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釣魚

看別人博不能發言、參加討論,隻好注冊然後開個博。隨心所欲,開開無軌電車,信馬由韁。
正文

斷斷續續的回憶(6),(7)

(2018-09-04 09:35:01) 下一個

第六章 冷漠的大家庭中曆練

 

 隨著母親去世,繼父忙於公務,五妹乏人照顧。患結核性腦膜炎不到五歲就去世了,埋在重慶南岸。弟弟被丟在歌樂山中央醫院(因肺結核住院),最後被院方趕了出來,進小學又無人管教。繼父經常打他,有時用皮帶抽,一抽他就逃跑,夜宿街頭、數日不歸,我和大姐到處去找,想起我媽在世那麽嬌慣他,連蔬菜都不吃,隻吃肉鬆、牛奶,如今落得這樣悲慘。

母親去世五年繼父又找了個繼母-郭SY,三十五、六歲的老姑娘,性格怪異不諳家務,上海的高中學生出身,在廣播公司工作,婚後即辭職居家,1945一1947年先後生了兩個兒子,後由繼父徒母帶到了台灣。1988年後多次到大陸看望和縣老家和我們。

大姐因和繼母相處不好,趁她幹爹張庭休來重慶開會之機找到他,要求跟他去貴州上大學。張庭休是貴州人,當時是貴州大學校長,也就把大姐帶到貴州,先上貴州大學先修班一年,1946年正式考取貴大農學院土肥係,1950年畢業後一直在貴州工作。退休後2015年在貴陽去世。 

除了這個"小家庭"外,繼父在安徽和縣還有一個“大家庭”。他的父母在抗戰中相繼去世,作為長子,挑起了大家庭的管理任務。繼父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們叫作二叔、三叔、四叔和二姑佬。這數個小家庭從和縣一上海一重慶分分合合,抗戰勝利後先後返回老家和縣。老婆孩子一大家約十幾口人,二姑佬和姑爺不和早被遺棄,在娘家”管家”稱王稱霸。叔叔們則在南京、上海工作或讀書。

我抗戰勝利後隨學校回遷,在沒有開學的寒暑假,則住在和縣。我弟弟隨繼父返回和縣,後即在和縣中學念書。在這個毫無親情甚至不曾相識的“大家庭”裏,我們姐弟倆人舉目無親,我正值十六七歲,是一把幹活的好手,每天清晨即起,打掃庭院,早飯前後洗衣漿衫,做午飯,晚飯,燒洗澡水.......,等大家者乘涼或休息了,我才能歇歇,其它姐妹兄弟則終日玩耍,活脫脫一個“全職丫環”。好在我還有學校可上,開學後即逃到南京住校去了,我弟弟一直在和縣讀書至1950年我才把他接到蕪湖,考取了蕪湖一中。解放前後他綴學在家,繼父母帶著親生兒子去了台灣,他成了無人管的孤兒。那時他考了革大和蕪湖一中,因無錢買車票,是借一輛腳踏車騎去趕考的。後來兩個學校都取了,我考慮一中更正規靠我的學校又近,便於照顧,就上了一中直至高中畢業。

“大家庭“給我很多歧視、冷漠和勞動的曆煉,我學會了忍耐、寬容、勤奮,促使我下了決心“自我奮鬥、自強自立”。

 

第七章 考上大學

 

1948年夏我報名考大學,當時一是報的浙大醫學院,欲繼承親生父母遺誌;二是安徽大學農學院,這是繼父的主意。本來考農藝係,他說女孩子學什麽農藝,不如學園藝,畢業後到中央農業實驗所花房去種花,可以賺大錢。中央農業實驗所即現在的江蘇農科院,原華東農科院舊址。繼父是該農經所所長,後農經所搬到南京鼓樓附近安仁街。

繼父是很不讚成我繼續上大學的,因那時繼母生了兩個弟弟,需要人照管,但因與我母親有言在先,不好強阻,遂不給一點溫習時間,終日照看小弟弟。隻有他們睡了才偷看一點書,故成績不理想,浙大未取,取的是安大農藝係,後遵父命轉入園藝係。

九月入學,繼父送我上的從南京到安慶的火輪,不過三個多月學校就提前放寒假了。因淮海戰役打響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加上學校一名進步同學夜裏被殺害(據說裝在麻袋裏拋入江中,解放後己破案)師生們人心惶惶,盼提前放假,我遂於12月中回到南京家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