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在

關注時事,熱點雜談。原創文學,麵向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權力的猖獗和霸道,夢是用來希望的 / 組詩,官場的舞曲 六

(2018-12-22 08:01:22) 下一個

權力的猖獗和霸道,夢是用來希望的 / 組詩,官場的舞曲 六

 

我們看到了,山西的遼寧的民政部裏的

大案要案,成窩成串成了集團的案

大貪巨貪特貪了,何止這些案例

所以我相信,權力不被監督

貪腐就不能製止,我堅決的相信

掌權的,敢公開你們的財產嗎

敢真正的阻止貪腐嗎?別作秀了

我想說,你們怕是不敢

 

敢嗎?權力是如此的猖獗著

貪腐的樣子是如此的霸道著,連個

財產公開都不敢,談何大義?又

談何真理?權力的霸淩,就是

無恥和欺騙,我們無言,是的

因為對著權力嗚咽,太過沉重

也因為權力暴虐,太過殘酷

因為我們做人的本性,過於弱小

 

沉默,隻能沉默的啜泣

是的啊,用夢來安慰一下自己吧

有用嗎?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

是夢可以麻痹希望,可以去沉迷

看見那個縹緲的海市蜃樓,期待著

有一天會有些許的公義,和幸運

夢,是保存希望的匣子,還

有著一些,一些冬季裏潔白的魅力

 

2014/2/2,改於2016/10/2,再改於201811

附,

官員把企業當錢袋子 從百萬球卡到衛生紙全要支付

2018-12-22 11:45:33 來源: 瞭望舉報

 

(原標題:企業就是自家錢袋子?警惕少數國企“一把手”權力泛濫)

 

◆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說:“在我眼裏,企業就像是我個人的,就是自家錢袋子,吃點、喝點、拿點算什麽呢?大到上百萬元的高爾夫球卡、成箱成箱的茅台,小到買眼鏡、衛生紙、洗發水,全由企業支付。”

◆少數國企“一把手”在“老板心態”“交易心態”“同僚心態”等不良心態的催化下,私欲放縱,逐漸走上貪腐之路,並在高官任上暴露出來

近期,山西、北京、安徽檢察機關依法分別對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季緗綺涉嫌受賄、貪汙案,遼寧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劉強涉嫌受賄、破壞選舉案,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李貽煌涉嫌受賄、貪汙、挪用公款、國有企業人員濫用職權案提起公訴。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均為國企出身,從公布的案件看,三人做高管時“靠企吃企”大搞利益輸送,此後任高官時“運籌帷幄”熱衷權力尋租,其共性特點引人深思。

由企業高管到政界高官,是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渠道之一,既體現了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則,又能延攬人才促進服務型政府構建。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對一些公開通報的案件梳理調查發現,少數國企高管在自身的“老板心態”“交易心態”“同僚心態”等催化下,私欲放縱,逐漸走上貪腐之路。爾後“商而優則仕”,“前高管、後高官”折戟仕途。人們扼腕歎息的同時,也警示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一把手”的監管力度,更好地強化他們的“四個意識”,提高“八大本領”。

三種心態成腐化“催化劑”

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生活奢靡、貪圖享樂;有的政治信仰缺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有的搞團團夥夥、培植私人勢力;有的違規從事盈利活動,搞權色、錢色交易……記者梳理調查發現,少數“由商入仕”的幹部有可能存在三種共性心態:

其一,“老板心態”,把國企當私企濫權謀私。

觀察紀檢監察機關通報的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發現,部分落馬官員在國企擔任高管期間獨斷專行,無視規則,濫權謀私,把企業當成“自留地”,搞“一言堂”“家長製”,往往給企業造成巨額損失。

例如,河南洛陽市委原書記陳雪楓2004年至2011年間,身為國有公司人員,違反相關規定,濫用職權,在國有企業增資擴股中,擅自決定不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在股權收購中,擅自決定收購項目、收購價格,造成國有企業損失2.24億餘元,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擔任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兼太原鋼鐵(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違規擅自決定並直接指揮子公司太鋼進出口(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進行大量期貨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折合人民幣9億多元。

2018年11月,江西省政府原副省長李貽煌案一審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2008年,在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收購江西省銀珠山銀礦探礦權事項上,時任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李貽煌,違反相關規定,為他人謀取利益,在明知銀珠山銀礦探礦權價值被高估的情況下,決定收購該探礦權,造成國有資產損失人民幣2087萬餘元。

江西一名落馬官員在懺悔錄中說:“在我眼裏,企業就像是我個人的,就是自家錢袋子,吃點、喝點、拿點算什麽呢?大到上百萬元的高爾夫球卡、成箱成箱的茅台,小到買眼鏡、衛生紙、洗發水,全由企業支付。”

一位曾在某落馬官員任職企業裏工作的幹部坦言,與其共事期間,企業上下被這樣一種觀念誤導:他是“一把手”,日常代表著公司的黨政組織,他的意圖就是組織的意圖,他的指示不容分辯、必須照辦,否則就是失職瀆職。

其二,“同僚心態”,熱衷“圈子文化”帶來塌方式腐敗。

一名官員落馬後交代稱,他當高管處理對上關係時,輸送利益、巴結討好,以此換取支持關照;處理對下關係時,誰支持他、聽招呼、“孝敬”財物,他就關照誰、給誰機會,在企業形成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利益圈子。由於他在國企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拉“同僚”、結團夥,信奉“圈子文化”,對所謂“親信”堅持帶病提拔,導致企業形成塌方式腐敗。

