工作,學習, 生活
正文

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2020-05-10 10:29:52) 下一個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

花了兩個星期看完了整個英文版《戰爭與和平》,也看了BBC版的電影,久久放不下裏麵的故事裏麵的人還有裏麵傳遞的情義和思考。這是一部讓你讀後真有唇齒留香的感覺的小說,托爾斯泰寫的是十九世紀上半期俄國貴族的生活麵貌,以及在重大戰爭中這些人所經曆的一切變化,包括他們在思想上的轉變和成長。 這部史詩級的大部頭小說讀來讓你可以胸懷古今過往,在感受血腥卻又氣勢磅礴的戰爭中,體會受歲月洗禮的心靈。這兒有官場也有田園,有墮落也有愛情,有苦痛也有新生,有衛國情懷也有博愛,有世俗也有哲學與宗教,這位大文豪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在世界上讓人矚目。因了作者精深的敘事技巧和對人物賦予最人性化的筆功,他小說裏的人物個個是有生命的,在幾百年後一點都不覺得古舊,無論放在哪種文化背景中都不違和,這也可能是來自對真實人性剖析的緣故吧。前蘇聯小說家伊薩克·巴別爾(Isaac Babel)說,如果世界可以自己寫出自己的話,它應該是會仿照托爾斯泰的文風去寫的 (If the world could write by itself, it would write like Tolstoy).

在小說中,Andrei Bolkonski和Pierre Bezukhov是最重要的兩位男主人公,他們性格迥異,但卻是最好的最真摯的朋友。Andrei貴為公爵(Prince),家世顯赫,一表人才,好學上進,厭倦了貴族社會圈天天晚上就是聚會,閑聊,開舞會,講究虛榮的生活,他在性格上幾乎有潔癖一樣高傲不合群。妻子Lise(作品多稱她為Little Princess)嬌小可愛,也是舞會上引人注目的女賓,故事開始時她正在孕期。即便如此,Andrei也要馬上上前線了,要離開這個讓他透不過氣來的環境,要把妻子送到鄉下他父親和妹妹住的莊園,他也愛他的妻子,但是婚姻似乎也不能讓他快樂起來。他要在戰場上追尋自己的價值,贏得榮譽,追求一種榮耀,哪怕他可能會因此而獻出生命。Pierre也同樣出生富貴,父親是巨富,好像沒結過婚,私生子無數,但他是父親最喜歡最疼愛的。一直在法國留學,剛剛回國正在上層圈子裏試水。他交了很多狐朋狗友,夜夜歡歌,為女人和酒欲罷不能,遇事猶疑不定,但同時他又是非常真誠,善良並追求著生活的真諦,期待社會變革。這也是他和Andrei,盡管從小就認識,性情上又完全是兩類人,但能成為摯友的原因。作為私生子的Pierre,按理是不能繼承財產的,何況還有一幫人包括他未來的嶽父Vasili公爵在內正處心積慮不讓財產落到他手裏。他長得胖大,帶著眼鏡,說話直接,不懂得上流社會禮儀,所以那些人用野獸來形容他。但是當他一夜之間成為莫斯科首富的繼承人,他又成了上流社交圈巴結的對象。由於Vasili設套,Pierre糊裏糊塗和Vasili的美豔風流的女兒Helene訂了婚。他的生活進入了另一種困惑。妻子根本不愛他,風流成性。他和妻子的情人決鬥並僥幸取勝,當他意識到自己差點把對手殺死時,又深深地自責,並決定和妻子分居。在離開莫斯科去聖彼得堡等車時,遇到了他的精神導師並受教加入了共濟會(Freemason). 此後他很長一段時間都過得積極充實,走訪自己在各省的地產,改善農奴的生活環境,他沉浸在為他人奉獻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中。那時Andrei已經從戰場歸來,他曾是俄軍首領庫圖佐夫(Kutuzov)元帥的副官,是不需要戰鬥在最前線的,但是他鑽研軍情,在視察前線時和法軍交戰了,受傷並做了俘虜。在活著回來後,他目睹了妻子生出兒子後死亡,他所敬愛的庫圖佐夫元帥又被貶職,不受沙皇重用,於是陷入一種自我束縛的狀態。他在父親分給他的地產上建房管理領地,生活在無法對逝去的妻子補償的深深悔恨中,眼前看到的隻是深淵,厭惡自己從前所追求的榮耀感。Pierre的到來讓他開心,盡管他並不苟同Pierre的說教,但也無意中受了些影響,他毫不張揚但努力地做了很多農奴管理的改革。