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2)
2022 (131)
2025 (4)
「糖尿病前期」或「2 型糖尿病早期」伴發的反應性低血糖
此類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符合「糖耐量受損」或「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餐後 3~5 小時(即「下一餐前」)出現低血糖。其原因可能與患者早時相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餐後血糖輕度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延遲分泌增強而導致低血糖。一般認為這是 2 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應對策略:改變生活方式,減輕體重,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或餐時血糖調節劑)可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2.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常發生於餐後 2~4 小時,症狀一般較輕,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短(15~20 分鍾),多可自行恢複或稍進食即可緩解。臨床表現以交感神經受興奮症狀為主,如心慌、出汗、麵色蒼白、饑餓感、手足震顫、軟弱無力等,大腦缺糖症狀(如神誌錯亂、抽搐等)較少
見。多見於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神經質的中年婦女,進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後容易誘發,發作時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 2.8 mmol/L(50 mg/dl),但不會更低。患者通常無糖尿病家族史,血漿胰島素水平、胰島素釋放指數均在正常範圍,能夠耐受 72 h 禁食(這點可與「胰島細胞瘤」鑒別)。「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的發病機製不明,可能與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應減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
應對策略:避免進食可迅速吸收的單糖類食物,推薦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高纖維飲食;對合並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不佳的患者,可配合服用一些鎮靜安神、調節植物神經的藥物(如穀維素等)。這類低血糖往往症狀較輕,低血糖發作時,可當即吃些餅幹、饅頭之類的食物,不宜服用糖類食物,它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但也可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再度誘發低血糖。特別提示:餐後反應性低血糖一般出現在餐後 3~5 小時,而在這之前(餐後半小時左右)往往有一過性高血糖出現,因此,確診除了根據病史及低血糖症狀以外,5 h-OGTT 試驗(測空腹、0.5、1、2、3、4、5 小時的血糖及胰島素)也非常重要,對進一步明確診斷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