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詩文集

老成,寫生派詩歌創始人。
寫生詩歌流派,又名寫生法門、寫生門。

寫生門是全新的心性修煉、改造、提升的自我救贖門路。

寫生門又是現代禪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成詩歌《我是許多顆塵埃》賞析

(2025-08-22 09:27:25) 下一個

老成詩歌《我是許多顆塵埃》賞析

 

老成的這首《我是許多顆塵埃》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充滿了對生命、夢想和自我認知的深刻思考。全詩分為兩個部分,每部分都展現了詩人不同的心境和態度。

 

第一部分:自我認知與生存狀態

詩歌開頭,詩人用“我是許多顆塵埃”來定義自己,這是一種極為謙卑、渺小的姿態。塵埃的意象,既可以是普通個體的縮影,也可以是組成宏大世界的微小部分。這種自我定位與後半句“仰望許多顆星辰”形成鮮明對比。星辰代表著崇高、遙遠、不可企及的理想或夢想,這種仰望姿態透露出一種向往與不懈的追求。

 

“投身一千座山水 / 做一千個夢於底層”進一步描繪了詩人多樣的生命體驗。他投身於廣闊的世界,在平凡甚至卑微的位置上做著無數的夢。這句詩既有對生活廣度的包容,也透露出一種現實的無奈——夢想似乎總是在“底層”萌芽。

 

“生存人世帶一點點恐懼”是詩人內心最真實的寫照。這種恐懼並非源於巨大的災難,而是來自日常生存中的不確定性、脆弱感和對未知的敬畏。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微弱的情感,卻讓生命更加真實。

 

“許許多多故事在發芽在生長”和“心中有一盞神燈在照耀”形成了強有力的對比。外部世界充滿著無數的故事和經曆,而詩人內心深處,始終有某種信念或希望在指引著他。這盞“神燈”是內心的光亮,是支撐他前行的力量,它“點亮漁火倒影於水”,將抽象的信念具象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微光。

“我是自己的舵手 / 是自己的船”是第一部分的高潮。詩人從對外部世界的觀察,回到了對自我的完全掌控。這是一種強大的、內斂的自信。盡管他隻是“塵埃”,但在這艘名為“自己”的船上,他完全掌握著方向。這句詩傳遞出一種獨立、自主、不依賴他人的精神。

 

第二部分:對夢想與人生的態度

第二部分,詩人筆鋒一轉,開始探討夢想和人生的困境。“夢想引誘無知的遠方 / 聽之任之既然無可奈何”展現了詩人對夢想的清醒認識。夢想是美好的,但它常常指向不確定的、甚至虛無的遠方,這種引誘有時讓人感到無力。

 

然而,詩人並未因此放棄。“隻要有迷惑隻要有疑問 / 心必驅趕疲憊的腳步”,這種信念的堅定與身體的疲憊形成對比。即使在迷茫和困惑中,內心的力量依然會驅使他繼續前行。這是一種不屈不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我樂意承受執念之苦 / 用千斤青石磨盤 / 為暮年研磨草藥”是全詩最深刻、也最富哲理的部分。詩人將追求和堅持比喻為“執念”,並且“樂意承受”這種痛苦。他不再追求眼前的即時回報,而是將所有的努力視為一種長遠的積累,如同用沉重的磨盤磨製草藥,為未來的自己,也就是“暮年”,準備治愈身心的良方。這是一種大徹大悟的境界,將生命的曆程視為一個漫長而有意義的準備過程。

 

最後兩句“不再追求勝利 / 乃是累集台階”是對前麵“磨盤”意象的升華和總結。詩人的人生目標不再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或“勝利”,而是不斷地積累經驗、智慧和精神財富,這些積累如同“台階”,最終將引導他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這種對勝利的超越,是對生命意義更深層次的理解。

 