最大的轉折發生在他認識了Rostova伯爵家的小女兒Natasha以後。Natasha那少女特有的純真快樂感染並喚醒了他心底的愛情,他開心地告訴Pierre他戀愛了,Pierre是認識Natasha的,深深喜歡著這家善良大方熱情的人家,他有點醋意但又為自己的朋友和Natasha相愛而開心。但是Andrei的父親,剛直不阿卻又刻板保守的老公爵是不讚成兩人結合的。他覺得Rostova家在地位財富上都配不上他的兒子,但其實這家人一直都過著很富足的生活,隻是不及他家門第那麽顯赫。洞悉世事的老公爵估計是太了解自己的兒子了,兒子的亡妻曾年輕活潑,但兒子並沒有在婚姻中找到生活的樂趣,現在似乎找了一個年齡更小還不太諳世事的美女,於是老公爵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結婚可以,但得等一年後,這一年你要去歐洲養傷,順便給你兒子找一個好的家庭教師回來,用這一年來考驗你們的愛。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就在過了大半年的時候,Natasha受Pierre小舅子Anatole的勾引要與之私奔,當然其中Pierre老婆Helene也起了很大的壞作用。當然私奔是沒有成功的,托爾斯泰自然是要保護他最喜歡的女主人公的。但在這件事上Pierre發了他最威風的第二次火,第一次是和妻子的情人決鬥後,提出和妻子分開時對Helene發的,這次是對他的小舅子,他斥責Anatole的無恥,以已婚之身騙清純少女,警告他離開並不許再在莫斯科出現。作者說,看似善良誠懇的Pierre不時會大發雷霆下,他似乎能從這種火氣中享受到一種痛快的感覺,而這一點最像他死去的父親。

Andrei從歐洲回來,已知曉自己的未婚妻背叛一事,就他這種孤傲自尊心極強的心態,無論Pierre如何勸,都是不會選擇原諒的,他甚至告誡Pierre不得再提此事。他一心想找到那個無恥男Anatole跟他決鬥並殺死他,已了卻心中的怒火與痛苦。但是追了幾次未果,因為Pierre一直告誡Anatole小心Andrei在追尋他。Andrei又回到了內心痛苦焦灼的狀態。在一次跑聖彼得堡追找Anatole又未果的情況下,碰到了他的老上司庫圖佐夫元帥,在其鼓勵下去了土耳其加入土耳其和俄國的戰爭。在那兒,他瘋狂地投入工作以減輕心中的痛苦和恥辱感,他的這種工作態度和效率以至於讓庫圖佐夫都覺得受不了,在他請求調動時,庫圖佐夫派他去了西線作戰,沙皇亞曆山大也在那兒籌劃抵抗法軍第二次發動的對俄巨大規模戰爭。沙皇特意召見過他詢問關於土俄戰爭的情況,並問他想在哪兒工作,他沒有選擇留在沙皇身邊而是提出要去軍隊的最前線作戰。戰爭是殘酷的,他在一次激戰中身負重傷,命懸一線的他在醫療所碰到了他的情敵Anatole,Anatole右腿被鋸掉了傷勢也很重。當一個人自己真要瀕臨死亡,似乎一切愛恨情仇又不那麽重要起來,更何況這也是為戰爭獻身的一員。他主動選擇原諒了Anatole,因為這種原諒和對別人哪怕是敵人的憐愛使他似乎變得高興豁達起來。最親他的妹妹Maria曾經懇請他不要帶著要複仇的苦楚心理離開家去戰場,他對妹妹說,原諒是女人的美德,他是做不到愛他的敵人的。後來傷重的他在莫斯科淪陷後一起隨流撤退的過程中,巧然地住到了Natasha的家,與Natasha再度相遇。他原諒了Natasha並告訴這個女孩他一直深愛她,在Natasha的精心照料下,Andrei又多活了很多時日,但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他心平靜氣很釋然地走的。Pierre呢?他在共濟會中似乎也越來越找不到那種滿足感,妻子於他早就是形同虛設。妻子Helena憑借美貌和地位在最上層社交圈如魚得水,完全不顧自己還是未離婚之狀態而和別的達官顯貴通過玩弄宗教大搞再婚遊戲。 Pierre想知道戰爭的最前線是什麽樣子,也是熱血沸騰想盡一己之力,他曾裝扮成農民到達最前線的部隊,並在那兒也遇到了Andrei,也感受了戰爭的血腥場麵。回到莫斯科,聽聞自己的老友Andrei似乎已經犧牲,看著莫斯科在法軍占領下的亂想,他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的處境義憤填膺,所以他不要同別人一起撤出莫斯科,在被法軍占領的莫斯科街上遊蕩想伺機殺死拿破侖,但是因為救助遭欺淩的百姓而被法軍抓走成為了俘虜。