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腦如何思維
大腦是如何思維的?墨默覺得通過可以三種模式來認識大腦的思維。
第一節 信息行為模式
一直以來,墨默對大腦如何思維感到很困惑。如何用一個比較較簡單的方式理解大腦的思維?某一天醒來,他覺得用圖形表達,可能更容易理解人的各種日常行為。
一、信息模式的的三個點
更簡單地說就是三個過程:信息、思維、行動 。
我們的感覺器官收集到信息,通過與大腦中存儲的記憶信息進行對比、分辨,產生了認識和意識,大腦根據自身的需要(動機),進行思考、判斷、選擇的過程也屬於大腦的思維過程,然後大腦發布命令,肌肉行動。
(一)左邊:信息輸入過程
信息輸入過程:這有兩個方向:一是信息的感覺方向,信息通過感覺器官再經過神經係統達到大腦。二是信息的知覺方向,是由大腦發出信息,通過神經係統感知信息情況。之前一直強調所有的信息隻有變化的電流才能產生。知覺信息的電流由大腦發起。
(二)右邊:動作輸出過程
動作輸出過程。大腦思維過程之後,會下達命令到肌肉,產生各種動作,這個過程有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在這過程當中存在情緒的變化,情緒反映的過程往往是無意識的過程。
(三)中間:大腦思維過程
大腦思維的過程是比較複雜,它不但要對信息進行對比、分辨、認知、記憶和存儲,還在目標的驅使之下,進行選擇和決斷,同時還會受到自身情緒的影響,甚至要有意識的控製自身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和動作。
新的信息進入大腦後,第一時間進行信息的記憶和認知,就是信息和存儲信息的對比,分析出新的信息,每一次信息的認識都同時進行信息的存儲。
二、具體分析
信息是模式的起點、動機是模式的中心、行為是模式的終點。人往往在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做的每件事情都不相同,都是在一定的需要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的。 信息、思維、行動模式,這個過程是不斷重複的,同時由於信息的不斷變化,必須不斷修正需要,一個個短期的需要就是計劃,完成一個短期需要再完成另一個短期需要,一個個短期的需要完成,長期的需要才能完成。在這個不斷重複的過程中,它們就是一個個信息、思維、行動的過程,它還涉及到感覺、知覺、意識等行為。
(一)看手機的分析
看手機的行為,是一個很簡單的信息模式,人們一邊不停地撥動著智能手機屏幕,一邊留意著上麵各種信息,因為智能手機裏有著無盡的信息。我們用眼睛一邊在看,手指一邊撥動著手機。左邊信息輸入過程,信息通過感覺器官進入大腦,右邊是行動輸出過程。中間是大腦思維過程,對比、分辨、存儲信息。在這過程中,大腦會通過分析信息與自身的需要考慮行動的方案,這就是動機。吸收外部信息,無論真假,八掛,有用還是無用的信息,它們都能滿足大腦思維的需要。同時產生情緒的變化,它通過情緒反應到肌肉上,有時會喜悅、有時會悲傷,有時有興奮,有時會憤怒。
(二)學習的分析
學習也是一種簡單的信息模式,人們一邊看書本上的文字,大腦不斷的轉動,有時口裏不斷地默念書本上的知識,看完一頁書後,手會很自然地翻動下一頁書。整個過程目的是學習知識過程。大腦不斷地思索,認知、分辨、記憶及存儲。眼睛是信息感覺輸入過程,口和手不時配合大腦行動。
(三)辨認人的分析
人在房間裏看見了一個人,第一反應是這個人很麵熟,但又記不起了,大腦在不斷思考在哪裏見過這個人,不斷的提取信息,進行對比,終於記起了是遞送郵件的女士,下一步就是判斷是否上前打朝呼。
三、大腦需要不斷的信息
墨默覺得大腦需要不斷吸取各種信息。不斷有新的信息有利於刺激大腦的生命電磁波的產生。當我們有了智能手機後,機不離手,就是要不斷吸收互聯網中,不斷產生的息。
如果我們平時生活比較有規律,早上起來吃早餐,然後上班,在單位接受一些死板的工作,中午吃飯,睡午覺,然後又上班,再接著是下班,吃飯,看電視,洗澡,睡覺。如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過。我們會覺得又無聊,那時因為我們大腦的電磁波比較複重,沒有新的電磁波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生活。發現和創作也是這樣,人總是在想一個問題,由於有了固定的思維形式,很多事情總是解決不了,當人們變更一下,去旅遊,與別人通流和討論一下,去做個運動,靈感就出現了,這是由於腦的電波改變而產生的。
