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老錢:關於對等關稅 --- 不對等就是掠奪,2343》。全是大白話,力圖解釋了兩點:
1. 不對等的關稅現象是怎麽發生的- 是善良的美國對全世界的慷慨輸血;
2. 這樣的慷慨善良是特殊時期的,不能持久的/not sustainable, cannot be forever。固化了不對等的關稅s80年的結果,是嚴重的,積重難返的對美貿易逆差,掏空銷毀了美國的產業。
結果是:
1. 雖然華爾街,特別是金融大鱷們從中發了大財,雖然老百姓也得到了廉價的商品,但是,導致製造業的流失,產業空心化的結果是美國的廣大老百姓失去了就業機會,最終導致了美國老百姓的貧困和困難。
2. 失去了製造業的美國,國力的急劇衰退,嚴重到xx病毒襲來時,連基本的藥物和口罩都無法供應。不用說發生戰爭了,細思極恐!
3. 在美國難以為繼的,幾近破產的關頭,川普橫空出世了。不管川普是如何的粗糙,路數狂野,不管有多大的陣痛,美國必須再造。
這個嚴重的對美貿易逆差,和美國的產業被掏空的過程,是伴隨在極左派思潮和運動的極其賣國/毀國的政策而發生和加劇的。這就是極左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所以,我一直抨擊,由竊國大賊歐巴馬瘋狂推動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請見《老錢:“多元化”算什麽金科玉律?,15342》,《老錢:關於全球化的一點思考,28902》。
最近,看到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的文章,《孫立平:現在麵對的問題其實比關稅大戰本身還麻煩》。其要點就是,川普的“對等關稅”,就是摧毀了“自由貿易”。
我對孫教授一直是很欽佩,很尊重的。但是,看了他這篇,側完全不能同意他對“自由貿易”的看法。
那麽,再來談談“自由貿易”。
首先,什麽是“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就是,自由的買,自由的賣。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沒有刀架在脖子上的強製買賣。什麽帝國主義也好,黑幫霸道也好,都不能幹預自由買賣。完全沒有強迫,完全是自願的,願買,願賣。
當然,“貿易自由”也就包括了不願賣,或不願買的自由。
一國之內如此,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
唯一的考量就是對自己,劃算不劃算,有利還是無利。
再來講,國家的職責是什麽。
隻要這個世界還沒有“大同”,隻要還有國界,各國之間就要互相尊重,不得侵略,不得幹涉別國內政。各國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是保護自己的老百姓過好日子。為了自己的老百姓的福祉,可以閉關自守。可以拒絕“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可以拒絕國際貿易。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一點都不“匪夷所思”。不要人雲亦雲,獨立思考,仔細想想,有什麽國內法,國際法,有什麽自然法則,規定了每個國家必須“全球化”和“多元化”? 必須“國際化”?必須進行“國際貿易”?
“自由貿易”嘛,就是包括了可以“不貿易”的自由。
美國這麽發達,汽車,電視,手機,冰箱,微波爐,。。。都是美國發明的。可是,阿米什人就堅持不要現代化,堅持簡樸的生活方式。放大到一個國家,舉國堅守“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強迫他們現代化嘛。不可以。
倒是有一個明確的“不可以”,明確“要禁止”的,就是侵略他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遭到了全世界的譴責,唾棄和製裁。我已經寫了一係列的文章了。不再敖述。
如果一個國家不參加“自由貿易”,隻要這個國家沒有去破壞和強製別國也不參加,隻是他自己不參加,不犯任何法。
“自由貿易”可以是一個“好東西”。“國際分工”也可以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也可以是一個幌子,也可以是一個騙局。
我們見到過的多了。
就比如說,孫教授所熟悉的,身處其中的“自由貿易”是一個什麽東西?
比如什麽“市場換技術”,是不是“自由貿易”?