對“小圈子”“小團體”文化樂意逢迎在國企並非個例。在一些出現腐敗問題的企業中,往往對“圈子文化”現象監督不嚴、抵製不力,參與“協會圈”“娛樂圈”“牌友圈”“老鄉圈”的不在個別;有的幹部甚至積極主動“服務”於這個“圈子”,張羅活動、安排飯局,維護“小圈子”內的“一團和氣”。

一名國企中層幹部說,該國企曾出現過腐敗窩案,自己也曾經有過一種甘當“小兄弟”的心態,主動套近乎、討好逢迎“小圈子”。“因為擔心被‘邊緣化’。”他說。

其三,“交易心態”,將“官場”變“商場”推崇利益交換。

個別“由商入仕”的幹部甘於被“圍獵”,收受禮品、禮金,默許親屬利用其職務影響謀取私利,大搞權色、錢色交易,把商人、商場的交換原則帶到黨政機關。

據紀檢監察機關通報,安徽省政府原副省長陳樹隆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長期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進行經商盈利活動,大肆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將商品交換原則帶入黨內政治生活,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嚴重破壞政治生態。

一名落馬官員也在懺悔錄中坦言,商品交換原則已經滲透到他的心靈深處,在處理關係時,骨子裏忍不住搞權錢、權權交易,說到底都是利益交換。

江西一名曾在開發區擔任“一把手”的落馬廳級幹部也因沒能祛除“商品交換習氣”而最終落馬。他向辦案人員交代:上世紀90年代下海經商,自己對賺錢有了濃厚的興趣,回到機關上班後,也長期在做生意,熱衷於炒房、投資。在“生意經”的驅動下,這名官員在2016年9月主政開發區後開始肆無忌憚貪汙腐化。“原來不敢要的、不想要的都開始要了,原來不好意思收的、不敢收的都開始收了。”他說。

監督弱化滋生貪腐“毒瘤”

隻有完善對國企“一把手”的監督,才能規範高管權力運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

據了解,此類落馬官員中,有的在國企任職期間經營成績突出,於是自恃“掌控一方”,居功自傲,我行我素,其他班子成員不想管、不敢管,有的甚至連基本的黨組織生活都不參加,黨內民主監督形同虛設。

例如,某位從高管到高官的落馬官員9年不參加所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有位落馬官員把黨委中心組學習安排到高爾夫酒店,名義上是學習,實際上是打高爾夫球;有落馬官員稱,民主生活會上的發言稿都是秘書代筆,更別提檢討和剖析自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了。

與某落馬官員在國企共事的幹部表示,對落馬官員的貪腐行為“聽到過議論、看到了現象”,但沒抵製、沒鬥爭,明哲保身,當老好人。一名國企紀檢幹部坦言,在對“一把手”進行同級監督時存在“怕”的思想,不敢擔當。

某落馬官員曾經所在黨支部的支部書記說,曾經錯誤地認為“他是上級領導不能得罪”,因此不敢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及時批評和提醒。

江西一名落馬廳級幹部曾在某省屬國企擔任一把手6年多,在他執掌該國企期間,企業黨代會基本上沒開過,企業政治生態不斷惡化,甚至連生產經營工作也習慣於搞幕後運作,先私定“盤子”、再開會過市,嚴重違反民主集中製原則。

“對國企加強全麵從嚴治黨應倍加重視。”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由於監督出現弱化甚至缺位,有的國有企業就像“封閉的王國”,少數國企高管甚至把企業當成了“私人領域”,為了一己私利,對企業發展不負責任,大搞權錢交易、錢錢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對症“病灶”築牢“防火牆”

少數高管任高官後落馬的現象警示,對國企高管需進一步築牢反貪腐“防火牆”。

整治監管“無力症”。針對國企“一把手”監督製約不力的情況,受訪人士建議采取相應措施強化對國企“一把手”政治建設方麵的要求。要全麵推行財務總監、法務總監委派製,增強財務獨立性,實現在財權上對“一把手”的監督製約;建議加強黨政機關和企業間的幹部交流力度,企業“一把手”原則上易企任職。不能簡單地把國企作為普通經濟主體,不能隻強調經濟屬性,不能事事僅從經濟效益出發,應進一步明確國企的功能定位。

破除關係“依賴症”。多位受訪人士認為,要切實規範國企黨組織的黨內政治生活,領導幹部要以講實話、幹實事檢驗和錘煉黨性,做到“敢”批評、“真”批評、“嚴”批評,杜絕“小團體”“小圈子”,摒棄“一把手不能得罪”“找靠山”“認兄弟”等錯誤思想,堅決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症。同時,改進落實責任機製、動力機製、考核機製,幫助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嚴防官場“生意經”。嚴防把“商品經濟交易”的原則帶入官場。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借鑒江西去年以來開展的“三會一書兩公開”警示教育的經驗做法,結合腐敗典型案例,通過召開支部處分決定宣布會、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領導幹部警示教育會,印發個人懺悔書,向黨內公開有關案情、向社會公開整改情況,把紀律規矩嚴格起來,把錯誤的思想觀念扭轉過來。

莊德水建議,一是完善國企幹部考核評價體係,全麵考核國企“一把手”的“四個意識”、廉潔自律情況、政治能力、經濟管理、員工口碑等等;二是加強對國有企業權力運行的監督,完善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製,杜絕“一把手”擁有“絕對權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