四、消音室久呆易致幻覺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在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在當地的奧菲爾德實驗室有一個房間,其專業名稱是消音室。消音室裏的聲音平均為9分貝,人耳根本無法聽到。
美國航天局曾將航天員帶入消音室,讓他們漂浮在盛滿水的容器內,然後測試他們多久會出現幻覺。
消音室的發明者、奧菲爾德實驗室主任史蒂文·奧菲爾德認為,人類無法在黑暗的消音房內停留45分鍾以上。因為孤獨感可能使人感到絕望,甚至出現嚴重的幻覺。
現年62歲的奧菲爾德說:“如果你平靜下來,聽覺也會開始適應環境。消音室非常安靜,你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聲,甚至胃部發出的聲音。在沒有回音的消音室內,靜得讓人難以忍受,最後你不得不坐下來。”
美國心理學工作者協會的精神分析師利婭·裏孔認為,長時間在這種房間內停留確實會令人心神不寧。她說:“這種情況與感覺剝奪有關。感覺剝奪就是既看不到也聽不到,而且如果身處水中避免皮膚受到摩擦,感覺剝奪的程度就會加重。感覺剝奪令人非常痛苦,根據個人性格差異,可能造成幻覺和人格混亂等後果。” 【阿根廷《號角報》2012年6月18日報道】
第二節 電腦模式
墨默覺得我們必須用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模式去認識思維,以前我們把計算機比擬為人的大腦,現在我們對電腦原理越來越認識了,我們反過來將大腦思維以電腦模式來理解,因為電腦是物理學最強的產物,也是最強的物理模式。大腦思維有一種個體的思維特征,我們把這種特征比擬為電腦模式。先讓我們再次學習一下計算機原理。
一、 計算機原理
(一)計算機係統
計算機係統包含硬件係統和軟件係統,硬件係統是計算機的基礎,軟件係統是計算機的上層建築。一個完整的計算機係統必須包含硬件係統和軟件係統。
1、硬件係統一般包括:微處理器(CPU)、內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係統總線、外部設備。如下圖所示:
微處理器(CPU)是電腦係統的心髒,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叫中央處理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運算和邏輯運算,內部結構大概可以分為控製單元、算術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等幾個部分。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可以分為: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輸入/輸出IDE接口,一般用於連接硬盤和光驅,這個接口逐漸被SATA接口所代替;SCSI接口主要是用作連接SCSI接口的硬盤;USB接口一種通用萬能插口,支持人插拔;IEEE 1394接口比USB接口提供了更高的速率,同時也支持熱插拔。AGP接口,主要是用來連接顯卡,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被PCI-E接口所取代。
係統總線一般有兩類:一類是連接計算機內部各模塊的總線,如連接CPU、存儲器和I/O接口的總線,常用的有ISA總線、EISA總線、PCI總線等;另一類為係統之間或係統與外部設備之間連接的總線,常用的有EIA-RS232C串行總線和IEEE-488並行總線等。
2、軟件係統包括:係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係統軟件包括:操作係統、服務型程序、語言處理程序。應用軟件包括:定製應用軟件和通用應用軟件。
(二)計算機工作過程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輸入、處理、輸出和存儲4個過程。
