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堅峰

彩虹那頭尋找狐狸的家
正文

《潛伏》我看了兩遍

(2020-09-14 04:12:55) 下一個

這幾年已經不太看電視連續劇了,主要是太花時間。《潛伏》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連續劇,而且前後看了兩遍。

我記住了劇情裏麵所有我感覺有趣的台詞,記住了天津站主要人物的名字和相貌,他們是站長吳敬中、行動隊長馬奎、情報科長陸橋山、檔案室主任餘則成。

除了故事好看,扣人心弦外,演的也好。

然而吸引我看兩遍的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劇中餘則成和翠萍的家庭生活。

餘翠兩位是潛伏在天津站的地下工作者,是一對假夫妻。然而吸引我的也不是他們的機智勇敢,也不是他們在戰鬥中產生的革命感情和組織紀律之間的人性牽扯。

吸引我的是他們重現了民國時期城市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那是一種彌漫著輕曼的“夜來香”的小資生活,流淌在張愛玲筆端,籠罩在人間煙火中,回蕩著鍋碗瓢盆的碰擊聲。這樣的日子眼熱到讓人妒忌。

那些道具,久違了的老物件——留聲機、無線電、卡萊相機、爵士音樂、煤球爐子、擱著搓衣板的木盆、煮水的吊子和火鉗、挽發髻的旗袍女人、裹在派克風衣裏的男子……仿佛我前世今生經曆過的……勾起我沉在心底的一種民國美學情結。

民國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那是一個離我們最近的曆史朝代,是一個以中國傳統道德觀為社會核心價值的朝代,是一個雖然流逝,但在我們父母身上依然可以看得到一點影子的朝代,是一個與我們當今文化血脈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朝代。

當下的社會失去了我們祖輩曾經恪守的道德價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道澆漓,人心墮落。我看《潛伏》,作為一個旁觀者穿越回那個年代,把自己降維在二維屏幕上麵,潛伏在《潛伏》裏,看餘則成翠萍他們的生活,與故事同行,寄托一時的失落的心緒。

最後我要說,《潛伏》裏麵我最喜歡的角色還不是餘則成,也不是翠萍,是黨通局的那個混混。他演的最好,最真實,也最可愛——奶油包頭、粉黛小生、說話磕磕巴巴。最讓我拍案驚奇的情節是那個混混介紹的情報交易市場,太有創意了。不知道這樣的情報市場是編劇的創造,還是曆史上的傳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