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端午節前後,在艾草的清香中,一個詩人的名字讓好多人提起,時不時還能聽到為他世人皆醉他獨醒的歎息。幾千年如水一樣流走了,作為中國第一個留下名字的詩人,他有幸跟個節日捆綁在了一起,自然就活在了雄黃酒的味道裏,艾草的清香中。
網上有個笑話,老師問小學生,你們最喜歡古代哪個詩人?有個小男孩說,屈原。老師很驚訝說,你這麽小,就能讀懂他的詩了,了不得,神童呀。小男孩說,老師你表揚錯了,好多的詩人的詩老讓人背,一考試就讓人填空,把人能累死。屈原這老頭可愛,不光不讓人費腦子還給人放三天假,讓人喜歡死了!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卻沒笑出來。心說,小孩子家不懂事,老屈的人生沉重得讓人想哭。別說小孩子,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上,又有幾個人有閑心學學老屈的操守,就連那被稱作文學皇冠上明珠的詩歌也像退休領導一樣門前冷落了。
(二)
我一向從內心敬仰詩人,他們太神奇了,把一些簡單的漢字重新排個隊,就成了名詩,比如說李白的《靜夜思》,讓古今中外多少遊子的鄉愁找到了詠歎的出口,你不服都不成。魯迅好像說過,詩人是坐在天堂裏吃著上帝發給糧果的人,他們不光地位高,還多情而敏感,永遠擺出一副跟整個世界打架的姿態。中國文學的長河裏,詩人比河裏的魚還多,能叫上來名字的也成千上萬。可以不誇張地說,文學史在明清前幾乎是詩歌史。詩人們坐在文學的山頂上,一坐就是幾千年,也讓我們這個老是吃不飽肚子的民族麵對清風明月時,有了幾分詩意。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酒足飯飽的國人爭著當土豪,到了外國也隻買貴的不買對的,大喊大叫著讓洋人側目。孩子們作文裏的理想也十有八九是當大官掙大錢,當年我們上學時要當科學家文學家的字眼早就沒人提起了。看看身邊忙得連放個屁都沒時間的人們都是一臉著急,好像不趕緊點天堂就關了門。酒桌上的話題也隻是誰升了官誰發了財,灑香裏也彌漫著羨慕嫉妒恨,醉的不是酒,是害怕失敗的焦慮。生活的角角落都能看到跑官的身影能聞見錢的味道,詩意沒了,詩人更少了。詩人成了舊時代的化石,成了怪誕的天外來客,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調笑的談資。國人走得太快了,連靈魂都快走丟了,更別說那一點點可憐的詩意。
(三)
有人在說到作家與政治的關係時,舉了三個有名的大文豪。屈原自戀,參與政治過度,強行讓一把手接受他的方案,大錯!李白不懂政治,卻自以為總理之才,好玩。蘇軾清醒,該建議就建議,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給我權,比如讓我當杭州市長,我就把杭州建設成天下第一郡。貶謫我了也無所謂,喝酒寫詩去。
對屈原先生的調侃,也算一家之言。轉念一想,也有另一種說法,任何年代,國家有難,社稷危矣,總得有人站出來,為理想獻身,哪怕頭破血流,死無所惜。往大的說,叫敢擔當,往小的說叫守名節。
(四)
作家閻真寫的長篇小說《滄浪之水》,這部書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書用屈原先生的名句作題,是以官場為背景的知識分子小說,對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析。在池大為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懷著單純善良的心,踏入現實世界,因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產生巨大困惑和失落感。求善而不得,為惡而不願,陷入深深的矛盾中,糾結,無力,痛苦。最終,說服自己,拋棄曾經的堅持,與生活和解,成為人生贏家。
本想這滄浪之水來濯纓——發現水濁以後不下水就是了,清者自清——發現在岸上的自己一無所獲一事無成,這清高的人行路步步難,連兒子住院都需要臭水坑裏的人打個電話才能順利入院,開始思考跳進這個臭水坑撲騰——萬事開頭難,真的下定決心去做的那段時間是最痛苦的。等到把自己也當個豬人狗人開始後反而越來越多好處,直至廳長——想用手中權利把這潭汙水變幹淨而不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成為自己以前最不恥的貪官,慢慢自己也在這個臭水坑裏習以為常還能品出滿足的滋味來........
是悲劇還是喜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隻是理想主義向現實投降,總是讓人幾分同情幾分惋惜,痛恨的不光是滄浪之水了。要是屈原先生九泉之下有知,也是會搖頭的。
(五)
偉大的詩人屈原先生當著大官肯定也不差錢,用如今俗人的看法,他算是個成功人士。就算楚國領導不重用,他也可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秦國去大展宏圖,那陣兒的秦國比如今的美國還牛逼,去了也是吃香的喝辣的,照樣風流快活。幾千年過去,俗人的想法如出一轍,當年江邊的漁翁也勸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用大白活就是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可以洗我的腳。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吧,好死不如賴活著。可老屈是有操守的詩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毅然決然投江了。中國詩人從此有了個理想的標杆,有了一個操守的高度,更有了一個詩意的端午節。
每年的春夏之交,像艾草一樣清香的詩意就讓國人想起了詩歌。可放在門前艾草十來天就枯了,要讓詩意飛一會兒,就得給國人的心裏種上艾草,讓詩歌的清香軟化堅硬的靈魂,讓土豪的粉絲們學會在人世間優雅詩意地棲居,有情調有品味有操守有詩意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