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與2024年兩場美國總統大選中,華人自媒體人何頻對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態度的巨大轉變,已為標題中的問題給出了答案。
何頻是活躍在YouTube上的美國華人自媒體人,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想點就點"頻道曾在以鮮明的反川普立場在海外華語圈中獨樹一幟。當時,我是這個頻道的忠實觀眾,深深認同何頻先生對川普連任可能給美國政治製度造成破壞的擔憂。然而,四年後的2024年大選期間,我偶然點開已多年不看的"想點就點"頻道, 驚訝地發現,明顯老去的何頻先生,不僅對川普的政治危險已經失去往日的擔憂,還流露出對川普再次當選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何頻當年為"想點就點"頻道所設的定位是: "在海外一片反對習近平的聲浪中,希望我這個頻道能給大家提供一個認識了解習近平的新角度"(大意)。這幾乎就是教科書中"辯護律師"的標準定義。
2020–2024:習近平的誤判和轉向
1
習近平上任後最顯著的外交轉向,是疏遠美國、靠近俄羅斯。他對中美關係的基本判斷是: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使它無法與中國正麵對抗。如此一來,當中國聯合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上擁有更多更大話語權的時候,美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將無能為力。這一判斷一直延續到川普發起對華第一次貿易戰之前。在2019年2月15日,在會見由川普政府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財政部長姆努欽領導的美國經貿訪華團時,習近平明確表示:"我多次講過,中美兩國誰也離不開誰"(附錄1)。
然而,川普隨後不久發動對華關稅戰並強勢推進貿易談判的一連串舉動,令措手不及的習近平感到非常難堪。盡管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但中國在倉促應戰中被迫讓步的結果,以及貿易戰本身顯示出自己預期有誤的事實,都讓習近平難以接受。
2
在太平洋兩岸存在著兩股的勢力,一方是以"打擊中國政府,讓習近平難受"為首要目標而支持川普的海外華人自媒體群體(如新西蘭大康、法輪功媒體等);另一方則是因川普貿易戰而有些失去方寸的中國政府和習近平。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一個頗具諷刺意義的現象意外地浮出水麵:勢不兩立的對立雙方具有同一個共識,"川普連任"對中國不利。
在這種膚淺短視的共鳴中,作為習近平"海外辯護人"的何頻,在2020年大選期間極力反對川普連任,也就有了邏輯上的解釋。
3
麵對川普的突襲式關稅戰,中國政府最初仍將其視為美中關係中可能的"偶發事件",期待白宮換人後,中美關係重回正軌。拜登上任後,中國多次呼籲"中美關係回歸正常軌道",何頻更是在節目中將中美高層在阿拉斯加會談中的激烈交鋒,輕浮地解讀為"中美在相互調戲"。
然而,拜登政府提出"激烈競爭、保持溝通"的對華新戰略,並在川普關稅基礎上增加了對華高科技禁運,清晰地表明中美激烈競爭的關係已不可逆轉。習近平也終於意識到,自己"中美誰也離不開誰"的判斷存在巨大漏洞,中國必須為中美關係新格局做好準備。
於是,在不得不接受拜登定義的中美新常態後,中國一方麵應美方要求逐步恢複和建立與美國在外交、金融、商貿與軍事領域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麵也開始為可能重演的"川普式貿易戰"積極準備。
4
與拜登的四年交道讓習近平意識到,相比拜登政府"潤物細無聲"地推進中美對抗的外交風格,川普"橫衝直撞"的膚淺外交反而更具可預測性,隻要準備充分,應對川普式的衝突反而更容易。既然與美國的競爭已經無法避免,那麽川普的再次當選,會讓中國有更大的勝算機會。
更重要的是,習近平個人內心或希望與川普再交一次手,再打一場仗,以雪2019-2020年倉促應戰之恥。從這個角度說,川普二度挑起貿易戰,或正合充足準備後習近平的心意: "Come on up, I want this fight, and I need this fight/來吧,我想要這一戰,我需要這一戰"。或按中國戰爭電影中那句經典的台詞說,"給他來個將計就計、甕中捉鱉!"
於是,到了2024年,何頻不再擔憂川普對美國政治製度的破壞,反而對其回歸白宮充滿期待。
2025,或許是習近平順風年
1
中國在過去十幾年裏過早、過度地誇大自身在全球體係中的地位,導致在國際舞台上頻頻陷入被動,最終,在川普突如其來的貿易戰麵前顯得措手不及。這一係列反應表明,無論是中國外交界整體還是習近平個人,都缺乏足夠的外交智慧。
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中國外交部逐步淡化"戰狼"風格,棄用華春瑩、趙立堅,改由相對柔和的汪文斌、毛寧作為中國政府對外發言人,似乎在悄然回應拜登政府克製的外交語境。這一人事調整,或許也反映出習近平對外交風格與內容的重新審視。
而川普本人卻對外部的任何變化都毫無興趣,更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局限。第一任期中對華貿易戰取得的有限勝利,讓他更加相信關稅是美國對外施壓的萬能工具。他不僅在2024年競選集會上高喊"關稅是我最愛的詞匯",再次上任後更把關稅作為解決全球問題的靈丹妙藥。但這一次,他或許正好走進了習近平的埋伏圈。
2
不久前,中國商務部宣布將於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的稀土出口管製措施。麵對中國的這一新措施,川普的回應隻是憤然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0%的額外關稅。稀土在汽車、人工智能、國防等關鍵工業領域中具有"一兩撥千斤"的重要性,而中國的這一新舉動,似乎不隻是在展示,而更像是在炫耀它擁有"摧毀美國經濟"核武級別的能力;而川普加征100%額外關稅的回應措施,則如同一個人憤然抄起斧頭,試圖阻擋一輛滾滾而來的坦克。
更為糟糕的是,川普隨後就不得不承認"100%的關稅無法持續"。這樣的公開服軟不僅是一次政策上的認輸,更是一次戰略上的自我否定。之後的任何美國總統,都難以再將關稅作為脅迫中國的一個有效工具。
從這個角度看,2025年的確像是習近平的順風年。
3
在不久前那篇"加沙和平難持久,川普約錯一場架"的帖子中這樣寫道(附錄2),
"...(習近平)以強化稀土控製來提高談判中的要價,但會將[暫緩實施這一新措施]作為談判桌上的籌碼。...這場川習貿易戰(再次)交鋒,最終可能以川普做出重大讓步而結束。...在拒絕中國多個降低關稅的要求後,如恢複川普第一任期貿易戰前的關稅水平,或與英國看齊的10%關稅等,美國最終可能將對華關稅稅率定在與歐盟/日本一致的15%左右。"
這個預測維持不變。
4
在聚焦美中貿易戰勝負的時候,人們往往忽略了習近平的一個額外收獲。川普再次上任後對"美國是世界民主燈塔"這一普世信念的持續衝擊甚至摧殘,為習近平的"製度自信"提供了難以反駁的現實依據。從這個角度上說,習近平這一"躺贏"勝利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中美貿易戰中任何具體的勝利。
它或許才是習近平在2025年最大的政治收獲。
附錄
1. 習近平"我多次講過,中美兩國誰也離不開誰。
https://news.sina.com.cn/o/淵源2019-02-17/doc-ihqf邏輯skcp5881938.shtml
2. 加沙和平難持久, 川普約錯一場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510/7955.html