我們都知道,“自由貿易”的基本規矩就是要尊重“知識產權”,要尊重“商業機密”,尊重別人的創新。各國都有專利法,國際間也有專利法。尊重原創,這是人類幾千年的經驗總結,是普世價值。
可是,利用市場的誘惑,逼迫著別人出讓技術,是不是“自由貿易”?願打願挨,沒有人用大炮利艦強迫,再心疼都還是自願的。一方麵利用自己一點市場碼頭,利用別人的貪利,迫使別人幹不心甘不情願的交易,交出技術。另一方麵低聲下氣地求技術,同時也能偷則偷,能扒則扒,能搶則搶。。。無所不用其極。
沒有強迫,但是讓人幹不心甘不情願,捏著鼻子,忍聲吞氣,是“自由貿易”嗎?
還要洋洋自得地叫做“三十年走完了人家走了三百年的路。”。。。
等到把別人的技術都學來了,偷來了,不僅僅立刻把別人踢出自己的市場,而且立刻用自己的低人權,幾乎是現代奴隸製度下的廉價勞動力為優勢,壓低價格,靠廉價傾銷,用偽冒仿造的“山寨品”去爭搶市場。毫無信義,毫無猶豫,毫無廉恥的,立刻傾銷/Dumping到對方的市場上去,用低價,惡性競爭壓垮對方。把對方的生產能力全部打垮,趕盡殺絕。完全地獨霸了全球市場之後,再漲價,壟斷市場。。。
一個國家,不可能全方位地這樣幹。工業,農業,汽車,火車,輪船,高鐵,地鐵,飛機,機床,太陽能,計算機,軟件。。。全方位地出擊,各行各業,每個產業,每個產品,都同時這樣幹。不可能的。
但是,特別是在一個“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優越的社會製度”下,叫做“傾全國之力集中優勢攻堅”,“以舉國之力幹大事”,是可以一口一口,一步一步,一個一個,有計劃有步驟地搞下去。這是沒有一個靠“自由經濟”,尊循人類幾千年總結形成的道德規矩規範法律,真正在做“自由貿易”的民間企業和資本家能頂得住的。
搞這種“偽自由貿易”的國家政府和權貴集團,正是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曆史反動派,吸血鬼。
孫教授講的就是這樣的“偽自由貿易”?
這樣的“偽自由貿易”,把全世界都玩殘了,把幾千年的,特別近三五百年的規則都玩殘了,把WTO玩殘了。
這樣的“偽自由貿易”,敗壞規矩,敗壞了民風,敗壞了市場,敗壞了社會,寧可不要。
“不平等的關稅”加上這樣的“偽自由貿易”,所向披靡。就像“乾坤挪移大法”一樣,就是把美國的財富勢不可擋地卑鄙無恥地挪移過去了。這就是“貿易戰爭”。這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是打著“自由貿易”幌子。
西方的資本家,企業家,政治家,都是“短視的”,更沒有“集體主義”。他們沒有一個號稱“人類最崇高的偉大理想”為動力,,沒有一個“消滅一切反動派”,“要把xxxx紅旗插遍全世界”的,為一輩子的主導思想。。。他們還要崇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個人奮鬥。。。
過去沒有一個總統認真對待了,行動了。所有的損失都體現到美國的老百姓的生活裏。
可是!!!
可是,就是有一個商人,不是總統,沒有官職,不在朝堂,卻“朝斯夕斯 念茲在茲”。
這個人就是川普,Donald Trump。而且行動能力超強,說到做到。
可以說他反“全球化”,反“多元化”,反“國際化”,反“自由貿易”。。。Whatever!他就是為美國老百姓考慮。美國第一。MAGA。
川普反對的正是“偽自由貿易”!