麵臨過好幾次就要被處死的險境,他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當自己的小命操縱在別人手裏時身不由己的那種無助。後來拿破侖軍隊在嚴酷的冬天由於供給不足而倉皇從莫斯科撤退返回法國的過程中,作為俘虜的Pierre經曆過缺衣少穿,饑寒交迫,他甚至不得不對同行的俘虜因病或饑餓或寒凍而死去變得麻木一些,因為隨時他也可能是這個結局。最終他被與他決鬥過的軍人(曾是他妻子的舊情人)解救出來。他深切體會著活著的好,食物的香甜,他的妻子也因過量用墮胎藥死了,他似乎自由了。經曆過所有這些以後,他不再困惑活著的目的是什麽,他似乎獲得了新生,而且感到滿足,更隨和而且處理起事情來也更有主見了。最後的結局是Pierre和Natasha走在了一起,而Andrei的妹妹,虔誠善良的Maria和Natasha的哥哥Nicolas結婚了。兩家人很親近,而且都有很多孩子,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在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並不僅僅是上麵提到的兩位,幾乎每個在托爾斯泰筆下勾畫的人物都是那麽有特色有生命力。正是通過這些人物,你能感受到充滿生活氣息的那個年代。作者用大量篇幅描述過Rostova伯爵一家。伯爵和伯爵夫人以及幾個子女的互相關愛,家裏對兒子帶回的朋友永遠都是慷慨接待,客廳裏永遠充滿美妙的歌聲,琴聲和孩子們的笑聲。伯爵夫人和小女兒Natasha關係那麽親密,Natasha非常善良純真,對自己拒絕哥哥一個軍人朋友的追求覺得讓對方難受而自責又無奈地哭泣,為第一次要走進社交舞會激動不已以至於前天晚上得跑到母親床上尋求安慰,在和Andrei跳舞後焦急等待他的到來,接受了他的求婚又為得等一年而惶惑。在苦思戀人的同時受不住Anatole的誘惑要決定和他私奔。私奔不成自己名譽不僅受損,而且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悔恨痛苦中,直到因為自己的好心,要父母接納受傷的軍人並把他們安置在自家房子裏,因此而和自己曾經的未婚夫Andrei再度相遇。她盡心竭力滿懷愛意地照料著重傷的Andrei。當Andrei逝去,她在傷痛平緩戰事也結束後接受了好友Pierre的求婚,並跟他從此生兒育女,盡職盡責照料丈夫和孩子。她的父母本身也是極富同情心的人。她的母親Rostova伯爵夫人在兒時女友帶著兒子前來拜訪時,想到這位雖是貴族但經濟困窘的女友的苦楚,她黯然流淚並從丈夫那兒要來一筆錢低調地請女友收下。 她的父親Rostova伯爵也是一個充滿慈愛通情達理的父親。他出手大方,應酬多又不善料理財務,竟然不得不為節省開支出賣地產並搬到郊區住。哪怕這樣,當兒子Nicolas因為一次被挑釁賭博而輸給朋友一大筆盧布,而且第二天就得償還時,他看著兒子慚愧惶惑的表情時,老伯爵非但沒責罵而是很理解地安慰並想法幫兒子還清賭債,你讀來感覺不到那是溺愛反而是一種仁慈關愛和理解的氣氛。當然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充滿這種愛的氣氛。

Andrei的父親也很疼愛自己的一子一女,但表現的方式卻是刻薄暴躁式的。這尤其表現在父親對女兒Maria的管教上。老公爵動輒諷刺挖苦,嘲笑女兒對宗教的虔誠態度,看不慣女兒對過往朝聖者的接濟幫助,更恥笑女兒在他麵前總是一副唯唯諾諾愁苦含淚的模樣,還當著家庭老師等飯桌上的各位說幸虧孫子也就是Andrei的兒子小Nicolas沒像他姑姑那樣幾何數學教半天都教不會。最出格的一次發生在小說開頭Vaslili帶著兒子 Anatole上門提親,Maria在嫂子和法國女伴的幫助下稍微打扮了一下,父親當著眾人嘲笑女兒醜人多作怪。Maria雖然算不上漂亮但是她擁有一雙明亮迷人的眼睛,她的內心在基督教的滋養下博愛寬容。她和哥哥Andrei最為親近,嫂子過時哥哥去戰場,哥哥的兒子基本是她一手帶大,盡心竭力。甚至一次因為小Nicolas不聽話學業沒進步她發了脾氣以後又自責不已,躲到角落痛哭,以至於小Nicolas也跟著她哭。她對父親愛卻怕,每天生活得戰戰兢兢。