輸入是指接受由輸入設備(如鍵盤)提供的信息;處理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並按一定方式進行轉換;輸出是將處理結果在輸出設備上(如顯示器等)顯示或打印等操作;存儲是將原始數據或處理結果進行保存以便再次使用。
這4個步驟組成一個循環過程。輸入、處理、輸出和存儲並不一定按照上述的順序操作。在程序的指揮下,計算機根據需要決定采取哪一個步驟。個人計算機的工作過程是通過輸入設備(鍵盤或鼠標等)輸入用戶的操作命令或數據,計算機的處理單元(微處理器)接受到輸入命令後,進行處理並將結果在計算機的輸出設備(顯示器或打印機等)上輸出,也可以將結果保存在計算機的存儲器(硬盤或軟盤)上。因此,計算機對於某種輸入命令所要進行的對應操作,是由事先保存在計算機中的程序決定的。
讀大學時,計算機開始普及,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計算機,計算機基礎、DOS語言、DBEIS語言,大二有了網絡,大家一起到網吧聯網打遊戲,墨默真正感覺到電腦的強大,後來微軟出了WIN3.2、有了互聯網。直觀的操作方式,讓人更加容易交換信息,更了解計算機。開始使用計算機時,我們用帶電的人腦“電腦”比喻計算機。現在我們不斷使用電腦和了解電腦,已經比較了解計算機工作的原理了。但我們對大腦的了解還是微乎其微,墨默在學習和使用電腦同時,感覺到大腦與電腦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二、思維與電腦的相同點
大腦的思維與墨默喜歡《生活與心理學》一書有許多相同的觀點。具體如表:
章節 | 目錄 | 內容 | 比擬計算機的設備和功能 | 備注 |
第4章 | 感覺 | 聽覺、視覺、其它感覺 | 信息通過設備輸入(被動輸入) |
|
第5章 | 知覺 | “知覺”是一係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 | 電腦通過信息輸入的設備主動獲得 | 這種分辨受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製約,不如計算機準確。 |
第6章 | 心理、意識和其它狀態 | 意識 | 信息在顯示屏的顯示,或在音箱上發出的聲音 |
|
第7章 | 學習與行為分析 | 長成當中不斷學習 | 新軟件的不斷安裝和軟件的升級,不同的程序,處理不同的文件和問題 | 思維會出現各種錯誤,人在不斷學習當中,進行修正。 |
第8章 | 記憶 | 記憶 | 計算機的文件的存儲功能(硬盤) | 一般以二進製為主 |
|
| 臨時或短時記憶 | 計算機的內存, |
|
第9章 | 認知過程 | 認知 | 軟件對信息的讀取過程 |
|
第10章 | 智力與智力測驗 | 語言智力、數學智力、音樂智力、視覺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內省智力 | 計算機硬件的快慢比作為能力,軟件處理問題的能力。 | 軟件處理問題能力需要不斷通過升級提高。而人的智力需要學習,總結和歸納能力更多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 |
第11章 | 人的畢生發展 | 童年的學習和記憶 | 計算機操作係統 | 童年經曆很重要,它會直接影響人的一生 |
第12章 | 動機 | 動機是用來描述支配行為的過程 | 人在各軟件程序運行當中進行的選擇。 |
|
第13章 | 情緒、壓力和健康 | 壓力 | 程序進行過多,占用CPU、內存空間 |
|
第14章 | 理解人類人格 | 人類 | 每台計算機都有一定的特性,經常使用的程序 如:首頁的網址,經常登錄的頁麵,常用的輸入法等。 |
|
第15章 | 心理障礙 | 1)功能性的障礙 | 計算器硬件的損壞, |
|
|
| 2)認知性的障礙 | 軟件功能問題,如:損壞、掉失文件 |
|
|
| 抑鬱症 | 信息輸入、輸出功能障礙 |
|
第16章 | 心理治療 | 吃藥或做手術解決 | 更換硬件 |
|
|
| 心理輔導,學習正確的處事方式 | 重裝軟件程序或者提高應用程序的級別,最終達到能處理障礙的功能。 |
|
三、思維與電腦的不同點
