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輯:春陽
最近,一隻鞋突然“風靡”微信群。所到之處,都會引發熱烈的“左腦”和“右腦”的討論。即使很多人沒發言,起碼也會悄悄測一下自己是什麽腦。據我觀察:灰綠,即左腦型占多數;粉白,即右腦型占少數。但是也有腦洞巨大的朋友說,右腳是灰綠,左腳是粉白。
於是想起朋友昭君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你是全腦型人才嗎?”找來讀讀,發現了一個對我這個左腦者很不利的消息:“右腦思維者將會主宰未來”。
這就是下麵這篇文章要介紹的一本書《全新思維:為什麽右腦者將會主宰未來》(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ia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三感三力“,六大全新思維能力
著名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是21世紀商業思潮的拓荒者,他敏銳地察覺到,人類社會已經步入“右腦時代”,在這個時代,知識不再是力量。他在書中指出:
未來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唯有擁有右腦時代的6大全新思維能力: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即“三感三力”,才能於決勝於未來。
本書標誌了一個時代的轉折,改變了我們看待並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平克殘酷地將人人為之奮鬥的專家之路徹底顛覆,未來是那些跨領域型人才、故事型人才、創意型人才的天下。對於當今那些仍然奮鬥在會計、律師、工程師崗位的專家型人才來說,是時候給自己的工作來點不同以往的色彩了。
平克在書中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表明,我們已經來到了“右腦”大行其道的時代。他說:以前,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並決定我們要去哪裏,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而你,夠全新思維嗎?你要做這個時代的過客,還是主宰者? 摘自網絡】
你是全腦型人才嗎?
作者 昭君
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 )是一位多次獲得“紐約時報”和“商業周報”暢銷書榮譽的作者。他的作品涉獵經濟,心理學和其他相關學科,是介於純學術型作者和純大眾型之間的一類作者。
最近在讀他的《全新思維:為什麽右腦者將會主宰未來》(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ia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感覺雖然書中的一些觀點比較片麵,不夠嚴謹,但仍然不失為一本啟發人思考的作品。在這裏,對一些我比較有感觸的觀點和內容,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家知道,人類社會經過了十七八世紀的“農業時代”,十九世紀的“工業時代”,目前正處在“知識時代”,或者“信息時代”(Knowledge Age, or
Information Age)。如果說“工業時代”的主導者是各種技術工人的話,那麽信息時代的主宰,則是所謂的“Knowledge Worker" (知識產業者)。中國人常用“腦力勞動者”來稱呼從事這些“知識產業”的專業人士,比如電腦工程師,會計師,律師,教師,醫生,建築設計師,等等, 更確切地說,這些行業的從業者應該被稱為“左腦腦力工作者”, 因為他們的特點是邏輯分析,數據處理,和線性思維的能力很強,而這些正好是左腦所主管的“功能”。
平克在書中開篇明義地指出,這些“左腦型人才”主宰世界的時代就要結束了,因為二十一世紀將會成為“慨念時代”(Conceptual Age), 而在這個時代占領袖地位的人才,應該是左右腦全能的“全腦型人才”,也就是本書的標題所隱含的“全新思維”。
為什麽說左腦型人才的“好日子”不長了呢?他把原因歸結為三點:
一:Abundance:物質豐富。這裏是指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二十一世紀,人們對於質量和功能的需求已經飽和; 在這樣的背景下,隻有那些能夠充分滿足人們感官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所謂的“高慨念,高接觸”
(high concept, high touch)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因此,傳統的左腦型思維已經不能保證你的競爭優勢了。
二: Automation:自動化。自動化的影響很容易理解,因為技術的發展已經造成不少知識工作的自動化,而這種自動化的直接後果,就是知識工作者失去競爭力; 正如二十世紀初機器取代人力,成為最有效的生產力一樣,二十世紀末期計算機和自動化工業的發展,已經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取代“日常知識工作”(routine knowledge work)。 這不僅發生在傳統的低端工作,比如客戶服務,數據輸入等等,而且已經擴散到傳統的高端服務,甚至律師和醫生都不能幸免。比如,過去許多民事程序,比如離婚文書,公司合同等等隻能通過律師代理,顧客需要支付每小時至少200-300美金的費用;但隨著眾多的法律網絡出現,人們可以花費區區$250 就可以把和離婚有關的文件搞定;至於成立公司等程序性的法律手續,更是可以在一些法律網站花費十幾美元就填寫完畢。
三: Asia, 亞洲。尤其是印度的廉價知識勞動者對西方社會同行的挑戰。這點我想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指出,傳統的“左腦型”知識工作者將會感到自己的才能越來越失去價值,並且越來越麵臨被機器或者廉價的國外競爭者取代的危險。而能夠在這個新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的,則應該是那些從事所謂“高慨念,高接觸”行業的人。當然,這並不是說那些傳統的知識工作將會消失,但一個肯定的趨勢是,在這些行業中,隻有那些從事高端服務的人,才會有持續的優勢。
這個預言應該不是危言聳聽,但因此就預言這些傳統的行業將優勢不再,也未免言之過早; 從事傳統“左腦”行業的人們也不必因此擔心自己飯碗不保。好幾年前計算機界“外包”服務方興未艾的時候,許多會計(CPA )公司也“趕時髦”,將一些程序化的工作外包給印度的IT 公司的事情來。當時不少行業人士憂心忡忡地預言,會計行業馬上就要麵臨與IT 同樣的命運,大量的工作將被外包到印度或者愛爾蘭等國家,會計,稅務會計師的“末日”就要來臨了。
