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關印度的剪影及介紹

(2018-05-13 22:35:48) 下一個

                                                        有關印度的剪影及介紹

                                                                  戈壁灘


下麵將聽到、及友人們親眼見到的印度的有關情況。做為筆下的印度剪影花絮。

我們雖然去過不少國家,但是從未去過印度。但是更正確說法是不想去、也不太敢去。因為那是的食品、衛生條件太差,而且安全問題也是考慮之一。還不如南美、南非及中東地區的伊朗、土耳其等。但是不少印度的朋友、教授、二十年以上的印度同事等。而且親戚、外國朋友也有不少曾經去過印度,但太多數都是工作出差或是會議,所以僅僅是限於有所耳聞。也看過一些有有關印度的紀錄片。以僅僅是有限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由此可以考慮是否親身去體驗一下。

印度雖然和中國一樣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一直都是像我們歷史上的中華民族春秋戰國時代,一直是由各種不同的地方的小民族的、有獨立語言的小邦國組成。隻是外表看起來都很像,而被世界上統稱印度。印度直到近二百年前左右,才由英國殖民者的軍隊戰勝了所有的小邦國,成為現在統一的印度。當時還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裏蘭卡、尼泊爾、不丹和鍚金在內。所以實際上是英國殖民者才造成了一個統一的印度。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殖民統治者撤離印度,但是非常狡猾的將殖民統治的大印度、分而治之。按信仰及多數人的民族,分別為印度、東西巴基斯坦,(包括現正1971年由印度侵略而分裂出來的由東巴基斯坦變成的孟加拉國),斯裏蘭卡、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等獨立的國家。

所以其實統一的印度隻有二百多年的曆史,而且獨立現在的印度隻有1945年來幾十年的曆史。和和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統一中華民族的中國完全不能相比。這也就是印度一直的心頭之怨。

印度本國的人口組成,從二千前到二戰獨立前,無論在任何小邦國,都是傳統的種性製度分為百分之十左右的上等印度人及占百分九十印度“賤民”。雖然現在已經不能這樣稱呼,但是此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已經是深人人心的。二個階層的人群從來互相不來往。現在百分之十左右的所謂上等印度人、基本由三部分個群體構成。一個是過去時大地主的印度貴族,他們至今仍保留自己的大莊園、有下等“賎民”在田間為他們作工及有僕人服務。我的曾經的一個下屬同事即屬於此群體。他曾經親自給我們看過他回去探親時的家族豪宅、華麗的服飾及奢華的生活照片及視頻。另外一部分人是商人,雖然不是大地主貴族出身,氣質不如貴族的後代,但是由於經商發財,頗像是中國現在的的暴發戶們,是經濟界、企業界的主流。第三部分人即是印度的所謂精英,包括政界和科技、醫學、教育界。其中大部分人均出身於大地主貴族或商界家庭。

而 廣大百分之九十的二戰前所謂的“賤民”階層,就是在廣大的農村的農民們,以及現在的城市貧民。像報導的中國的年輕大學生義工去的地區。他們的的生活狀況及生活條件驚人的低下。他們的孩子一窩一窩地生,但是成活率極低。而且衞生條件極差,人群平圴壽命奇低。我們近幾年前曾經看到的一篇由一位誌在改革的印度學者、在廣大貧困地區做的調查統計數字。結果發現貧困地區的男人平均壽命低於36歲,已低於二戰結束時的統計數字。當時見此數據實在是嚇了一跳。與官方公布的數據相差太遠。

由上所述,印度二極分化強烈。既使在繁華的大都市,也可以看得到。我的同事回去探親,住的是一流的大飯店,相當於當年北京的北京飯店。 但是她說,離開飯店門十米咫尺,就是被一堆堆的城市貧民包圍。在大飯店庭園 酒店吃飯時,當地的習俗是、顧客將吃不下的歺盤放在矮牆頭上。當離開時,就看到一隻隻的黑手從牆頭取走。過一會兒再見一隻隻空盤子放回原處。所以見此情景差奌要吐了。因為是民主製度,所以不限城市貧民的流動。親友去印度開會時,亦是將吃不下的食品、均讓當地領隊導?收集帶回家,以避免上述習俗。再補充一句,印度當地習俗,當地人沒有刀叉,吃飯時隻用右手吃食。追此原因是有史以來,一直是右手進食,左手上便所時清理用。因此左手被認為是骯髒的。所以遊客萬不可用左手吃飯或水果等。也不能用左手取用或是遞交任何東西。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雖然印度1946年來已經統一獨立,但是各原來小邦國之間,幾十年來仍不通婚。因為語言、文化、習慣圴不同,互不相通。而且還要保持本小民族的純淨血統。即從來不會見到北部的新德裏人和南方孟買人通婚。另外至今婚姻由父母作主,還是包辦買賣婚姻。即使是在上層印度人群中亦相同。我的部門一個印度同事,她本身就是包辦婚姻,從印度嫁到同族的在美國的印度留學生。後來數年後又請假去北方芝加哥為她妺妺相親一個同族的印度醫生。又如有一印度同事,他的女兒在微軟公司工作,在公司自由戀愛認識了一位不同族的印度男生,遭到印度家族老人們的激烈反對,還差奌鬧成大風波。而且由於各地語言不同,所以印度的通用語言隻能限於英語。上等印度人從小學起、到中學、大學一直就是英文教育。而廣大地區貧民隻限於知道本地語言,不甚通英語。也就實際上限製了到外邦工作,也上不了大學, 喪失了上升到上等印度人的機會。

再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印度在發展過程的現在,其基礎建設和硬件設施之差。上層的印度計算機精英們,因為操有一口流利的印度腔英式英語,與美國不存在語言的交流問題。所以現在美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公司電話服務項目,為了節省成本、而全部外包到印度。僅僅由少數美國的上級領導,用計萛機在美國遙控。好萊塢有一個影片,拍攝及披露了一個美國公司的視察員,在印度當地看到的電話服務外包現場。因為當地經常暴風雨後發水災,城市被淹沒。所以雨後,這些印度電話服務員都身穿丅裇衫、短褲,腳踏一雙塑料拖鞋。隻見在二層小樓的樓頂平台上,每人一張小桌子及一把小矮櫈子,外加一把雨傘,踏著地麵的積水,用手提電腦在接聽從美國打來的顧客電話。令人見後、真是哭笑不得。和國內的公司在大玻璃高層建築裏舒適的工作環境、簡直相差太遠了!

所以真實的印度是現代與傳統並存,而且不見融合跡象是世界一大奇觀。中國跑步西化丟了傳統也是一大奇觀。印度維持種姓製度是落後的但是奇特的現象,印度人的傳統思想是一些利益集團在維護。

從更進一步從發展與傳統的角度對比中印兩國。

印度現在實行的國策,是在大城市及百分之十以上人群中、發展高度及高科技的現代化。而放任百分之九十的廣大農村保持原始的狀態、文化、宗教、純樸的及落後的民風,以及舊邦國封建時代的統治。所以名義上是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而實際上隻需要發展、建設、管理一億多人的生活。而且又不失從城市貧民中得到大批年輕的勞動力。這真是一種畸形的國策!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實施得是在高速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基礎上,帶動了中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的發展,而且進一步支援大西北部的貧困地區。以求減少中部山區及西部貧困地區的人口向東部的流動。進而逐漸減少貧富差距。但是如果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同時保持古老的傳統文化,則是一個新的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