(一)不斷地更新。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記憶庫,有些事情會重新認識,有些事情會忘記。操作電腦如果不主動刪除文件,很多東西還是保存在硬盤當中。人的大腦記憶沒有刪除鍵,有些事情越想忘記越難忘記。年齡不斷增大,大腦老化,記憶會越來越模糊。而電腦隻要不壞,信息一直保持如一。
(二)不能從來。
童年及成長期的學習和記憶為人一生打下基礎,就如為電腦安裝的操作係統,WINDOWS係統。但這個基礎不能從來,基礎不好,不能重裝,隻能通過後天的努力不斷的補救。
(三)更加專一。
大腦的思維比較專一,大腦是單核的CPU ,隻能運行一個任務,電腦能運行多個任務。
(四)創新
大腦收集、分析信息,同時創造出新信息,並付之實現,這就是創新。電腦是人類設計出來的,它的核心就是電腦程序,它可以執行各種程序,可以收集信息,並分析出結果,但是缺乏創新。這就是人腦與電腦、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根源。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收集信息並不斷創新的生物。
人類現代已經發明了電腦,可以模擬人簡單的大腦活動功能,但是,人類將永遠也發明不了和人腦具有同等完善的、同等功能水平的電腦,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事實。實際上,人腦是比當今世界已發明出來的最高級電腦還要高級千萬倍的“電腦”,這一“電腦”是以巨大的生物集成電路所組成的,它通過人體的電生理線路指揮人的一切生理活動、生命活動、精神活動、社會活動等,可以說人腦是人的一切活動的調控中心。過去我們以為這個調控中心的作用都是通過神經係統來完成的,我們前麵已經說過神經係統隻是人的電生理線路係統的一部分,事實上人的一切活動都是通過電生理線路係統往返傳遞信息(包括指令)來實現的。當今進入千家萬戶的電腦是人腦——這個最高級的、最複雜的生物“電腦”所研製出來的,所以電腦的智力模擬功能將永遠達不到它的研製者——人腦的水平。但是人腦又確確實實地是當今科學成果所無法完全弄清楚的一個電腦結構,人腦所產生的一切智慧都是這台生物“電腦”運算的結果,這台生物“電腦”的巨大集成電路的物質基礎同樣是當今人類已經發現的導電金屬元素,隻是這個集成電路太精細、太複雜而已,如果此集成電路的線路出了故障,人的智力就會明顯下降,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碰到的老年癡呆症,就是人腦的集成電路發生故障的緣故。現在不少醫學家已經發現用微量元素製劑可以治療老年癡呆症,它的真正原理就是微量元素是人腦這個集成電路的導電物質,微量元素可以修複人腦集成電路的線路。這一事實證明了人腦是一個巨大的集成電路所構成的生物電腦。
五、信息的存儲
墨默對大腦的信息存儲很迷惑,通過學習電腦的二進製存儲方式,他覺得大腦存在正負電位的信息保存方式。大腦由10億多個神經元組成,除了部神經元用來保持大腦思維運行外,即腦電波的正常外,還有許多神經元作為信息保存的功能而使用,信息就保存在神經元的樹突當中,樹突的末梢有著正離子和負離子物質,它們像電腦二進製一樣存儲著信息。
第三節 社會模式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墨默不善於言詞,不善於交際,不善於觀顏察色,對領導的意圖不容易明白。但人在社會,身不由己,他隻能墨墨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社會模式就是與別人互動的模式,這一節內容,他一直都不想寫,但又不得不寫的模式。
社會模式包括環境模式、人的模式和綜合模式。環境模式是人獨處於環境當中,產生的各種思維過程。人的模式是指不人與人交往當中產生的各種思維過程。綜合模式思維是指在不同環境當中,人與人的各種思維過程,它是最複雜,最難以說明的。
一、環境模式思維
生活當中,房屋結構和大小、道路平整與崎嶇、 路程的擁堵和通暢、風的強弱和方向、光線的強和弱、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環境的優靜和喧鬧、周邊各種波和電磁場的強弱、PM2.5值等等,這些環境條件都會影響人的思維。
大陸和島嶼國家生活的人,熱帶、亞熱帶國家生活的人,由於受環境和物質條件的影響思維方式不會相同。屋外工作和室內工作的人思維方式不會相同。
