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電視連續劇《甄嬛傳》。上一次看已是十餘年前。
據報道,這部劇被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引進,在越南反響尤其好。美國也引進了,且濃縮成六集後登陸Netflix,但反響平平,甚至幾乎無人所知。
為何美國觀眾不感冒?有很多原因,一是中美文化差異較大,觀眾很難理解。美國觀眾能接受俄羅斯宮廷戲《葉卡捷琳娜大帝》,但是對中國宮廷距離尚遠。二是翻譯有難度,沒有過硬的翻譯,隨便雇個人翻,英語很難精確表達原意。
此外,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該劇的價值觀不為歐美國家人接受。全片表現的是妃嬪之間的宮廷鬥爭,但全劇的主旨是什麽?導演鄭曉龍說是為了批判。批判什麽?批判的同時又謳歌什麽?難道奴才效忠主子,就是全劇的價值觀?比如崔槿汐對甄嬛,剪秋對皇後,頌枝對華妃?
有人說該劇的積極立意體現在女子在男權社會中的不屈不撓的抗爭,有女性意識。但是女性抗爭的手段是什麽?難道就是耍詭計、鬥心眼兒、結黨營私、嫁禍他人?
縱觀歐美文學、影視,極少見謳歌奴才效忠主子的。人生來平等,不分貴賤,這種奴才像狗一般地對主子不離不棄、忠貞不二,也就是在儒家文化圈裏會被褒讚。要是歌頌忠誠,那還不如看《忠犬八公》。
但是為什麽該劇在中國就那麽火?主要還是與人鬥其樂無窮的中國社會在該劇中都能看到縮影。
回顧這一生,筆者經曆了無數次《甄嬛傳》般的宮廷鬥爭。
記得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中直機關。才去沒多久,新上任的主管莫名其妙要讓我走(其實正合我意,因為我要去外企)。後來聽她的上級告訴我,原因是我妄議她的紅旗業大學曆。為此事,我到今天都覺得哭笑不得。後來跟加拿大人說過此事,問他們是否覺得中國人城府更深?他們哈哈大笑說:“我覺得你們中國人都是巨嬰!”
後去了一家搞工程的民企,位於光華大廈,給了我誘人的頭銜和薪金,讓我負責網絡部門,一切說得冠冕堂皇,貌似有遠大前程。誰知三個月後一主管挨個跟我們若幹人談話,說要終止合同,原因是三個月網站做完了,也不需要我們了。這個主管還一臉冷漠地說:“今日是你,明日是我。”
又去了一家海外風險投資互聯網公司,一群員工聯合起來要搞掉CEO,有人拉著我一起去見董事長,猶如他們的太上皇。CEO得知,惶惶不安。這些員工也是,其實大家都在混錢,隻不過他們氣不過CEO忽悠了每月五萬,而他們掙的是每月四千。
又去了另一家有美國風險投資的互聯網獵頭公司,我學會了不露鋒芒、明哲保身,所以在這家待的時間長一些。不過突然有一天,公司要裁員減薪。高層商議,與其人人減薪、打擊士氣,不如各部門裁員,精簡編製。一時間人人自危。
我們部門主管跟我私交不錯,私下裏告訴我:“你不用擔心,你是安全的。” 原因是我薪水不高,也不是最低,且人際關係恰到好處,平時表現不顯山露水。此外跟她投緣,交往甚好。不過她也悄悄告訴我,她會讓誰誰誰滾蛋,拔去眼中釘、肉中刺。
最後還是我自己走的,因為有一家民企挖我。那是家幾十個人的單位,去的時候月流水才五萬人民幣,我幹了半年就上升到500萬。總經理樂嗬嗬地說,他的職位遲早是留給我的,他則去周遊祖國大好河山。一時間我在單位裏眾人簇擁,處處有人拍馬逢迎。我低調地說了句:“公司是鍛煉我的平台,我還遠遠沒有達到那個境界,還需要多多鍛煉。” 誰知到了什麽人嘴裏,“平台”成了“跳板”。
一日,總經理一臉狐疑地找我麵談,問道:“聽說你把公司當跳板。你要跳哪裏去啊?”
後來,我們給這個傳話的人起了個外號,叫“告密”。
在那裏一共不到兩年,經曆了無數宮鬥。同事們開玩笑說,這家民企居然也隻抓革命,不促生產。
到了加拿大,確實好很多,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宮鬥,尤其是中國人多的地方。
安大略省一所知名大學的中文係主管老師招我去任教。一日,她把我叫進她的辦公室,煞有介事跟我說:“我已經把你當成我的心腹了!”
我乍一聽,心裏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媽呀,咱好歹也是博士,咱是來任教來了,還是給人當心腹來了?筆者有精神潔癖,所以當日便有離去之意。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這點小插曲都不能忍,以後還怎麽活在這人世上?
那座城市冬季寒冷多雪,最冷時候零下30度,記得我踩著深到膝蓋的雪去買油鹽醬醋。
初來乍到,鵝毛大雪紛飛。學校午餐時同係一中國女老師過來跟我搭訕,問道:“溫哥華多好呀!你怎麽會來這裏?這裏可下雪多啊!”
感覺這人話裏有話,其意不善,於是我回答道:“可是我喜歡下雪呀!”
哪知道沒多久我去歐洲開會,此人趁我不在跑到主管那裏說:“達哇說他不喜歡下雪,而且準備下學期不在這裏任教了!”
她萬萬沒想到主管跟我是朋友。主管老師當即給我發了郵件,問:“聽說你打算下學期不再教了,是嗎?請確認,以便我排課。”
我說了我喜歡雪,都變成我不喜歡雪。假如我要說我不喜歡雪,從那女人嘴裏冒出的話還不知會怎樣呢!
這女老師這一招失算了,沒多久她又來了一招。據說是她跟係主任匯報,說這個主管老師任人唯親,才把我招來。導致學期中間的三四月間,冷不丁地係主任讓大家都把簡曆發給她,她要查看。
主管老師是文革過來人,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馬上就嗅到了不妙,當即告訴了我。
誰知比對了一下所有人簡曆,最後發現竟然是我的資曆最高,於是這一招又失算了。
《紅樓夢》中有句話:千裏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一晃那麽多年過去了,這些人想想,有意思嗎?你把別人弄走,難道就能換來你一生的穩定和可靠?
我侄子太把工作單位當回事,命都能搭上。不過他上一個工作沒了,下一個工作又實現了無縫對接。從長遠眼光來看,這無縫對接不是好事,因為他應該更多碰碰壁。我經常灌輸給他: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裏;打鐵還須自身硬。這世上哪份工作都靠不上,因為最難搞的是人。最後能靠上的還是自己——自己的能力、資源、魄力、勇氣。與其一輩子給人打工,不如早早自己創業——都要搞人際關係,與其跟同事搞,不如跟客戶搞。
也因為此,中國觀眾從看《甄嬛傳》中解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