可是,幾年過去了,這個預言並沒有被證實,盡管有不少會計和律師事務所(不少律師事務所也經手稅務方麵的業務)的確試圖將一些“低端”的事務“輸出”到印度完成,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隻能走這麽遠了”。(this can only go so far.)說到底,會計師事務,尤其是高端的稅務計劃和谘詢服務,是很難“打包”外輸的,因為這些服務需要的正是“高慨念,高接觸”。盡管通訊技術已經使得國家之間的地理距離變得無關緊要,但對於客戶來說,和會計公司長期建立的信任關係和舒適度, 是很難被半個地球以外的“通用IT公司”(generic IT company )所替代的。
同樣的例子也可以在高等教育界 -- 當遠程教育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不少行內行外人都預言,傳統的高等教育即將被遠程教育所替代,以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Anywhere, Anytime, Anyone )為特征的遠程教育模式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主力軍。可惜,十多年過去了,雖然各種遠程教育方式在高校的確方興未艾,但人們很快意識到,絕大多數學生仍然喜歡和老師麵對麵的交流和互動,這種“高慨念,高接觸”的服務,是很難被“網上研討會,即時播放視頻,播客”(Webinar, stream video, podcast)等技術所替代的。
當然,新的“概念時代”的確需要新型人才,這其實並非什麽新的趨勢,因為文理相通,左右並用,在一些交叉學科裏早就已經是正常化了。比如我所在的管理學科,長期以來就有“管理是藝術還是科學”的爭論;即便長期以來以模型和理論為特征的經濟學界,最近十幾年來也開始出現以行為經濟學為代表的“新流派”。美國的商學院因為是一個文理交叉的學科,許多商學教授們在專業背景和研究方法上都沒有太明顯的文理分界。
最近我們邀請的幾位候選人, 就不約而同地有這個共性。其中一位頂尖商學院的ABD,本科是學生物的,在大藥品公司從事研究工作多年(甚至是一個團隊專利的所有人之一),碩士則轉向信息係統工程,最後的博士專業是商業管理。有意思的是,這種背景在商學院並不是少見的“組合”; 本科學金融,碩士讀社會學科,博士攻管理學的也並不奇怪。這是因為美國的高中教育不分文理,大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和課程,因此和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相比,美國人的學科之分不是那麽明顯,文理兼優的人才也相對較多。
而在研究方法上,傳統的推理式假設論證的方法,也不再是“獨占鼇頭”了。近幾年來,不少管理學者借鑒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定性”研究,和傳統的“定量”研究大相徑庭。這些研究更注重“對於將要調查的現象的深度理解”,因此采用的方法不是傳統的問卷調查和數據庫,而是深入訪問,樣本試驗,和“田野調查”等“文科”常用的手段。
前一陣來訪的另外一個候選人,在耶魯從事的研究工作。他為了收集博士論文的“數據”,在以色列深入調查了半年,采訪了包括商業部長,公司CEO 等在內的數百個對象。他給我們做報告的時候,聽眾中好幾個同事一直追問他想證明的假設是什麽,而當他回答自己並沒有“預先建立假設”(pre-established hypotheses)的時候,這幾位同事明顯地持有懷疑態度。但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正在管理學科和其他交叉學科裏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感應和演繹”(inductive and deductive) 相結合的思維方式也越來越成為主流。這就是“全腦型”思維的直接表現吧。
《全新思維:為什麽右腦者將會主宰未來》目錄
引言 未來,屬於那些擁有全新思維的人
第一部分 為什麽要擁有全新思維
第1章 概念時代,右腦思維的崛起 全新思維洞察: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並決定我們要去哪裏,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
第2章 右腦思維的3大推動力 全新思維洞察:左腦思維讓生活更加美好,但未必讓我們更加快樂。“軟件已成為頭腦的鏟車”,隻有具備電腦無法企及的能力,才能在未來占據領先地位。
第3章 高概念與高感性,知識不再是力量 全新思維洞察:擁有高智商,不如擁有高情商。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正從生活的邊緣走向生活的中心。生活的意義,是一種新的財富。
第二部分 全新思維的6大能力
第4章 設計感:人人都是創意大師 全新思維洞察:設計,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活動。優秀的設計能夠改變世界,而“設計師就是改變的締造者”。我們無須了解他們,隻需將自己打造成設計師。
第5章 故事力:做生活的策劃者 全新思維洞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人都是個人生活的策劃者。一定要傾聽別人的故事,讓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
第6章交響力:發現係統與整合之美 全新思維洞察:“發明第一個車輪的人是個白癡,而發明其他三個車輪的人卻是一位天才。”不要“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擅長係統思維。
第7章 共情力:與他人產生共鳴 全新思維洞察:我們是在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物品。共情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別人的不幸,是和他人產生共鳴。
第8章 娛樂感:擁有快樂的競爭力 全新思維洞察:快樂和遊戲不僅僅是快樂和遊戲,笑聲也不隻是笑聲。娛樂的對立麵不是工作,而是沮喪。娛樂感,已成為工作、企業和個人幸福的關鍵。
第9章意義感:探尋人生的終極幸福 全新思維洞察:我們生來就是要探尋人生意義,而不是來享樂的。理想的生活並不是在驚恐中尋找奶酪,而是走完這段路程,發現人生的真諦。
結語:全新思維,決勝未來
以上材料來自網絡。
昭君文章已獲權使用。轉載需注明出處,並與本號聯係。
歡迎掃碼關注!!!謝謝。
往期文章:
哈哈哈!真信啦!信它一半就好啦!哈哈哈!
左腦型啊,和我一樣。未來是灰暗的。哈哈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