我一直說,“川普不是完人”,我並不同意他的一切。我也看不懂一些事情。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我講常識。
我支持“美國第一”和MAGA。哪一個國家,不應該把自己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其實,所有這些所謂的“全球化”,“多元化”,“國際化”,其實質歸根到底都是共產主義運動。自馬克思出世以來,快兩百年了。人類飽受其害。
但是,人類多數人是不長記性的。不過兩代人就會把才經曆過的悲慘痛苦就忘記了。好了傷疤忘了疼。讓極左派的馬克思主義騙子一次又一次地卷土重來。
所以,川普的MAGA,不僅僅是挽救美國,也是對“暴力馬克思主義”和“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在全世界的倒行逆施的阻擊。(關於“文化馬克思主義”,請看《老錢:再談新馬克思主義,1600》)
也就是挽救人類。
(全文到此)
(全文到此)
比如,過去十年中,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票房中的占比從約45%下降到2024年的約5%,中國對美國的服務貿易逆差中,多數集中在中國人的旅遊和留學服務,占到40%左右,但是美國的各種金融,媒體,互聯網等等在中國基本上是被禁止的。
拋開不切實際的中國市場不說,中國和美國,包括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一方麵在產業升級,一方麵在大量傾銷,所謂的中國製造黑洞,如果沒有一定的措施,最後肯定是中國製造一家獨大,其它國家都成為消費國,這種全球化也是不可持續的。
第一,美國之所以可以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不按照可比價格),重要原因是美國關稅很低,隻有2%,而不是發達國家普遍的7%。
在這種關稅下,美國人有能力消費更多,所以市場大,也讓美國貿易逆差增大。
第二,這種貿易不平衡的局麵是美國的金融模式追求的,也就是人為的,當然不是為了降低收入。
而是為了保證美元的貿易統治地位,這個統治地位對美國的意義就不多說了,有與沒有是天壤之別,否則美國也不會在戰後拚命追求。
因此,隻要是自由貿易,美國必然會走到這一步,而且最有利於美國的經濟發展。在本世紀初期的時候,美國經濟規模與歐盟差不多,甚至略低。經過這十幾年全球化,美國經濟規模如今比歐盟高30%以上。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美國資本發起了全球化。
隻要美國追求美元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是貿易逆差,而且是巨大的逆差,否則其他國家沒有美元剩下,也就不會使用美元。這是任何試圖追求美國貿易平衡的人不懂的,隻看見貿易,不看貨幣。
基辛格說過一句話,誰控製了石油,誰就控製了貨幣,誰控製了貨幣,誰就控製了世界。這是天在70年代堅持談下石油美元的原因,世界上大概隻有猶太人對貨幣的作用最理解。
第三,美國的經濟並不是靠貿易逆差實現的,沒有人可以靠入不敷出致富,成為世界經濟第一,那麽是靠什麽?
靠的是虛擬經濟,金融保險,娛樂業,高科技專利,高等教育,軟件費,等等服務業,美國在這些方麵對世界有巨大順差,而不是逆差。
不難看到這個所謂服務業的行業都是直接與錢打交道,而不是需要生產什麽實物,而且盈利空間巨大,因為很容易形成壟斷。
這時候就看出美元的作用。美國有三個在世界上生存的武器,美軍,美元,美國夢,你看到這三件事中哪一項是實體經濟?軍隊是實體,但軍隊這個概念並不屬於生產的範疇。
這就不能不佩服基辛格的見識,讓美國占據了世界經濟對最高層,生活中有誰認為在工廠打工比在銀行工作更掙錢?
世界上來錢最快的方式是搶,軍隊是幹什麽的?
好萊塢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而中國人口可沒有世界的三分之一,那麽不難看出這方麵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順差,問題在於為什麽美國不把這種虛擬經濟成分作為貿易的內容計入貿易談判?
這其實是cherry picking的概念,占了便宜還要賣乖。虛擬經濟涉及的金額相對難量化到關稅,資金流很多時候不是進出口的形式,資本誰沒有國界的,美國對中國金融保險服務的盈利過手可能是在瑞士的銀行實現的,有什麽中美進出口問題?
國際貿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如今的經濟高度分工情況下很難區分歸屬和量化,進出口貿易僅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且非常不對等。比如資源提供國家的盈利就相比製造業要小,因為你不是終極產品。而製造業需要金融服務,否則錢的過手可能混亂不能完成,這個世界上玩錢的比擰螺絲的掙錢,不需要解釋太多。
而這僅僅是關於貿易的一個方麵,還不包括匯率,市場規模,地緣政治等與經濟相關的範疇。
那麽還談自由貿易和貿易平衡?give me a break,連貿易是什麽都沒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