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德勒斯登之後,我們的大巴士就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往西南方向前進,高速公路兩邊都是高高低低的原野和農場,而遠方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山,其實越過左手方向的高山,離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也隻有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然而在大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的大巴士突然離開高速公路,轉進一條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司機小心翼翼地開了好一會兒,把我們帶到一個就隻有幾間農舍的迷你小村莊。
路旁原野中的發電風車
導遊說:「你們不要以為當年的東、西德邊界,隻有柏林才有圍牆,其實整個東西德的邊界,都有鐵絲網把兩邊分開,而圍牆隻有存在幾個很小的村莊裡麵。我們今天來到的這個小村莊,就是當年東西德邊界中,僅存還有當年留下來的圍牆和鐵絲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戶外博物館,作為歷史的見證。我們的車子會在這裡停留一個小時,大家可以買一杯咖啡,或者一些點心充飢,也可以到處看看。」
導遊和司機站著喝咖啡
家庭式的小咖啡屋
德國國內邊界(Inner German border),又稱兩德邊界,原本隻是西方國家和蘇聯在德國佔領區的界線,也就是1949年至1990年間東德和西德之間的國界。它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至捷克斯洛伐克,總長1,393公裏,其中並不包括柏林圍牆。而柏林圍牆是指圍繞著西柏林,共有隻有155公裏長,規模較小的圍牆,同樣作為屏障,其實管製不如兩德邊界嚴密。
東德在其邊界的一側建有連綿高聳的金屬柵欄、有刺鐵絲網、警鈴、壕溝、瞭望塔、自動餌雷、機關槍、雷區和圍牆,徹底阻絕任何人及車輛的穿越,也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所稱的「鐵幕」。冷戰期間,邊界也象徵分隔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體係。東德在國界部署了五萬名武裝衛兵鎮守,西德一側則有上萬名西德、英國與美國兵力。在邊界二側的內陸後方,則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華沙公約組織各駐紮超過百萬的軍力,準備戰事可能隨時爆發。
「小柏林」戶外博物館、圍牆和瞭望塔
最初的邊界隻是簡單的倒鉤鐵絲網,高度在1.2和2.5公尺,到了50年代後期,改成兩道更加牢固的鐵絲網,中間放蛇腹形鐵絲網,以加強防禦深度。60年代後,升級為「第三代」高3.2至4.0公尺的鐵板鐵絲網,網眼的開口很小,連一個手指都伸不進去,想從它下麵挖地道也不可能的,因為網基是深埋在地下。而且網的位置後退了20公尺到2公裏不等的距離,而在鐵絲網和邊界線之間的空地,是給東德士兵們足夠的視野,也讓他們在開槍射擊逃跑者時,不至於將子彈射到西德境內。
1966年開始,東德軍方又在幾乎長達一半的邊界線上佈署了地雷,這種地雷可以炸死方圓120公尺內的人員;到了80年代,據稱約有130萬顆各種地雷被埋在了邊界「無人之地」上,直到1984年末,這種地雷才在一片的國際譴責聲中最終被拆除。
代表著分裂的紀念碑
站在東德地界上望著當年兩德邊界上的奈何橋
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布開放柏林圍牆及兩德邊界。在1990年7月1日,兩德邊界被徹底廢除,兩德也在三個月後統一,正式結束長久以來的分裂。今天,該邊界地帶的軍事設施已所剩無幾。這條路線現被規劃為「歐洲綠帶」的一部份,沿著舊鐵幕、自北極圈起至黑海,連結各國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當年邊界上少數有村莊的地方,村莊會被3~4公尺高的水泥圍牆隔開。東德靠近邊界的房屋的窗子,全被磚塊堵上或是木板封死,或被為拆遷。這種有圍牆,在邊界線中隻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總共不到30公裏長。而現在還保留一個叫做Mödlareuth的小村莊作為戶外博物館和紀念碑,保留了一些原有的防禦工事,以記錄德國分裂與統一的歷史。
蘆葦之中竄出幾隻投奔自由的野鴨
Mödlareuth一半位於巴伐利亞州,另一半在圖林根州。1945年,圖林根部分成為蘇聯佔領區的一部分,而巴伐利亞這邊則是美國佔領區。所以村莊被圍牆分兩半,兩德統一前,東德部分被日夜嚴格監控,而在西德側成為一種旅遊景點。因為有圍牆分隔,它被美國觀光客稱為「小柏林」。
雞犬相聞的世外桃園
現在,這裡還是一個非常安靜優雅的小村莊,除了一間非常簡單的咖啡小店之外,隻有幾棟的農舍和倉庫,農舍的院子裡幾乎都有飼養著一些雞、鴨或鵝,如此雞犬相聞、天青水秀的圖畫,根本就是一幅陶淵明的世外桃園。而村莊的中間,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的四周有一些長長蘆葦和水草,水麵上飄著一些浮萍,當我們走靠近水邊的時候,突然傳出一陣聒噪的聲音,從蘆葦之中竄出幾隻緊張的野鴨,飛快的朝著湖的另外方向遊走。
在上野外教學歷史課的德國中學生
那一天,小村前的路邊,隻有我們一群愣頭愣腦的觀光客,圍牆旁和瞭望塔下,倒有不少年輕的德國中學生,應該是在上歷史課的野外教學吧,回顧那一段恐怖的歷史!
而我們在德國旅遊的這一段時間,美國的中學都已經放假了,但是我們在德國任何一個大小城鎮的博物館中,仍然會看到一群一群的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非常認真的做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