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原創,來自“東張西望的空間”,歡迎轉載。
我們在墨西哥的林子裏經常有猴子和各種奇異的鳥類來玩,來的時間點不確定。
猴子來的時候樹尖上就像起了一陣風,唰唰的聲音動靜挺大,搞得我家的小狗很激動,玩命似的跑過去對著樹狂叫。因為樹高,遠遠看去狗就像是對著天空在叫,很不靠譜。
鳥來的時候動靜就沒那麽大,有時聽到特別不同的鳥叫聲我會追出去看看,高興的時候還會隨手捏幾張照片,偶爾發個朋友圈啥的。但我從來沒有數過,也沒有記錄過他們的數目和品種,反正是來去自由、各取所需的自然狀態。
5分鍾之外的Akumal小鎮上有個比較有名的猴子避難所 Monkey Sanctuary,據說是兩個白人老太太創建的。一開始就是把一兩隻受傷的猴子養在自家的林子裏,後來陸陸續續地把其他一些受傷的動物也救回來。規模大了,他們就開始正式地把院子裏的動物一個一個登記了,得到了墨西哥當地政府發的什麽執照,從此那些猴子和鳥兒們就成了正式的商品,允許被執照的主人以盈利為目的地進行管理。
今天讀查維基(wikipedia)的時候發現:世界上第一張有記載的結婚證是英國教堂在1100年發明的,1600年,被一個大力支持這種通過頒發結婚證來組織收集信息的組織介紹到現在的其他西方社會。從此各國各州、各省對此進行了不同狀態的adoption(采用),甚至還有人就“結婚證書“ Marriage Certificate還是”結婚許可證“ Marriage License進行了意識形態上的爭論。
世界上第一張出生證也是英國教堂發的,但是比結婚證晚了400年。死亡證書的發明比這更是玩了幾百年。
在婚姻證書發明之前,人類的男女關係一定是靠強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來維係的吧?如果是這樣,那麽弱者就被無形地剝奪了生殖的權力,不利於人口的大量繁殖,也不利於維持所謂的社會穩定。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婚姻證書最早得到教堂的關注,因為教堂需要擴大追隨者的群體,需要穩定臣服的社團?政府亦然,所以到目前為主,教堂和政府都極力保持著他們分發婚姻證書的權力。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婚姻證書這件事,人類會變成怎樣的一個存在?我想一定會有男女因為自然的吸引力走到一起的結合,但也一定有因為權力和金錢而產生的巧取橫奪。我們的前輩一定是相信了現在的均貧富的一夫一妻模式最有利於人類整體的繁榮昌盛,才接受了讓教堂和政府來認可和規劃我們的親密關係。但是也許,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從來就沒有選擇與衡量的機會。
我一直對各種形式的管理很有興趣,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想弄明白一件事:人類怎麽從過去握手成交的守信文化,演變到了今天簽了合同還要違約的淪喪地步。照理說,人類不是往文明進化這個方向走的嗎?怎麽走著走著,很多東西就變味了?
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人類基於部落村莊為組織機構的時候,村長(在非洲就是酋長了吧)一言九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基於村長的一句話。後來人類開始遷移了,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陌生人要學會一起共處,沒有了大家公認的村長,人類就發明了”合同“這個手法,希望通過這個法律工具來保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後來人類發現合同也可以撕毀,仲裁也可以偏心,聰明的人類就發明了大數據:讓世界上的陌生人來告訴我們某種產品質量的好與壞,飯館的良心程度。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依賴陌生人的評論來決定我們旅遊的時候去哪裏,住那家旅店,逛那個商場,約那個飯館。
如果婚姻也以這種形式走下去,那麽我們是不是已經走過了合同不足以維係婚姻的契約?可以離婚的今天其實說明婚姻證書本身其實是一個可以毀約的deal。 好萊塢電影”Marriage Story”深刻地刻畫了所謂婚姻賦予雙方的權力,到最後,這個權力可以用來爭奪孩子,爭奪家產,爭奪對方作為人的尊嚴。
如果照這樣的邏輯發展下去,大數據會怎樣改變我們男人與女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呢?我非常好奇,但是我的想象力限製了我的預測。我希望我活得足夠長足夠久,可以親眼目睹未來親密關係的新組合。
就像一個學位證書,名校出來的就有含金量,野雞大學出來的,水。還不如自學成才的:)
休妻這個說法真是對我們這代人太陌生了。我覺得我們這代的女性還活在一個我喜歡的平衡年代,再往下發展下去,可能又向另一個極端去了,不一定好。
太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