但實際上,老公爵是知道女兒愛她的,他也是愛女兒的,臨終前把女兒喊到跟前告訴她他真喜歡她穿上白裙子的樣子,並請求女兒原諒她。老公爵曾戰績輝煌,是一位驍勇的軍人,庫圖佐夫元帥就告訴過Andrei他很敬重並愛戴他的父親。老公爵看不慣懦弱的人也看不起像Vasili公爵那樣投機諂媚的人,更不用說他的兒子Anatole了,所以當女兒宣布不接受這家人的求婚時,他很釋然也很開心。小說中沒說他已鰥居多久,但應該是很長時間了,他勤快充實地生活著,把每一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雖然身居鄉下,但非常了解當前形勢。上流社會圈提起他,覺得他是古怪的但對他又是敬畏的。小說中呈現給讀者的當然不是僅僅這些正麵人物,還有那些過著吃飽喝足,為追求享樂權勢,沒有道德羞恥感的人物,VaseIli公爵一家無疑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Vasili也是位高權重,貴為公爵,不計手段追求名利財富。當Pierre的父親在垂危之際,Vasili借著他妻子是Pierre父親親戚的緣故,絞盡腦汁想著怎麽能從這個巨富身上分到一杯羹,還告訴Pierre要明白自己的私生子的地位別對財產抱有任何想法。當想著要讓Pierre和自己的女兒Helene成婚,自己舉辦了一個小型晚宴,給大家造成Pierre在追求自己女兒的假象,並在Pierre和Helene獨處時,憑空說一句他同意Pierre的求婚並祝福他們倆,最後Pierre糊裏糊塗為滿足眾人的期待成為了他的女婿。他教養的三個孩子都沒有什麽高尚的心靈,兒女死後,他也落得孤獨一人,但是他得到了一些榮譽獎章,覺得還是很欣慰。在托爾斯泰小說中,也沒什麽完人。就像Rostova伯爵夫婦,雖然都是仁慈之人,但在家境落魄之後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兒子Nicolas身上,堅持讓他放棄青梅竹馬並和他私定終身的表妹Sonia ,鼓勵他去找有錢人家的能有大量嫁妝的女兒。還好Nicolas在戰亂期間救過因領地農奴拒絕服務而陷入困境的剛剛喪父的Marie, 兩人並因此而互生好感從而成就了一對好姻緣。

托爾斯泰不僅通過生活上的小細節突顯人物,他在小說中還展現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麵。他在小說中細致地刻畫了拿破侖這個人物形象,拿破侖的寬廣的胸懷,他的要橫貫東西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以及他的戰略鬥誌和需要被人崇拜的偉人心理。他也描述了當時執政的沙皇亞曆山大,對沙皇的性格等沒有很多的剖析,更多是通過在別人眼裏的感覺來傳遞沙皇的形象。在Rostova家的大兒子Nicholas眼裏,當亞曆山大蒞臨戰地檢閱軍隊時,他都感覺自己愛上了這位長相俊美沉靜的沙皇,願意為他赴湯蹈火,甚至為因為自己羞怯在偶遇沙皇渡過小河溝時沒能上前去打招呼而懊悔不已。當然,小說也提到了沙皇身邊的好幾大派係在關於戰事方麵的各種紛爭。戰爭的殘酷必然是體現了的,俄法兩軍的血腥交鋒,士兵的屍體及傷殘等場麵都有重墨渲染。當Rostova家年僅15歲的小兒子犧牲的噩耗傳來,全家人的悲痛場麵讓人戚戚。但是更多地,作者要表現的是俄國人的保家衛國的情懷。拿Andrei的父親為例,他盡管生性古怪,但是很讚成兒子去戰鬥,兒子第一次出征前,父親對兒子說,如果你被敵人打死,我會為你悲痛,但是如果你的行為不像是我的兒子,我會為你羞臊。當法軍侵入俄羅斯境內,並靠近他的住地時,他拒絕搬離,他讓老仆人給他穿上戰服,以年老衰弱之軀竟然跨躍上馬,但是在馬背上前行幾步後,怦然摔下,沒過幾天就去世了。多麽有骨氣的高貴的人格!他的兒子Andrei也懷著同樣一顆愛國情懷獻出生命。還有Anatole,無論他如何為人上無恥不肖,但還是在抗擊法軍中受傷犧牲,也得到了Andrei的原諒。哪怕是和Pierre曾決鬥過的情敵,在和Pierre妻子Helene發生關係後如何無恥地驕橫挑釁Pierre,但在戰場上表現出的驍勇又讓人非常敬佩,而且還是這個情敵把Pierre從法軍營中解救出來的。在戰爭麵前,似乎平時的個人恩怨都煙消雲散了。