二、人的模式思維
近幾十年來,Markus等人對於文化與自我的研究日益成為自我研究的一個主流方向,得到了廣泛的關注。Markus等人認為不同的文化即個人主義和集體廣義的文化將對應不同的自我結構:獨立型自我和依賴型自我。而不同的自我結構可以預測個體在情緒、認知、動機等到方麵的差異。
1、獨立自我,西方文化背景,強調維持自我的完事性和排他性
2、互倚自我,東方文化背景,強調保持自我和他人的關係
3、職場中自我的關係
受到Markus圖形的啟發,墨默做了“職場中自我的關係”的圖形(如上圖)。當然隻有在這圖中加入你對工作的關係,才是一個完整的圖形,這些關係當中的誰最大、誰最小,你思維能否擺正,你大腦思維當中以誰的信息為主,這很可能影響到你在職場的命運。職場中,當你能很好理解你身邊人的需要時,大家都會說你情商很高“醒目”。
墨默根據實際情況,又設計了如下一些不同人物之間的波形圖。
(一)領導、同事、朋友、夫妻的關係
(二)協商雙方的波形
雙方協商圖
(三)領導與屬下的波形
領導者之追隨者的距離反映出追隨者對領導意圖的理解能力,距離越短越反映下屬對領導的理解可能超強,現實當中不少人,領導還沒有說話,它已經知道領導想說什麽話了。
一般領導每天都要處理一大堆的事情,同時,還要閱讀信息一大堆,有些己經知道了,有些不知道,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樣信息都閱讀。領導需要什麽樣的信息呢?一是領導需要的信息;二是領導還不知道的信息。
信息的要求:快--迅速、及時、準--實事求是、精--品牌 抓住本質 一針見血、活--讓領導願意看,忘不掉。
(四)夫妻雙方的波形
男女關係情況圖
(五)聚會時的波形
特定場合下的交流活動圖
在某個場合下在A、B、C三個人。A是一個思想活躍的人,在Ⅰ段區域,A與B進行交流,在Ⅱ段區域,A與C進行交流, 在Ⅲ段區域,大家在A的建議下進行同一的活動,整個場合氣氛都活躍了起來。
(六)一天生活當中的波形
生活每天的腦電波圖
三、綜合模式思維
(一)法律、法規、社會道德
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都是一些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大腦思維的認識及行為的遵守。
(二)以史為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動機,在動機和自身背景環境下,做出了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事情,有些已經記載在曆史的長河當中,有些被曆史所遺忘。太多的事件無法說清,我也無法說明,以史為鑒,以人為鏡。
四、擴散、衍射和幹涉的影響
每個人容易受到信息擴散、衍射和幹涉的影響。
信息存在擴散、衍射和幹涉的現象。社會模式下的思維也存在這些現象。在一個家庭 、一個集體、一個單位當中,都存在這種情況。
首先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每個人思維都會確定一個最權威的人,有時,他自己本人就是 最權威的。這個最權威的人的思想就是信息源,他用語言擴散給群體中每個人。
群體當中的其他人就如一個障礙物,他們吸收到最權威人的信息後,就會產生衍射的情況,有些人很好地執行了他的意圖,有些人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執行最權威人的信息,在群體當中中層的人員往往是衍射現象最明顯的,他們在傳達領導的信息當中往往會增加自己的意圖。而群體中每個人都會由於自身及其它情況對信息產生幹涉。
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也會使得信息出現變化。不同的人閱讀,有不同的理解。同時信息有許多真假,需要每個人去辨別!
墨默覺得以上的三種模式都隻是很單純條件下的思維,實際比這繁雜很多。每個人可能先在社會模式下接觸到的人,再到信息模式下收獲得到信息,下一步就是電腦模式下調動自己的知識、分析、思考、決策、再付出行動,得出結果,中間還伴有許多情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