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央視87版《紅樓夢》是經典,但是筆者認同導演王扶林的意見:音樂是經典,但是電視劇不算經典,隻是在一堆爛劇中脫穎而出,才成為經典。我還加上一句:選演員是經典,比如王熙鳳、劉姥姥等很多角色的扮演者。
為什麽87版嚴格來說不算經典?因為漏洞實在太多,有粗製濫造之感。請繼續看下去:
夏太監報告元春晉升貴妃。街景一女子穿著褲子大踏步招搖過市,分明是現代作派。古代女子內絝外裳,褲子外麵應該套個裙子或類似圍裙的衣服,隻有在勞作時候才穿褲子,而且女子走路雙腿通常夾緊,沒有這麽大叉著腿的。
王熙鳳飯後,當著賈蓉、賈薔麵朝地上吐口中食物殘渣。書中沒有描寫這一細節,不知導演安排此細節是何用意?估計是為了顯示鳳姐的粗鄙、沒文化,但是好歹人家也是金陵王家出身、賈家現存長孫夫人,即便丫鬟都溫文爾雅,更何況這麽一個貴婦人?
緊接著,賈璉酒足飯飽後,又當著賈蓉、賈薔麵摳牙縫,還用手指那麽一彈。書中沒有描寫這一細節,不知導演安排此細節是何用意?估計是為了顯示賈璉的粗鄙、沒文化,但是好歹人家也是賈家嫡出大公子,自幼由賈母管教,即便讀書少,也不至於那麽不斯文?
賈政為建大觀園會客,客廳地毯都沒鋪平。從翻上來的邊角看,這就是一塊兒極其廉價的破布,根本不是四大家族、金玉滿堂人家的地毯。這說明導演、道具、攝像都有著“馬大哈”的民族性,欠缺“匠人精神”。
大觀園落成,門口石獅子居然出現現代才有的鐵欄杆。古代大戶人家院落的石獅子的目的是鎮宅辟邪,而現代才有的鐵護欄會被認為破壞了風水。所以劇組理應拆除鐵護欄再拍攝。
元妃省親。四個劃船的船槳都沒接觸到水麵。
眾姐妹遊賞大觀園。一個個的特寫齊刷刷地都做出脖子右傾、朝裏張望的姿勢,一看就是照搬了戲曲的身段。戲曲是舞台表演,因此身段通常要誇張,但是不加收斂放在影視劇裏就不合適了。相反,陳曉旭因為沒有戲曲功底,反而恰到好處一些。張莉不是戲曲出身,但是她是舞蹈演員,而中國傳統舞和戲曲身段有相似之處,因此也有戲曲身段的痕跡。
惜春,越劇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裏一望。
平兒,揚劇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裏一望。
襲人,黃梅戲背景,也是脖子往右一斜,眼睛朝裏一望。
紫娟,舞蹈背景、話劇出身,更是如此。難道大觀園的門隻開了一個縫不成?哈哈。
倪二更甚,幾乎完全是戲曲做派,讓人出戲!筆者網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如此——扮演者馬增壽是京劇醜行演員。
電視劇是寫實的,表演稍帶一些戲曲身段可以表現古人風韻,但是太過了則未免有誇張、虛假之感。
二小廝掃地,地上其實一塵不染,兩人掃了半天簡直是在“寫意”。導演和道具師怎麽也應該地上撒些塵土、瓦礫、枝葉什麽的。這種“馬大哈”,在中國影視劇中相當普遍。好萊塢大戲則極少出現。
金莉莉出鏡極少,有表演成分的則更少!幾乎唯一的有她表演的地方,就是這裏極其尷尬的一笑,其虛假和2010版《紅樓夢》的姚笛有一比,甚至還不如姚。金的基本表演能力都不夠,不知她怎麽考上中戲的?而且,《紅樓夢》劇組每次聚會、上鏡,都絕對少不了她來蹭鏡頭。
馬道婆攛掇趙姨娘出錢作法害人,趙姨娘拿出梯己錢,出現四個大銀元寶。趙姨娘的月錢為二兩白銀,而明朝一個銀元寶至少50兩白銀,請問趙姨娘哪兒來的這麽多銀元寶?
馬道婆作法後,王熙鳳中邪,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但仍然有著精致的妝容,眼線、眼影、口紅,一個不誤。
小紅道:“千裏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這話書中出現多次,原著為“筵席”,不是“宴席”。小紅讀成了“宴席”,給曹雪芹的原文篡改了。
薛蟠一幹人聚餐。餐桌上有道菜(疑似香蕉瓣兒)上麵擱了一棵類似小西紅柿的東西作為莫名其妙的點綴。小西紅柿在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但是當時隻作為觀賞植物。作為食物,那是現代的事兒!
席間出現一個嚴重的配音失誤。薛蟠嘴都閉上了,竟然出現他“吃!吃!吃!”的吆喝聲。
又出現一個嚴重的道具失誤。蔣玉菡從花盆裏摘一枝花,一邊吟誦道:“花氣襲人知晝暖”。而這枝花竟然是已經摘過並鬆鬆垮垮插入花盆泥土中的。蔣玉菡怎麽知道那枝花是道具師給他特意安排的?哈哈。
席間,一小廝帽子下露出現代男子的劉海兒和鬢角。
此時應該是炎夏,賈寶玉和蔣玉菡都身穿厚重的長衫,寬大的袖子嚴嚴實實遮住了手臂。其實古人在炎夏時候穿得比我們想象的開放得多!那時候已有短袖、薄紗作為夏衣。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所以夏衣材質和剪裁要更清涼才是,不可能工工整整穿著長衫。
所謂茜香國進貢的防暑汗巾,大紅色是對的,但是按理說應該是紗質的,不可能是厚重的絲綢,甚至還繡著花兒——這一看就是中國的汗巾,不是東南亞藩國進貢的!
更搞笑的是黛玉葬花一段。地麵的特寫中,花謝之飛速和密集,比下雹子還猛!
而到了樹木的特寫,又不見一朵花瓣的飛舞和凋謝。
這一段導演和表演都有失誤。沒有黛玉凝視花謝的特寫,而幾乎全是哭哭啼啼、悲天憫人、若有所思的麵部特寫。
黛玉這裏泣不成聲哭成了淚人兒,感覺有些葉公好龍:葬花是假,自艾自怨才是真。
最後,黛玉用鋤頭比著葫蘆畫瓢,輕描淡寫地,刨了半天也沒刨出拳頭大的坑。
相比之下,越劇老電影《紅樓夢》的葬花片段之藝術感染力更深!第一,攝影棚置景比蘇州香雪海實地拍攝更唯美。第二,王文娟的身段極其優美,而陳曉旭沒有身段童子工,舉手投足沒有美感,更沒有感召力。
第三,王文娟的表演恰到好處!陳曉旭那哭哭啼啼、悲天憫人實在太過了。王文娟一滴淚都沒掉,卻能讓觀眾哭成淚人兒,這才叫本事!
總體感覺,王扶林的特長是選演員,而導演功力不算一流。筆者認為,如果讓北影版《紅樓夢》導演謝鐵驪來執導,而王扶林做謝鐵驪的副導演,則會出真正的、永恒的《紅樓夢》影視精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