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科學對應的不僅有社會科學,還有自然神學。自然神學思想集中體現在避開談論奇跡的真假,認為奇跡不應該成為信仰的核心論題。施行奇跡是上帝的權能,他能夠按照其意願展示這種權能,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施行奇跡是上帝的慣常的行事方式,更不意味著信仰必須依賴奇跡來保證。相反上帝“是依照萬物的本性行事以實現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說自然按照既定的規則運行,已經是人世間最大的“奇跡”了。奇跡對尚未開化的古代人來說也許能夠起到作用,但對於現代人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了,因為現代人完全能夠通過理性在自然的秩序中發現上帝無處不在的智慧。過多地談論奇跡,不僅無助於堅定人們的信仰,反而會使人墮入迷信和虛妄當中。真正的信仰應該通過對自然的理解和認識來達成。自然本身即是最大的奇跡,它出自造物主的恩賜和創造,所以,能有什麽比自然本身的規律性以及和諧完滿更能說明造物主的權能和智慧呢?人們對一個工匠技巧高低的評判,是通過對他的作品的精巧程度來進行的。既然如此,充分揭示出自然內在的規律,不正好彰顯出創造和設計這一切的上帝的鬼斧神工嗎?所以有一種說法,數學的極致是哲學, 物理的極致是宗教。
自然神學為近代科學提供了價值觀基礎。從價值觀的層麵看,自然神學對自然科學起到的作用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麵:其一,自然神學為早期科學的研究者提供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其二,自然神學為科學自身的合法性辯護提供了理由。它們不是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一切高尚學術的目的都是誘導人們的心靈戒除邪惡,並把它引向更美好的事物。當今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開拓者之一Google的座右銘就是“不作惡”!當一個人致力於研究他認為安排得最妥當和受神靈支配的事情時,對它們的深思熟慮難道不會激勵他追求最美好的事物並讚美萬物的創造者嗎?開普勒在揭示了奠定近代天文學基礎的行星三定律之後,他用飽含濃烈感情的語氣說:創造我們的上帝啊,我感謝您,您使我醉心於您親手創製的傑作,令我無限欣喜,心神蕩漾。看,我已用您賦予我的全部能力完成了我被指派的任務;我已盡我淺薄的心智所能把握無限的能力,向閱讀這些證明的人展示了您作品的榮耀……
如今自然科學是指導人們實踐最有效的知識體係,人們普遍認為,它是最值得優先發展的事項。因此,很多人也都認為,科學從來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它自近代以來能夠突飛猛進的發展原因。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曆史的演進要複雜得多。科學的實用性是隨著曆史的發展逐漸展現出來的,它在起初表現得並不那麽出色。而是否要支持科學研究,尤其是純粹的理論研究,人們在很長的時間裏並未達成共識。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7世紀60年代,但遲至18世紀中期,人們對其意義和性質仍然頗多質疑,這讓該學會一度陷入財政上的窘境。在科學展現的巨大力量讓所有人追崇的今天,有人刻意抹殺,有人難以理解,宗教上的價值和意義曾經是初期科學獲得社會認可的主要理由之一。強調科學的神學功能,在為科學爭取到更高的社會認同度以及關注度方麵的作用,不可能是無足輕重的。實際上,在基督教的任何教派,歐洲近代科學家們都熱衷於宣揚科學在宗教上的意義和價值。 當牛頓把宇宙體係這幅美麗的圖卷清楚地展現在世人眼前時,深刻地激起人們對偉大的造物主和萬物的主宰的敬仰與崇拜之情,當時人們認為這才是哲學的最好和最有價值的成果。牛頓體係甚至成為用來對付無神論者的強大武器。而近年來人們對量子和量子力學的研究,使對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對物質與精神之聯係的認識又進入了新階段。神學與自然科學的曆史進程呈現出人類思想運行的多樣性,複雜性和曲折性。讓人們充分意識到人類進步之大不易。作為有理性的人不應輕易的被洗腦或屏蔽,完全不了解自然神學在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的作用, 徹底放棄宗教信仰的自由。帶著沒有信仰的靈魂,善惡不分的活在人間;帶著無助的恐懼走向生死的臨界點。缺乏了對神學的了解,缺乏了信仰的自由,那麽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包含著什麽呢?
寫於 10/2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