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519) 為什麽我對中國有信心

(2025-08-02 09:13:57) 下一個

最近幾年,有幾個大家很熟悉的大詞“東升西降”,“中華複興”,“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每一個大詞的背後,都或多或少的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中國現在有實力,有能力,也有底氣,是國際秩序中的關鍵一極,甚至是中美兩極中的一極。在這些大詞的渲染下,很多人興奮不已,也有人暗自擔憂,還有人不屑一顧,當然也有人立即反駁。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作為一個有理性的普通人,都需要先來看看這些宏觀敘事背後的真相,然後再看看你是否需要對於中國有信心。

蘋果CEO庫克:對中國的長期前景繼續保持信心丨一手

過去的45年,中國的發展路徑日益受到世界矚目。作為一名在中國和美國都居住超過20年的觀察者,一個有很多朋友在國內各行各業工作,創業,甚至是中級官員的普通人,我看到過很多中國的弊端和黑暗麵,也寫過很多對於中國的各種批評文章,但是我對中國仍然充滿信心,但這種信心,並非來自對體製的認同,也不是對風險與問題的回避,而是源自我對中國人民、企業家精神、文化韌性和社會活力的深刻認識。

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分析我信心的來源,同時也坦率指出令人擔憂的因素,以期呈現一個立體而平衡的中國圖景。

一、經濟:韌性與轉型中的挑戰與希望

中國經濟在過去四十年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躍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當前正麵臨出口下行、青年失業率上升、房地產泡沫化等結構性難題。一些人因此悲觀,甚至唱衰中國經濟。

我並不否認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但我之所以依然有信心,是因為中國的民間經濟活力依舊強勁。無數中小企業仍在持續創新,“寧德時代”“華為”“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在電動汽車、電池、通信等關鍵領域不斷突破。一線產業工人、工程師、技術人員在默默推進製造業升級。他們的努力,讓中國製造不僅僅是口號,而在逐漸成為現實。

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創造力,是經濟信心的根基。

中國GDP按美元計算29年來首次減少日經中文網

經濟實力的數據表現
1. 經濟總量(GDP)
2023年中國GDP:約 126萬億元人民幣(約 17.9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
占全球經濟比重:約 17%(IMF數據)。
2023年人均GDP:約 12,700美元,接近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

2. 製造業能力
中國是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占全球製造業產值超28%(2022年UNIDO數據),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全品類220個工業產品中都實現了自主生產的國家。
主導產業:電動車(全球產量86%)、光伏組件(全球產量89%)、通信設備、高鐵(總裏程超過4萬公裏,為世界第一)。

一文讀懂中國製造業-36氪

3. 外貿與外匯儲備
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約 5.9萬億美元,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外匯儲備:約 3.1萬億美元,世界第一。

信心來源 ———— 不是來自舉國體製的安排,而是來自民營企業和整體人民的勤奮和聰慧,並且不斷的進取

二、文化:延續性與包容性的共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曆史韌性使得國家在經曆反複動蕩後仍能再生。從漢字的傳承到地方戲曲的活力,從國潮崛起到網絡文學出海,中國文化正在從“自我認同”邁向“全球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的年輕一代正以更為開放和國際化的視野重新詮釋傳統價值觀,形成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這種文化自信不盲目排外,而是願意吸收、對話、演進。

正是這種文化的深厚底蘊,使我相信,中國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將越來越重要。

文化相關數據表現
1. 網絡文化與內容輸出
網絡文學出海:《全職高手》《魔道祖師》《慶餘年》等小說和影視劇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全球閱讀用戶超 1.5億人。
抖音國際版(TikTok):全球下載量超 40億次,活躍用戶超 15億,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數字文化輸出平台。

2023年中國文化產品出口金額統計分析_華經情報網_華經產業研究院

2. 文旅產業
2023年國內旅遊總人次:約 48.9億人次,恢複至疫情前的85%以上。
出境遊客人數:約 8700萬人次,中國仍是全球出境旅遊消費最多國家之一。

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報告(2023-2024)》在線發布_遊客_我國_目的地

信心來源 ———— 不是來自大國複興的口號,而是來自舉國上下的那種文化產出的熱情和創造力

三、體育:全民熱情與國際舞台上的新形象

體育是一個國家精神氣質的外顯。中國從“乒乓強國”逐步走向“全項目進軍”。從女排精神到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從李娜到蘇炳添,從國足低穀到校園足球的廣泛開展,體育正成為全民參與和國家形象的重要支撐。

尤其在年輕一代中,運動正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也構成了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一環。

體育相關數據表現
1. 奧運會成績
東京奧運會(2021):中國獲得 40金 27銀 24銅,金牌總數世界第二。
杭州亞運會(2023):中國代表團奪得 201金 111銀 71銅,金牌數超過第二至第六名總和。