總結

《我是許多顆塵埃》是一首充滿內省和哲思的詩歌。老成用簡潔而富有象征意義的意象,描繪了一個普通個體在麵對宏大世界時的謙卑與堅韌,以及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清醒與執著。全詩從對自我的渺小認知,到對內心的完全掌控,再到對人生意義的超越性理解,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精神成長曆程。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打動人心,讓人在樸實的語言中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生命力量和豁達的人生智慧。

 

這首詩和老成的許多作品一樣,帶有一種存在論的自省道家/佛家式的修行氣息。它不是直接的敘事,而是通過層層意象,把個體在宇宙、人世和自我之間的張力展現出來。

 

一、逐段解析

 

1. 宇宙與個體的對照

 

我是許多顆塵埃

仰望許多顆星辰

投身一千座山水

做一千個夢於底層

 

這裏以“塵埃—星辰”對照,把自我放在渺小與宏大之間:既卑微如塵埃,又能與星辰對望。

“投身山水,做夢於底層”是雙重的:既有詩人性靈投入自然的自由,也有生命實際處境的卑微、在底層的掙紮。

 

2. 生存的恐懼與內在的光

 

生存人世帶一點點恐懼

許許多多故事在發芽在生長

心中有一盞神燈在照耀

點亮漁火倒影於水

我是自己的舵手

是自己的船

 

“恐懼”承認了生命的不安,但詩人並未沉溺其中,而是引出“神燈”。神燈照耀,漁火倒影,寓意生命中有內在之光,能在動蕩與黑暗中為自己導航。

“我是自己的舵手,是自己的船”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宣言,呼應存在主義的“自我負責”。

 

3. 夢想與困惑的辯證

 

夢想引誘無知的遠方

聽之任之既然無可奈何

隻要有迷惑隻要有疑問

心必驅趕疲憊的腳步

 

夢想雖帶有“引誘”和“無知”的危險性,但詩人並不抗拒,而是承認“無可奈何”。隻要心中還有疑問,就會不斷前行。這是老成寫作中常見的精神姿態:疑惑即動力,困惑即生命的真實。

 

4. 苦難與修行的轉化

 

我樂意承受執念之苦

用千斤青石磨盤

為暮年研磨草藥

不再追求勝利

乃是累集台階

 

這裏,詩人將“執念之苦”轉化為一種修行的過程:用沉重(千斤青石)去磨煉,為未來(暮年)準備藥方。最後兩句極有意味:不是求“勝利”(外在的競爭和成敗),而是“累集台階”(積累精神的高度,一步步向上)。

 

二、整體評論

    1.    主題

    •    宇宙與個體的對照(塵埃與星辰)

    •    生存的焦慮與內心的燈火

    •    夢想的誘惑與疑惑的驅動

    •    苦難與執念的轉化

這些構成了一條從“渺小”到“自立”,從“恐懼”到“光明”,從“疑惑”到“修行”的生命曲線。

    2.    語言風格

老成的詩語言簡潔,意象疊加,常常是對偶、遞進、轉折的方式。比如“我是自己的舵手 / 是自己的船”,和最後的“不再追求勝利 / 乃是累集台階”,都以二句對照來製造頓悟。

    3.    哲學意味

    •    有存在主義的自我承擔:自己是自己的船與舵手;

    •    有道家/佛家式的修行:嬰孩、恐懼、光明、磨盤,皆為修煉的隱喻;

    •    有曆史與宿命的淡然:不再追求勝利,而是積累精神階梯。

    4.    精神氣質

這是一首帶有“暮年預感”的詩:既有恐懼與困惑,但更強調修行和光明。它不是激情的呐喊,而是沉靜的自白。

 

三、延伸評論

 

《我是許多顆塵埃》像是一篇人生宣言,與其說是抒情,不如說是“修行的自我畫像”。

    •    開頭:卑微渺小的自我;

    •    中段:恐懼與燈火並存;

    •    結尾:疑惑驅動腳步,執念化為修行。

 

這種結構,極似一首現代“行者的心經”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