在這場戰爭中,老庫圖佐夫元帥頂著巨大的壓力實行了退讓政策,拱手把莫斯科讓給法國,並火燒莫斯科以銷毀敵人可利用的資源,在幾個月的煎熬靜等中,終於得知法軍由於供給形勢嚴酷要從莫斯科撤退時,這位老將老淚縱橫知道俄國終於從險境脫身了。此外,托爾斯泰在書裏也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辯證觀點,無論戰爭成與敗,無論曆史如何發展,這些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也一定不應該忽視其偶然性。 就像在戰場上,可以有大概的戰略部署,但很難做到天衣無縫的安排計劃,因為戰鬥現場總是流動並變幻的。讀小說的過程中,你除了對戰場這種大場麵的描寫感到震撼外,你也可以領略俄國貴族在領地上狩獵活動並為那種場景傳遞的氣氛歡呼雀躍。小說中詳盡描繪了Rostova一家男女老少騎著馬帶著獵狗在自家的擁有的森林去狩獵,並和承襲傳統俄羅斯鄉村生活的叔叔一起聚會的場麵。他們捕獵狼,狐狸,兔子的過程中,緊張而又歡快,似乎也隻有在俄羅斯那人煙稀少廣袤的有豐富資源的土地上獨能享受到的。

這部小說主要集中描寫俄國上流社會的人物的生活。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數說法語,而且以能流暢高雅地用法語表達為榮。很多貴族子弟甚至法語比俄語好,或者都不會說俄語。Andrei在和父親談起戰事,興奮至極自然地就轉向用法語表達了。這些人的家裏似乎都有一個會說法語的家庭教師。他們隻有在和農奴或仆人說話時才全部用俄語。明顯地,這兩種語言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上是有差別的。曆史上,從彼得大帝學習歐洲並進行一係列變革後,法語一直都是上層社會盛行的語言。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就是小說中沙皇亞曆山大的祖母更是對西方對法國推崇備至,據記載她和思想啟蒙家伏爾泰等保持密切聯係。所以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麽Pierre被鍾愛他的父親送到法國留學數載,Maria和她最好的朋友通信也都是使用法語的。Maria的女伴是她父親從法國街頭收留回來的法國孤女,並深受她父親的喜歡。法語是什麽時候受到排斥的呢?就是在1812年拿破侖發動的對俄戰爭,也就是俄國的衛國戰爭中,莫斯科淪陷後,直到那時俄國人似乎才有這種民族主義的覺醒,上流社會也開始推崇說俄語。另外,從小說中也可以看出這些貴族子弟受的教育是多方麵,Rostova家的Natasha擅長唱歌彈琴,並有專門請來的意大利音樂老師指導。在她年齡大點要走進社會也就是進入社交舞會前,勤學苦練各種交誼舞。而Andrei雖然孤傲但是舞技一流,顯然也是受過精心培養的。電影中Natasha和Andrei跳舞的那一段永遠都是很經典的場景。這種西化不僅表現在語言,音樂等方麵,還有科學等等。Marie的父親堅持不懈地教她學幾何,而且告訴她數學是非常重要的。Andrei是去歐洲養傷但也是通過遊曆充實自己,他在聽到從瑞士帶回的家庭教師誇獎兒子在數學等方麵的天分時是極其欣慰的。可見這些貴族家庭對子女教育在那個時代還是很全麵的也很豐富的。這部小說主要集中在貴族人物身上,對底層人民著筆甚少,唯一稍微有深刻刻畫的下層人物是Pierre做俘虜時同房的農民Platon Karataev。在艱苦的環境中,這位善良樸實,勤快能幹,具有堅韌忍耐力的農民給Pierre很多啟發,讓他去簡單快樂地過生活而不是質疑生活……

 

寫於2020年5月

閱讀了英文版《War and Peace》(translated by Aylmer Maude and Louise Maude in 1922-1923) 並觀看了BBC拍的由Tom Harper導演的2016版電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2)
評論
aranjue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有容' 的評論 :

