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皮特魯多終於下台了。難道那個唇槍舌劍、咄咄逼人的博勵治就能力挽狂瀾?我看夠嗆。特魯多九年來給加拿大造成的傷害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回憶起2005年一直到特魯多上台前的加拿大,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人間天堂。那時的溫哥華煤港(上圖)的加拿大廣場,根本見不到那麽多人,處處一塵不染。不像現在,每天烏央烏央幾乎一多半是印度人,恍惚間誤以為到了孟買。
溫哥華市區,一個街邊刷皮鞋的年輕男子,金發碧眼,還戴著時尚的鴨舌帽、金絲邊眼鏡,旁邊還躺著一隻狗(上圖)。初來乍到,看到這一幕總感覺有些違和。當時笑道:不愧是發達國家,刷鞋的都會穿搭。
又走幾步,一個年輕流浪漢,戴著時尚的頭巾,看著一個小筆記本。當時有朋友笑道:不愧是發達國家,叫花子穿得都蠻好。
那時隻要有一份全職收入,你就可以租得起溫哥華市中心的單身公寓(studio)。這是我2006-2008年間的公寓,月租金875元。樓裏有健身房和洗衣房,管理非常完善。
多倫多,餐廳裏吃飯時邂逅一英國女士,隨即成為好友。她帶我逛多倫多市中心的高檔區域。
英國朋友又請我看現代舞演出。演出結束後我們和舞蹈演員合影。我對多倫多印象還是不錯的,文化活動比溫哥華豐富多彩,而且也很容易交到新朋友。跟溫哥華比,多倫多像是紐約;跟紐約比,多倫多則有溫哥華的優點。因此,那時的多倫多是很宜居的。
那時的尼亞加拉瀑布有世界各地的遊客,根本不像現在幾乎全是印度人。沙灘上大便的情況更是聞所未聞。
特魯多真有才,以一己之力,九年間把加拿大改造成一個高通脹、高犯罪率、高房價的“阿根廷”、“南非”。現在的多倫多,隔三差五有珠寶店的“零元購”;現在的溫哥華,開車按喇叭、路怒的多了不少。現在的安大略,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多達10萬人;現在的溫哥華,政府花納稅人錢給流浪漢吸毒,老百姓卻節衣縮食、選擇躺平。
那時幾乎沒接到過一個詐騙電話。而現在幾乎95%的來電都是詐騙電話。
2025年,加拿大移民部期盼著490萬簽證到期的臨時居民自覺離境。可能嗎?君不見,那麽多人說即便在加拿大蹲監獄都比回國過得舒服,他能自覺離境?租不起房,就會選擇25人合租地下室;掙不到錢就會心生奸計坑蒙拐騙;找不到工作,就會去打砸搶零元購。不加甄別放進來幾百萬人,如入無人之境,遲早都是隱患。
第一次聽到 Pierre Poilievre 這個名字。
查了查他的立場:
Poilievre has called for a tougher policy against illegal immigration and has accused the Trudeau government of allowing illegal border crossings to continue.
In 2023, he stated irregular border crossing points should be closed and loopholes allowing illegal migration to be ended。
兩人都是美、加各自人口約百分之五十的左翼選上去的。
我一邊觀察,一邊納悶,世界上竟有這樣下定了決心自殺、自殘的國家和民族。
他們自己要自殺,我能攔得住嗎?
美國右翼選上川普,就是在美國自殺路上反潮流之舉。
德國有 Alice Weidel。
加拿大有川普式的人物嗎?
還是加拿大政客裏沒有一人敢丟掉“政治正確”的遮羞布?
08年踢走哈伯及其保守黨,挺自由黨上台,已至其久居台上且幾乎徹底搞垮加拿大,中國大陸來的技術移民功不可沒,去街上/渥太華舉小紅旗的人們出來走幾步。。。
怪印度人多? 倒是感覺老印的性格較國人更Pleasant些,在火車上/圖書館裏見到大聲喧嘩的其它族裔包掛老印,倒是可以小聲善意提醒,剩下的不說你懂的。。。
高印錢和發福利給根本不該發的人。
不過加州人就是搞到比加拿大還爛,依然會很多支持紐森的。沒辦法,有些人的智慧就是如此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