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陽

親情拾錄,異國感悟,旅遊散記,故鄉回憶,生活雜記……
正文

學習當奶奶

(2019-06-05 15:06:42) 下一個

      升級當奶奶一年多,發現了原來當奶奶也是要學習的。

  有一段時間,媳婦回國辦事,我到紐約去幫忙兩周。那段時間正是孫子學走路的時候。看著蹣跚學步的小孫子,他一摔倒,我就有強烈的衝動想去抱他起來,但是每次都忍住了。孫子每次都像一個小彈簧一樣,哼都不哼一聲,彈起來就向下一個目標走去。記得原來兒子學走路摔跤的時候,我是堅決不會扶的。為什麽當了奶奶,就心軟了?

   突然想起了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一位媽媽為了表示自己是個好母親,每次孩子跌倒,她自己也向地上撲去,以感覺孩子的痛和表示對孩子的愛。這個我真的不敢認同:孩子以後總要自己麵對社會,麵對一個個生活難關,如果不給他機會,讓他每次都自己站起來,長大了再跌倒在其他地方,這位媽媽還能和他一起跌倒嗎?好母親應該是鼓勵孩子勇敢地自己站起來。

  孫子從小就把吃飯當成第一大事。每次把奶瓶拿走都是他最傷心的時候,哪怕是吃飽了,也要哭鬧一陣。我覺得特別奇怪,以為他是沒吃飽。後來還和媳婦開玩笑:“如果不是看到他吃了這麽多,我一定會認為你們克扣了我孫子的軍糧。”

   而看到奶瓶就是他最激動的時候,每次都等不及,使勁捶小餐桌,大發脾氣。後來大一點,我感覺他是因為不會表達而著急。於是告訴他:“好好說,要要。”一開始當然是不聽的,接著鬧。奶奶更不聽,堅持說:“好好說,要要。”孫寶馬上就明白了,跟這個人鬧不贏的,於是很清楚地說:“要要。”

   有的時候,他想要翻過護欄去廚房玩,坐地上就哭。我對他說:“好好說,抱抱。”沒有兩次,他就知道隻有笑嘻嘻地說:“抱抱。”才能過去玩。就這樣很快就學會了好些單字。當孩子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時候,他是不用鬧了。最好玩的是,他爸媽訓練他說謝謝,要他鞠躬,小家夥幹脆一揖到地,磕了個頭。

   上次去紐約看孫子。和他爸爸,我們祖孫三代去小公園玩。天氣很熱,公園裏人特別多。才一歲半的孫子老老實實排隊,等著去上秋千,沒有絲毫怨言,也沒有亂跑亂動的意願。蕩了一會兒秋千,又玩了些別的。兒子說,“我們買冰激淩吃吧。”孫子顯然很明白什麽是冰激淩,高興地笑著走向冰激淩車。我看兒子隻買了一小盒冰激淩,心想:“也太小氣了吧。”

  走到一個長椅坐下,兒子先喂了兩口給孫子,接著就說:“Daddy’s turn (該爸爸啦)。”自己吃了一口。又挖了一勺送給我,說:“該奶奶啦。”我知道孫子從小就一直為吃而奮鬥,以為他會表示不滿。沒想到他一直饒有興趣地看著我們吃,耐心地等著他的“Turn”。那麽一小盒冰激淩,祖孫三代一人一口,一直到吃完了,孫子都認為是很自然的事,絲毫沒有哭鬧。

  這讓我很吃驚,也改變了我的想法,因為我也一直認為好東西當然是隻給孩子吃。記得孩子們小時候,喂他們吃東西,一直是一種享受。但是現在看來,為了培養一個不“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確實需要從小事做起。

   孫子住的公寓樓裏有個兒童室,裏麵玩具琳琅滿目。樓裏小朋友也不少,我帶孫子去玩的時候,每次都看見裏麵收拾得很整齊。去了幾次後,發現每個帶孩子去玩的家長,都會在離開之前,帶著孩子把玩具歸位。孫子每天睡前,也會把所有的玩具都收好。(Go back.)這樣的好習慣,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而是到他們長大了再去修正。

  一轉眼,孫子就過了一歲半。 孫子是紐約人,他父母堅持中國傳統,每個月都要帶孫子回家,讓他有機會和爺爺奶奶建立感情。以至於孫子每次在車上一覺醒來,看見獨棟屋就以為是到了新澤西,馬上就叫“奶奶”。

  看著孫子在他父母教育下茁壯成長,我這個奶奶還得繼續學習著。

 

歡迎掃碼關注!!!謝謝。

 

一個小紙人,代表的美式啟蒙教育

新書《散花輕拾》,一花一世界

後院當農民那些事兒

孫儷吼孩子上熱搜:你什麽脾氣,孩子就是什麽命!

美國心理學專家:”美國學校有規矩嗎?“

美國心理學專家:”孩子在學校不聽話怎麽辦?“

周博士:一個美國高中女生的困惑和家長的思考

阿朵:兒子在伯克利大學的成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