同意,東歐的Prince,不是親王,應該是大公,公爵的意思,翻成“王爵”“親王”不太貼切。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天隨人意' 的評論 : 得空又翻了翻想了想托翁的兩篇跋,在主體部分寫完那段重要曆史時段的戰爭和生活,他跳脫出來俯視那段曆史那些人物並進行哲學性的思辨。他的觀點之一‘If we admit that human life can be ruled by reas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is destroyed’. 這還是和他此前就談過的偶然性的必然作用息息相關。有點接近薩特的存在主義,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就像一個因果鏈,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他說,曆史學家會說,如果當時的情形是另一種情況,就不會有後來的如此如此,但是曆史學家這種後知後覺的說法其實是謬論,因為那樣的推測不是現實,永遠都不會那樣發生。他也不同意‘Chance created the situation; Genius utilized it’因為Chance的產生, 是有它產生的根基和理由的。就像拿破侖的崛起是有他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的,如同他後來從俄國大敗而歸也是必然的一樣。曆史舞台上的人物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此前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在拿破侖麵前顯得那麽不堪一擊,但後來又似乎扮演者歐洲的救世祖。托翁不覺得曆史是由這些Genius的曆史人物操縱的,推動曆史前進的是由各層泳動起來的力量推進的,而這些力量反映的是人民大眾的意願。(粗略總結下,有待繼續探究)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俄版的《戰爭與和平》看了一些片段,挺好的。其實兩版電影因為改編都有刪減,讀小說更全。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二胡一刀' 的評論 : 是啊,俄羅斯那段時間除了那麽一大群有才藝的寫作者,真的是令人矚目!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天隨人意' 的評論 : 過段時間有空一定寫下來回複你。謝謝。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過獎了,謝謝!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fang' 的評論 : 其實,Prince並不表明他們和當時的沙皇有血親關係。據說是和建立俄羅斯的最早的大公有血親關係。就是一種ranking.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我讀的英文版。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謝謝,過獎過獎。就是一本書讓你喜歡上愛不釋手的感覺。
有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agleDog' 的評論 : Nicolas自從和Maria有過近距離接觸後,他內心其實是矛盾的。他自然還是很愛他的表妹Sonia的,畢竟他們青梅竹馬,而且彼此本就相愛,但是在第一部中,妹妹Natasha告訴哥哥,Sonia拒絕了Nicolas的朋友Dolohov的求愛,並說今生隻愛你一個人,Nicolas那時就說過,他喜歡Sonia,但不能保證以後會和他結婚,因為他擔心可能還會認識別的女孩子會喜歡上別人。再後來,他上戰場,我想可能有離家的緣故,再加上他對父母一直催他找有錢的小姐挽救家庭的經濟反感,他們訂婚了。再後來,他和Maria Bolkonski有了近距離接觸,並互生好感。小說有一段寫到,他曾跪地向主請求希望能解除和他表妹的訂婚,給他自由身,誰知,祈禱還沒結束,他的助手推門進來,給他一封信,正好就是表妹寫給他的退婚信。