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沿岸地區曆史悠久,風光綺麗,氣候宜人,馬賽,土倫,嘎納,尼斯,摩納哥從西到東依次排開,個個都值得一遊。可是我們這次乘坐的“名人精致號”郵輪的航程安排卻有兩個明顯的不足;
一是在第一站伊維薩島不該停留兩天,因為那個地中海南部的小島實在太小了,沒什麽好看的。如果是夏季的話倒是一項不錯的安排,因為該島是歐洲著名的避暑勝地之一。可這班郵輪到那裏已經是9月15日了,暑天早已過去,沙灘音樂派對俱樂部也都紛紛關門了,讓我們在那裏白白浪費了一整天(而且第二天還下雨)。
二是不該停靠嘎納港而不停靠摩納哥。據了解,嘎納作為世界名城的確值得一看,但也不值得待一天,半天足夠了。相比起來,摩納哥更值得一遊,至少需要一天。
為彌補航程安排的不足,我們的岸上行計劃作出了這樣的調整:9月19日郵船停在嘎納港,我們將簡單遊覽一下沿岸風光,也就一兩個小時的樣子,然後乘火車到尼斯去,把那裏當作做重點旅遊之地。這樣一來,當郵輪第二天,也就是9月20日停靠尼斯港時,我們乘將火車去摩納哥旅行。也就是說,在兩天的時間裏,我們將完成三個城市的旅行,豈不美哉!
9月19日早晨,郵輪停靠嘎納港,我們早早就上了岸,初生的太陽把嘎納港妝扮的如同抹上了胭脂一般漂亮。
港邊大道靜悄悄的,嘎納似乎剛剛從睡夢中醒來。
初升的太陽給市政廳披上了一層金光。
市政廳對麵的二戰紀念碑上,幾位軍人抬著勝利女神走來,原來西方人也搞“古為今用”呢。
嘎納實在太小了,從港區轉過灣來,沒走多遠就來到了著名的“嘎納電影節”節慶廣場。這個讓無數影迷充滿想象的地方是這樣的小,好像我們家鄉“濰柴動力”的俱樂部。由於太早,節慶宮前沒幾個行人,清潔工正在清理入口前的石階。
這裏可是年輕影迷夢繞魂牽的地方。見不到心中崇拜的影星,那就自導自演一出現代武打片過把癮吧。
這就是著名的“星光大道"吧?影星們留了手印,咱就留個腳印吧。
海邊的棕櫚大道和海上停泊的郵輪。
這些大旅館或許是那些“星星們”下榻的地方,咱就在這裏瞅瞅算了。
還有沿街商店櫥窗裏的這些名款,名包都沾滿了星光,咱也順便飽一下眼福!
轉身來到港口附近的小山丘上,那裏有一座古堡,是這座城市唯一值得觀看的古跡。
古堡前麵靜悄悄。
小小的城堡,緊挨著一個小小的教堂。
入內觀看,空空如也,即無信徒敬香,也無遊人捧場。教堂裝飾的如此簡陋,是我在歐洲所見過的最簡樸的一個。
也許,眾人們都熱衷於崇拜山下海邊“節慶宮”裏的明星,卻冷落了這裏孤零零的聖母。
看看周圍再沒有吸引我們眼球的地方,於是趕緊下山,奔向市中心火車站。
嘎納火車站是那種看起來很普通的車站,我們登上了一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火車,三人票價才16.5歐元(單人7歐元)。
也就二十幾分鍾就到了,尼斯的火車站雖小卻古樸典雅。
車站前最搶眼球的是這些排列整齊的共享單車,值得我們國人認真前來瞅一眼,看看歐羅巴人是怎樣管理共享單車的。
還有這些共享電動車,代表著未來城市交通的方向。
我們特地步行了十幾分鍾,來到了火車站附近的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大教堂,它是俄羅斯在境外同類建築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尼斯的一處曆史古跡。
這座教堂的造型十分別致,洋蔥頭般的6個圓頂加兩個錐形塔尖指向藍天,美的讓人難以形容。
這樣的結構,不禁使人聯想起莫斯科紅場上建於1555~1561 年的瓦西裏·勃拉仁內大教堂,它有13個圓頂。
這座教堂於1912年由沙皇尼古拉二世(Tsar Nicholas II)建成。東正教教堂幾乎總是東西向的,建築的主要入口在西端,象征著禮拜者從罪惡的黑暗中(西邊)進入到真理的光亮中 (東邊)。
該教堂為17世紀早期建築風格,外牆由紅磚、淺灰色大理石及色彩斑斕的陶磚鋪砌而成。
6個洋蔥型圓頂是這座教堂的一大特色, 蔥頭圓頂數量均出自聖經故事,3頭、5頭、13頭,均有其說法和依據。
