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為相心為師

記錄生活點滴,抒寫人間情緣
正文

母親如泉-滋兒潤女養人家

(2019-05-01 17:24:34) 下一個

母親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客家阿娓,她童養媳出身沒有文化,一輩子都牢牢地銓在家鄉的大山和田野中。辛勤勞作,默默耕耘的她一年三百六十日總是沒得一刻閑,如今已過八十,背駝了腿腳不利落了,隻有那勞作的習慣難棄,依舊是起早摸黑,整天為兒女們勞心費神,叫人看了好不心疼。母親節來臨,萬般的思念在心中蠕動,不禁想借筆移情寫寫我對母親的感知。

一 苦水泡就女兒身

母親1934年出生在我們臨村,隨那時客家盛行的風俗很小就到我村一戶人家做童養媳。童養媳有多苦,還是讓下麵在客家地區流行的一首兒歌來告訴你吧。

童養媳婦苦斷腸,
從小離開爹和娘。
好比水桶落井底,
何日才能見太陽?
受不完的打和罵,
吃的剩飯和菜湯。
不是娘家生活苦,
怎會落入害人坑。

童養媳這盆苦水煎熬了母親整整十八年,淹沒了童年也淹沒了少年,髒活累活年複一年與日俱爭,挨打受罵家常便飯無休無止,初春田水冰涼必須下田撥秧,寒冬十指凍列依舊得上山挑柴。大概是因為大苦了,母親從末跟我們談起她這些經曆,隻是從她那變了型手指關節在冷天時疼痛難忍,我們依稀能體會她年少時經曆了多少苦難和艱辛。

二 一把苧須作嫁妝

49年那歡慶解放的腰鼓聲聲催喚起母親衝出牢籠的心思,她偷偷地和略識文字能寫會算的父親好上了。不嫌棄父親孤兒寡母,也不懼怕世俗千阻萬攔,母親緊緊抓住了這一擺脫銣鎖又似乎是稍縱即逝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了一回。母親這一心思當時大概隻有兩個人知曉,一個自然是父親,另一個是她的小夥伴也是鄰家童養媳的發招嬸,她也許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支持母親決定的人。在決定次日就要出走跟父親定終身的前一天,發招嬸和母親這一對苦瓜姐妹又一起上山去挑綿柴,早有默契的發招嬸準備了一束苧須送給母親,祝母親能衲出結實的鞋,走出精彩的路。青山上,天地間是母親起嫁的地方,一束苧須是唯一的嫁妝。

三 相夫育子渡艱辛

告別了戰火紛飛風雨飄搖歲月,走進了同一屋簷下的父母,且行且珍惜著那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母親用她特有的嫻淑溫暖著父親那時還是飄蕩的心,家的曖爐終於重新噴發出絲絲火苗。由於我那大屋的祖輩男丁不怎麽興望而且幾乎沒有高壽的,祖母盼望有孫輩早早來到世上。父母努力著,從結婚到65年先後育有三兒一女,我排行老四。遺憾的是老大和62年出生的姐姐都在幾歲時因病辭世,其實也不是什麽大病,隻是因那時的交通和醫療條件大差。所幸二哥和我都在和那時眾多的小孩病的搏鬥中走了出來,給祖母和父母親予些許慰籍。記憶中母親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小產一次,沒能再給我們添個妹妹或弟弟旳,心裏不禁有些遺憾。小時候看著鄰家姐姐幫母親又嗬護著弟弟,心中的羨慕之情那是滿滿的,可想而知作為人母失兒喪女的心情是何等苦楚……

四 溫良大度築家底

自我有記憶開始,我就看見母親起早摸黑地忙碌著,早上天沒亮就起床做飯,白天隨大家一起生產隊出工,晚上在大家吃完飯後洗碗抹桌,隨後還得燒煮明天的豬食。做飯用的柴火,自留地上萊絲,喂豬用的豬草也基本上是母親的責任。從沒見她墟日裏去鎮上瀟灑,也極少見她在放電影的日子去村中的禮堂看戲,於她要做的事情實在大多,那有這閑工夫啊!