換個角度看奧運獎牌榜:國家經濟實力對獎牌數的解釋能力- 21經濟網

2. 競技體育之外的全民健身
截至2023年底,全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超4億,體育消費市場規模達 3.8萬億元人民幣。

3. 賽事與基礎設施
冬奧會(2022)成功舉辦: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舉辦夏季與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新建、改建滑雪場超1000個,推動“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接近實現。

曆屆冬奧會中國獎牌榜- 知乎

信心來源 ———— 不是來自為國爭光的口號,而是來自普遍富裕後民眾的健康需求和運動員逆天改命的潛能

四、硬實力:科技突破與工業體係的深厚積累

從高鐵到天眼,從神舟飛天到“東方紅”衛星星鏈布局,中國在基礎設施、航天工程、芯片設計、新能源等多個關鍵領域取得突破。這些成果代表了中國幾十年工業基礎和科研體係的積澱。

但我並不回避憂慮。中國當前在擴大軍備、南海和台灣議題上的強硬姿態,引發周邊國家和世界的警覺。在增強國防的同時,必須始終警惕走上“以軍威謀發展”的路徑,避免誤判和平的代價。

硬實力數據表現
1. 科技創新
研發支出(R&D):2023年約 3.3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超 2.6%,僅次於美國。
國際專利申請量:中國連續4年世界第一,2023年超 72,000件(WIPO數據)。

透過數據看“十四五”答卷: 從量變到質變中國科技向新而行

2. 軍事實力
軍費開支:2024年預算為 1.66萬億元人民幣(約2300億美元),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重要力量:
航母數量:3艘在役(包括福建艦)
導彈力量: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反艦導彈與高超音速武器之一。
火箭軍與太空軍現代化加速。

2024 我國軍費預算增7.2%,景氣上行可期

信心來源 ———— 不是來自東升西江的口號,而是來自從下到上的那種對於改變命運的自發動能

五、軟實力:製度外的秩序與“非官方”的國家形象

盡管中國在國際傳播、媒體外交上尚顯生硬,但一種“非政府的中國形象”卻在悄然崛起。華人美食、短視頻、跨境電商、“中國製造”的實用價值,正在改變普通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

在製度尚未完全透明化、言論尚未真正自由的當下,正是無數企業家、留學生、誌願者、技術人員在國際舞台上的真實行為,為中國贏得了尊重。

這也是我最核心的信心來源——不是來自體製安排,而是來自人民自身的良知與行動。

軟實力數據表現
1. 國際組織影響力
聯合國維和人員數量: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主導國際項目:“一帶一路”倡議已涵蓋超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

2024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統計分析_智研谘詢

2. 教育與留學
全球最多國際學生的目的地之一:2023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約 80萬人,也有超 50萬人在中國就讀大學。
頂尖大學排名提升:如清華、北大進入QS全球前20。

2024《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新鮮出爐!中國仍是最大留學生源國!

3. 輿論與傳播平台
盡管國家級媒體信任度在西方受限,但華語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文化產品的海外影響力不斷擴大。
孔子學院/課堂:在全球140多個國家設有超過1500個教學點,推動漢語學習。

信心來源 ———— 不是來自中華複興的口號,而是來自普通民眾對於傳播中華文化的不懈努力

六、批評與警醒:不完美體製下的信心之源

我必須坦率指出,中國正走向越來越集中的大政府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運動式治理、對私營經濟的忽冷忽熱、對輿論空間的不斷壓縮,這些都在削弱社會信任與長遠活力。

政府對社會事務的高度管控,雖然在某些領域提升了效率,但也削弱了社會自我組織與創新能力。而隻有一個擁有自由思想、多元聲音的社會,才能在全球競爭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難題:美國該如何麵對獨裁軸心的崛起?|外交關係委員會- YouTube

我也擔憂中國在國際地緣政治中可能因強硬的姿態而誤判形勢,包括對於很多國家,包括對於俄羅斯,伊朗,北韓,委內瑞拉等高風險國家的無條件支持,影響和平發展的大局。

因此,我的信心是一種“有條件的信心” ———— 它要求繼續改革、要求對權力的製約機製、要求信息的透明,尤其需要守護市場、企業家和基層社會,普通老百姓的自由空間。

結語:信心源於人民,而非權力

我對中國有信心,不是因為權力,也不是因為口號,而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他們勤奮、堅韌、富有創造力;因為這個國家的企業家:他們在重重限製中依舊尋找突破;因為這個國家無數基層幹部和社區誌願者,在沒有聚光燈的地方默默為民眾服務。

他們代表了中國最真實的力量,也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

隻要人民的力量不被忽視,隻要改革與開放的精神不被拋棄,隻要我們願意正視問題、不斷改進,我相信中國,值得我們有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