他還奇怪他的祈禱這麽快就能靈驗。作者說了,主要是那時Rostova經濟狀態已陷入困頓,Nicolas的母親知道Sonia一直是兒子攀高枝的阻礙,所以軟硬施遷,最後Sonia痛苦地給心上人寫了那封信。Nicolas有過那種心理,覺得Sonia這種忍耐力,正確力太超人了,都好得有點讓人受不了。但是就像Sonia說的,她從小寄人籬下,習慣了這樣。最後Maria和Nicolas結婚時,Nicolas對妻子說過這樣的話,請求她一定要善待Sonia,Sonia還有Nicolas的母親一直都是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你看托爾斯泰在後來的跋中提到,小兩口互敬互愛,極少拌嘴,讓Sonia還有Nicolas的母親心理有時難免是嫉妒的。所以兩口子偶爾拌嘴,Sonia還有Nicolas的母親心裏會有點痛快感。當然這些人都是好人。 謝謝!
回複 悄悄話 讀寫水平不簡單。
BeagleDog 回複 悄悄話 樓主讀英文譯本還讀得那麽快,讚一個!我還是許多年前在大學期間讀的中文譯本。還記得托爾斯泰用滾雪球來形容戰爭的發展之不可控。還有一個觀點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就是尼古拉斯後來感覺他的青梅竹馬的表妹凡事正確讓他很不舒服。我們對周圍的朋友還真是這樣,對一貫正確的人,通常都是敬而遠之。更喜歡會說錯話會辦錯事的普通人。
天隨人意 回複 悄悄話 托爾斯泰掩卷後連寫了兩篇跋。這好像是他對本書的總結。你對這有何感想?
二胡一刀 回複 悄悄話 兩個星期看完戰爭與和平還能寫出這麽具體的評論,樓主記憶力驚人。我是大學裏花了一年時間慢慢讀完的,每天享受幾十頁。像戰爭與和平這樣的作品能寫一部就是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居然寫出來三部!俄羅斯人的文化底蘊太強大了。
icebear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真厲害,讀書和寫書評的速度太快了!我花了將近半年時間《戰爭與和平》還沒有聽完!崇拜一下!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讚!謝謝!
street0120003 回複 悄悄話 今天上午剛剛和出身烏克蘭的朋友討論了我很久以前讀的Leo Tostoy的三部曲: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她說,這三部曲在烏克蘭也是他們高中時代必讀書目。其實我更喜歡複活!

沒想到版主對戰爭與和平分析得如此透徹--難得!
思念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很欽佩兩周讀完英文版的“戰爭與和平”。有不少人認為“靜靜的頓河”可以與戰爭與和平媲美,這也是我正在計劃讀的,也準備讀英文版的。希望能與樓主這樣的人交流讀書感想。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順便問一句,你讀的是誰的譯本?汝龍的還是草嬰的?我個人認為,草嬰的更好,尤其是他的《安娜卡列尼娜》譯文,幾乎是原著的再現。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看電影,還是推薦你看原蘇聯導演邦達爾丘克的《戰爭與和平》!整部電影原汁原味的俄羅斯風情與文化,而且攝影畫麵精美細膩,沒個鏡頭下都猶如一幅油畫。邦達爾丘克親自飾演皮埃爾,氣質形象和原著絕對吻合,都是那種圓圓胖胖的樣子。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洋洋巨著,不管是原文還是讀書筆記,佩服一個!一直沒有決心啃這大部頭,你2周就解決。讀書快樂!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Prince"這個詞在董秋斯翻譯的“戰爭與和平”中被翻譯成“王爵”。不過我覺得“親王”似乎更恰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