除了幹活,母親那時還會常常受到祖母的數落。其實祖母是我爺爺的小婆,也是童養媳婢婆妹子出身,印象中她腿腳粗大,身材在那那個年代的客家女中算是很高的,成年到頭都盤著一個發髻,穿著黑色的衣服。苦出身的奶奶對母親很少有理解,她總是對別人數落著母親的這裏不是那裏不是的。有一次母親穿了件素藍帶淺格花的新衣服,我覺的挺養眼的,奶奶又在那兒酸言酸語,說母親是什麽"老蔫菜開花”,聽著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母親總是用她特有的方式來處理奶奶的數落,那就是從不和她計較,實在聽不下去,就自己到外麵幹活去,反正屋裏屋外,田頭地尾,有的是活等著她呢。

奶奶難纏,父親性急也會常會在家裏發脾氣,有一次看見父親在煎蕃薯粄子因火過大有點糊了,脾氣上來一軲轆就把它們全部鏟到了外麵的天井裏,甩手走開了。母親無奈地笑笑,全數將它們撿起來洗幹淨,再用小火慢慢烘熟。你急我不急,讓你針插綿花餘氣自消,母親處理老爸的急火肝氣自有她特有的哲學。

由於母親大度溫良,跟鄰裏鄉親總能容融洽相處。她生產隊岀工從不挑活揀活,也基本上能隨叫隨到。與別人搭夥幹活,也盡已之能,從不和別人計較。盡管那時常見眾多婦女罵這罵那,又時還站在各自的大門口互罵的天昏地暗,讓她們小孩在學校都很沒麵子,同學們都會說誰誰的母親真會罵。真慶幸有一個與鄰為善的母親,我在學校裏也就少了那類煩惱。

母親就是這樣用她的任勞任怨,給家裏注入陽光,用她的溫良大度,讓家裏充滿親和。我常想母親就是傳說中田螺姑娘的化身,付出的是無盡無窮,追求的卻是少之又少,對於她,能在幹活出汗後回家喝杯糖水就是最大的奢侈及快樂。

五 愛係兒女慈為本

有一次回家,母親悄悄來到我房間,先問我小孩如何,聽不聽話,叮囑我對小孩要寬嚴相濟,讓小孩健康成長,沒讀過一天書,隻在夜校學認過幾個字的母親有她自己的養兒規則呢。其實她自己就是秉承著這一原則做的,知道父親對我哥倆嚴格,她對我哥倆很少說教,更別說打罵了。也許是因為她自己小時挨打受罵大多了,她想給自己的小孩多一些寬容。但寬容也是有框架的,在父親教育或者敲打我們時,她從不庇護,讓我們體會接受嚴厲教育的一麵。

母親從來不給我零花錢及買零食什麽的,但是她會用她的努力給予我們一些讓人羨慕的東西。她在離家很遠的山坑田邊開荒種紅薯,並用其做成又軟又甜的地瓜幹,小時候吃得那個滋潤喲到現在還回昧。她在溪邊種的薯裏,紫紅透亮,一根大到十幾斤,用油蔥一抄成為自然美味。上高中的那兩年,她又種了許多冬瓜,然後將它們灑幹淹製成可口的冬瓜幹,讓住校的我擺脫了長期隻能吃酸菜拌飯的日子。

後來我離開家鄉去外麵學習工作了,每次知道我要回家,她都會將地瓜幹用草紙包了一層又一層放在洋鐵皮箱中,將芋頭埋入灶房柴堆深處,讓我回家時再體會一下小時的最愛:阿娓地瓜幹和芋卵煮旁米豆裏。她對一家人團聚的一個時光尤其珍重,總是天沒亮就起床燒火做飯,晚上九點多鍾,她盡管已是仰目搭睡,還堅持著努力聽大家的東拉西扯,對於她來說看見後輩齊全地在她眼前閃動就是莫名的幸福。待到我們要再離家出發的前日她就會整完都無法入眠,半夜三更就起來摸這撿那的,因為她知道這一走又得幾年這樣的團聚才能重來,於她是漫長漫長的等待。可憐天下父母心,誰說不是啊!

六 寸草難報三春輝

母親,兒子讀再多的書,也寫不出您的日月星辰,走再遠的路,也走不出您的大慈大愛。忘不了您送兒遠行的兩行淚花,細看孫輩的一臉慈祥。留戀和您一起燒爐灶,給火籠添炭火的冬日時光,盼望著下次回家給您端杯糖水,看您喝完小眼眯眯的滿足。不管再老再駝,您永遠是高聳的山巒,鞭策著我們前行;就算平凡普通,您始終是淌愛的河流,婉蜒在兒女心間。母親節來臨之際,兒子在遠方祝您心寬體暢,平安吉祥,也順祝普天下所有的阿娓,媆媆,媽媽節日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