教堂內收藏了大量珍品,包括各類雕像、木製品及壁畫等,這是正門入口處的一幅鍍金圖像。
這是教堂的穹頂,也就是東正教教義中所強調充滿真理光亮的地方。
出了俄羅斯大教堂,我們走街串巷,向著下一觀光地點走去。法國所有城市的街道跟浪漫的法國人一樣,浪漫的沒有個正南正北的方向,稍不留神就會走錯,我們不得不時常求助於路人。
這是位於尼斯市中心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具有哥特式建築風格,通體潔白,引人注目的雙塔高65米,十分壯觀。
該教堂建於1864~1868年間,為尼斯最大的教堂,看起來很像巴黎聖母院,當然規模小了很多。
然後,我們沿著金梅德大道(Avenue Jean Medecin)來到了馬塞納廣場
(Place Massena ),這裏是尼斯最熱鬧的地方,始建於18世紀30年代左右,現連接尼斯老城與新城。廣場北半部為長方形,南半部為半圓形,地麵由黑白相間的石塊鋪成,很具有馬賽克效果。
廣場東側的一個噴水廣場,帶給人們仙境一般的感受。
當群泉噴湧的時候,更是讓人難掩激動心情。
遊人們爭相把美景攬入鏡頭。
連娃娃也樂在其中不肯離去。
廣場南端有一個噴水池及一組雕塑,造型優美,形象逼真。中間這位高大健壯,頭頂四匹馬的雕塑也許是古希臘神話中全能之神宙斯之子戰神-阿瑞斯,奧林匹斯十二神之一,尚武精神的化身。
這位女神騎著一隻大魚,她是十二提坦之一的滄海女神泰西斯(Tethys)麽?
這又是哪一位女神,雙手托著一個嬰兒在一頭公牛的陪伴下躍出水麵? 也許這裏描繪的是宙斯化身為白色公牛劫奪美女歐羅巴的故事。有一天,歐羅巴和朋友們在海邊放牛,宙斯偷偷將自己變成一頭牛混在牛群中接近歐羅巴,由於宙斯變的牛有風度,很討人喜愛,在朋友的縱恿下,歐羅巴騎上牛背,就這樣宙斯帶著歐羅巴飛奔而去,橫渡愛琴海逃到克裏特島,他們相愛了,歐羅巴為宙斯生下了兩個兒子,即彌諾斯和拉達曼托斯。
離開了馬塞娜廣場,我們乘坐電車趕往老城,哪知坐過了站,歪打正著,我們來到了加裏波第廣場。加裏波第廣場是尼斯最古老的廣場,建於18世紀,以意大利統一時的傳奇英雄加裏波第命名,廣場上有一座他的雕像。尼斯於1860年從撒丁王國手中轉讓給了法國,作為法國支持意大利統一的條件。
我們在老城區的小巷中穿行,迷失了方向,幾乎錯過了登上城堡山的機會。
一條彎彎的窄巷把我們引向尼斯東麵的林比亞港。
港口邊城堡山的前麵,有一座戰爭紀念碑(Place Guynemer,Quai Rauba Capeu),紀念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亡靈。
沿著陡峭的石階登上尼斯最有名的旅遊景點——城堡山(colline de Château),尼斯老城的紅屋頂和天使灣那優美的弧線盡收眼底。
山頂上已經沒有了曆史的滄桑,更像一個觀景台。一位手風琴手在那裏悠閑地演奏著《溜冰圓舞曲》,悠揚的琴聲飛揚在海灣的上空。
9世紀中後期,法國再次占領尼斯時,當時尼斯的統治者查理菲利斯國王把城堡山的占有權讓出來,城堡山也從此成為了公園。現在的城堡山,已經成為尼斯一個不可或缺的景點了。在城堡山上可以鳥瞰整個尼斯城和天使灣(la Baie des Anges)。
這裏就是著名的”英國人散步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大道兩旁的景色引人入勝。
說也遺憾。美其名曰的”天使灣,海灘上卻少見柔軟的沙子,而是堅硬的碎石,隻有這一小塊人工改造過的“沙灘“,喜歡日光浴的人們才得以在那裏享受陽光的撫摸。
大道另一邊古香古色的建築物。
因時間關係,我們沿”英國人散步大道“走了約一半就在這裏止步了。對麵便是位於尼斯市中心的金梅德大道,我們的尼斯之行也在這裏結束了。
餘興未盡的我們,下午4:30 左右乘火車趕回到了嘎納,那裏海濱大道依然熱鬧非凡,人們在盡情地享受著初秋的風光。
在碼頭的護波堤上,跟不遠處的”名人號“合個影吧,算是匆匆結束了今日的”嘎納-尼斯一日行“。
2017年 10月6日 整理於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